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禮
22 篇文章
BROODER

胖和尚

從山上的墓地下來,陽光有些刺眼。看着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是多麼喜慶的氣氛。

标签活跃作者
Higashi

關於一些死亡與和解,崩塌與重建

這是一篇內心獨白,也是一篇紀錄文,或是一篇最終也沒能趕在 2023/12/31 deadline 之前熬夜寫下的年終總結。

墨雪鳶紅

死亡觀禮3

用另個角度看死亡

墨雪鳶紅

死亡觀禮1

有另一個角度看待死亡

墨雪鳶紅

死亡觀禮 2

用另個視角看待死亡

流連民族學

城郊彼岸花

居於台北市六張犁,在長輩的口中、在一路向動物園站的路上,總是會看到滿山的墳墓,難以忽略。從捷運六張犁站、沿著崇德街一路前行,大概五分鐘之後,景色便由公寓、矮房,最後到墳墓,彷彿生死之間是一道光譜——從生人的房屋,到亡人的長眠之所。陰陽的界線,並沒有我們所想像的那麼遙遠。

是肿不是胖的肉骨头

爸爸的生日我参加了一场葬礼

3.16.2023

鯨魚男孩

那時候,愛情就是一輛單車,一席的星

今天吃早餐的時候,我替外婆點了豬扒多士炒蛋,另外還有一杯熱奶茶。她吃了炒蛋和一塊多士,剩下的都給我,我吃了豬扒,另外半塊多士,還有一份厚厚的故事。

張郁婕(Chang, Yu-Chieh)

骨灰也能煉成金,日本各地政府如何處理撿骨後剩餘的「殘骨灰」?

你有想過親人火化後留下來的骨灰,還可以煉成金嗎?

葉箏

我只是想看看那會是怎樣的場面

自己的告別式

無人尼莫

[日記記錄]生死人世間

[2021.12.02]晴,晴朗地不像12月,但我知道冬天就要來了。上週日祖祖去世了,祖祖是家鄉話中指奶奶的媽媽。聽別的親戚講,祖祖走得很平和,是在家裡緩緩閉上雙眼,子孫都在身邊陪伴著。那天我抱著花店店主精心搭配過的鮮花,有白色的菊花和桔梗,剛要走到靈堂就碰見一位親戚熱情地來挽著我的手臂,告訴我祖祖走得很安詳。

云漪軒

【寫一個MV】8|《樹》人魚公主一旦決定愛人,就已經沒有全身而退的餘地了

很可笑是吧?人魚,怎麽會戀上向天空靠近,離水只會愈來愈遠的樹呢?因為,我偏偏妄想,水生根。

給女兒的舊地圖

My Letter to your Grandma

Your great grandfather passed away on 29th Dec 2021. This is a letter I wrote to your grandmother. Great Grandfather ashes will be scattered at sea.

Hachoou 哈啾

你超膽小,還去殯葬業工作?!

對於鬼怪、靈異或驚悚我都超不行,連柯南我都不敢自己看,我反覆問過自己:「妳真的要去殯葬業工作嗎?妳敢嗎?」頭銜、薪水都不錯,但我就是膽小啊!

Hachoou 哈啾

人人都要有臨終筆記本

有點像遺書,就是萬一你掛了,要怎麼處理所有的事,包含財務規劃、想要的葬禮模式、想謝謝的人、蒐集品該送給誰……

鄒頌華

八十後葬儀師談執骨的藝術

2020年初夏的一個早上,我來到和合石墳場的山腳,找到煒晉石廠第三代傳人鍾家樂。這位官仔骨骨的年輕葬儀師,幽默風趣,才剛打招呼不久,我就獲贈一份小巧但很有重量的墳地號碼碑作手信。「沙嶺的號碼碑也是我們做的,這是做多了的,可以做紙鎮。」幸好我也是百無禁忌的人,不過現在閱讀書寫都已用…

眾讀PopRead

你有立遺囑嗎?如果沒有,為什麽?是不想談論跟死亡有關的事嗎?|《那些生命中的美好與失去,我們邊吃邊聊吧》|眾讀PopRead

有人看到這個標題應該會皺眉頭,然後說「怎麽講這種不吉利的事。」似乎我們的思想中,死就是不好的東西,不要去碰,也不要去談。老人說:「死亡勿視,死亡勿聽,死亡勿言」。只要不接觸跟死亡的相關的東西或話題,死亡就不會找上門。這是我們凡人的想法,不過死神管你的。

吾右

《紙花》人生充滿著愛莫能助的無奈

前 陣子才剛看完新竹所舉辦的台灣設計展,認識了一種植物叫做蓪草,這是在新竹地區普遍被用於紙花上的一種材料。而在韓國紙花是用於往生者陪葬時,重要的一種物件,在韓國早期大多使用鮮花,隨著時代的演變,改為較為便宜的紙花,也象徵著死後不論貴賤人人平等的涵義。

MaryVentura

我的葬禮上,請播放這首《我的禮拜堂》

@wilhb81 的活動提案配圖是「生命之歌」,然而,「生命」二字的出現總是令我聯想到「止境」、「有限」這樣一些形容詞,有些憂鬱,不過,就像薩特說過的那樣,「所有的開始都是為了結束。」 剛巧讀到《Shall We Talk》我们与家人不说对不起,一下子激起寫下這篇文字的衝動。

Sylvia

我在中國農村參加葬禮

雨一直下著,農村現在已經少有的幾條土路變得泥濘,村大路多是水泥鋪成的,每個幾米也可見大大小小的水窪,顯示著當初基建工程的隨意。隨意幾乎是中國農村的一個標志性特點。在農村生活十幾年,早已熟悉身邊大人的行事風格,但近年愈來愈發現,農村的隨意和不拘一格中也有許多不能讓渡的底綫,比如婚宴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