
女性职场| 国际组织/NGO工作经验分享 Ask Me Anything
by 一文 她乡乡友一文在印度、耶路撒冷、中欧学习过,在美国,缅甸居住过,目前在英国的NGO工作。她在论坛开了一篇 Ask Me Anything (AMA)贴,为大家介绍自己行走世界、在国际发展行业里工作的经验。以下为帖子节选。欢迎有兴趣的乡友进入她乡论坛向她提问。

作為一個逃兵
喜歡批判他人的人,也許會更兇的苛責自己。
讀後感:NGO與顏色革命
Helping or Hurting
地區組織深入社區 街坊疫下同行自救
第五波新冠疫情來勢洶洶,至今已累計逾一百萬宗確診。在今年二、三月疫情最為嚴重,每日過萬宗確診,而等待入院人數亦數以千計。當官方設施未能解決市民所需,地區可以如何自救?今期《角醒》看看本區慈善組織時光的「大角咀社區抗疫支援計劃」(下稱「計劃」)在過去數月如何連繫大角咀小店和居民,而街坊、小店又如何參與,同行抗疫。

华南地区环境观察
本地草根生态环境保护组织,行走于污染一线

H組織工作日
雖然彼時、此時職稱都叫「兼任研究助理」(也會依場合或需求稱「助理研究員」)剛進去時的工作內容其實與現在有不少差別。派給我的工作中,最喜歡的部份是寫H組織關注議題裡較小子題的5、600字短文;讓我成為「完整接聽民眾來電諮詢爭議」這個通常由正職員工擔任的角色——這同時是目前令自己最有動力與熱情精進相關知識/資訊的任務類型。提供諮詢常常在做的,其實是——撫慰人心、給予心理支持。

‘Strike Down Hard Resistance and Regulate Soft Resistance’ - The Securitisation of Civil Society in Hong Kong
My first-hand account of battered civil society in Hong Kong, and a snapshot of how Chinese government clamp down a once liberal society.

【 環保 x NGO x 專案 x 議題 】
為助理,卻做著專案經理的工作,在NGO似乎是常態。曾經一個禮拜連續三場座談會/活動,被時程追著跑,過程中很累,也有很多抱怨,但也看見背後的價值與產業必定是未來豐厚資產,所以願意加倍努力。僅有一個月時間籌備的「限塑議題公民咖啡館」,毫無疑問是我經手過最大專案,一手包辦前中後所有,從...

[城市]新濱老街的3650天
十年前的春日,高雄市政府為執行「鼓山廣三闢建工程」,欲將百年歷史的新濱老街夷為平地,改建為廣場與停車場,以促進哈瑪星觀光發展,由於這不合時宜的都市計畫將破壞高雄珍貴的人文資產,因此催生了新濱老街的保存運動。

普通人可以捐款支援乌克兰公民社会的渠道
(主要节译自 Want to support Ukraine?Here's a list of charities by subject,最初的列表来自乌克兰一家独立媒体 The Kyiv Independent 记者的整理。次序有改动。) 俄罗斯今天开始向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
【翻译】走向全球: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努力
要考虑的更重要的问题是,NGO为什么目标而奋斗,它们采取的方法,以及它们可以利用的资源。归根结底,重要的是中国NGO对全球公共福祉的真正影响。取得这种影响的前提是中国NGO在国内的发展可以更加强劲和自主。

Donate Money and Help Distribute Food to Poor People - Cancer Care Trust
When you donate to a cause you care about it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the charity itself, but it can also benefit you deeply.

在這個看似無望的世界裡找尋希望
總在生命的某些時刻,我們仍能感到希望,像夜空裡的煙火。

不負責任的非營利組織NFT指南
這樣的狀態下,NFT不再只是一串代碼所產生的物件,而是實體上賦予了更多的意義跟理想,只要擁有足夠的關注者,物件逐漸熱絡轉賣交易中每次都可以擁有部分的利潤回到團體本身,更可以支持議題的長久關注,甚至平常關心議題的友善企業也能發行NFT專案提供自己部份比例的利潤給這些NFT專案的購買者,站在同一個戰線後,讓更多的戰友一起行動與工作。
冉雲飛:何為失蹤者?—— 民國NGO史上的失蹤者之序章
2015-04-19*要解釋失蹤者,必須先說失蹤為何事。《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的解釋倒也簡潔,但你是否因此明瞭,我就不得而知了:下落不明(多指人)。為何多指人呢?如果你要找的是非人的東西,如你的寵物走掉了,可否視為失蹤呢?世上有很多東西不明不白地消失了,人類看見過或者感受過它的存在,卻再也找不著了,是否因為它不是人,就不可以叫做失蹤呢?
两年前的记录
今天是国际残疾人日。想起自己两年前在公益组织---广州807创新空间(前身是中大公民社会中心)工作时,有过几篇文字,记录当时的活动。文章写得比较正式,但其中一些段落,回过头来看,还是融注了我对广州的不少情感。一眨眼,两年的时间,过得太快了……影像广州七十年,说给视障朋友听 ——“...

約旦走一遭|百家爭鳴的約旦NGO生態,連皇室都要參一腳?
實習第三週,拜訪了約旦國際非政府組織論壇,但我們聊來聊去都無法脫離「政治」這件事...

社會資本(一)什麼樣的 NFT 可以抗泡沫?
當 NPO (非營利機構) 遇上 NFT,一個對於未來的推測設計。

【翻译】从国家人道主义到平等公民:中国残障主体的形成
要预测未来是不可能的,因为公民社会部门的发展充满了偶然性,且取决于国内和国际机会结构的转变(在中国如此,其他地方亦然)。然而,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具有不断增强的政治主体性和集体意识的残障权利倡导者(disability rights entrepreneurs)将继续寻求变革,以为其社群创造一个更加融合、平等和多样的未来。

【翻译】汶川地震以来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一个批判性的概述)
有些人期待,一个成长中的、充满活力的非政府组织部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国家权力。与这一期待相反,近年来,中国的地方政府越发能够“塑造”非政府组织,以符合其治理的理性。[……] 遵从和共识的工程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威权强迫的结果。相反,地方政府已经逐步与非政府组织交融,并将其笼络进一个利益结构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