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連民族學
一場青澀的書寫練習
攝影師:Julia M Cameron,連結:PexelsMatters的大家好!我們是一群民族系的學生,你也可以叫我們小榴槤。《流連民族學》是一份由政大民族系學生發起的電子報刊物,書寫的是民族學生的日常觀察。未成為民族學家的我們,在自己所投好的領域、興趣、田野裡面,我們也想同民族學、人類學家一樣說些什麼。
烏托邦的語言——滿洲國「國語」與「滿洲國語音標」簡述
1930年代,日軍參謀本部制定《解決滿洲問題方策大綱》,最終的結果即為「滿洲國」的建立。作為一個理論上的獨立國家,那必須要有自己的文化。在這樣的想法下,滿洲國有意的把部分的詞語慢慢替換,如把「郵票」替換為「切手」,「廣播」替換為「放送」等。同時間,中文的書寫字體及標點符號用法被日文用法所替換,漢語也被改稱為「滿洲語」(簡稱「滿語」,滿族的語言則稱為「固有滿洲語」)。

我姓「雲豹」(???-聊聊繼嗣規則和圖騰崇拜
這篇小短文是用來提供給大一的學弟妹(不論哪一屆)檢測一下自己這個學年被民族學考驗完之後,還有記得什麼用的。民族學在這個方面其實可以有很多的著墨,但也許是現在整體研究的趨勢,導致常常看不出來這方面的知識及能力可以怎麼用。這篇小廢文肩負某種拋磚引玉的小期待,讓還在迷惘自己喜不喜歡這個學科的學弟妹們有所依歸。

城郊彼岸花
居於台北市六張犁,在長輩的口中、在一路向動物園站的路上,總是會看到滿山的墳墓,難以忽略。從捷運六張犁站、沿著崇德街一路前行,大概五分鐘之後,景色便由公寓、矮房,最後到墳墓,彷彿生死之間是一道光譜——從生人的房屋,到亡人的長眠之所。陰陽的界線,並沒有我們所想像的那麼遙遠。

加拿大原住民的文字竟然和天城文有關?加拿大原住民音節文字簡介
民族學系學士班一年級 邱昱舜 加拿大的主要語言是英語和法語,但到了北方,你有可能在路牌上看到另外一種看起來像是亂畫的,由圈和線及三角形構成的奇怪文字。這種文字就是加拿大原住民音節文字(Canadian Aboriginal syllabics)。

人物專訪:Write your right
「雖然我們很難達到聯合國定義一百分的『人權』標準,但仍要努力往那個方向前進。」—— K。K是位關心人權的有志之士,大從全球議題、小至政大校內事件,他都有所關注,透過擲地金聲的文字,喚醒大眾對「人權」的注意。又到了薰風拂面的時節,2022年不知不覺已過半載……

足不出「滬」——疫情下的臺灣交換學生
今年三月初,上海市打破二月持續已久的本土零確診,開始出現零星病例,Omicron病毒的擴散,使上海的封控從原本的幾天延長為一個多月,四月中疫情最為嚴重時,上海市甚至曾達一天兩萬七千多個確診病例,不過為期一個多月的封控已讓上海市的單日確診數在昨日下降至一千四百八十九例,上海人民的生活也逐漸回歸正軌。但有一群臺灣的學子,正身在因疫情而動盪不安的上海……

除了殺戮,我們還可以從盧安達種族滅絕中看見什麼?
位於東非的盧安達,人口數約為一千三百萬左右,其中的84%為胡圖族、15%為圖西族,特瓦族則佔1%,圖西族的社會階級比胡圖族高,長期居於主導地位。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葉,盧安達先後成為德國、比利時的殖民地,圖西族一直統治著胡圖族……

求主垂憐——亞美尼亞大屠殺
距今一百多年前的地中海東岸一帶為鄂圖曼帝國的領土範圍,作為一個伊斯蘭帝國,其對於境內多為基督徒的亞美尼亞人給予不平等的待遇,且由於忌憚亞美尼亞人親俄,其於十九世紀末便開始一連串的鎮壓亞美尼亞人,一次世界大戰後更是對亞美尼亞人實施驅逐與種族滅絕,約一百五十萬萬的亞美尼亞人於此過程中死亡……

面對歷史的傷痕——奴隸制度
三月二十五日,是聯合國訂定的奴隸制和跨大西洋販賣奴隸行為受害者國際紀念日,從2008年起,至今已經有二十四年的歷史。紀念日設立的目的,是為了紀念在長達四百年的「三角貿易」中遭到非人道待遇的人們……

婦女節、女神節還是女王節?
三月初的第一個節日,便是「國際婦女節」,這是為了紀念婦女權利運動而誕生的節日,工業革命後肩負家庭與工作重擔的女性,在多重不平等待遇下,選擇走上街頭爭取良好的工作條件、合理的薪酬乃至選舉權,有了她們的奮鬥,才有我們今天愈來愈走向進步的社會。不過近年來,婦女節開始被稱呼為「女神節」、「女王節」⋯⋯

啜飲一口,「茶」覺冬季裡的幸福
這幾日時常下雨、略帶幾分寒意,「濕」與「冷」是臺北冬天的典型特徵,而飲用熱茶不失為祛寒良方,能紓解低溫引起的身體不適……

媽祖的現代生活——看宗教信仰的變遷
媽祖在臺灣民間信仰中可說是信徒遍布全臺,傳說是由北宋年間的林默娘神格化而來,會廣受人們所知,可歸功於其在各地發生的神蹟之流傳,以及做為權貴政治利用的工具。媽祖的存在是偏世俗化的信仰,顯示了人與神之間的關係並非絕對、將世俗與神聖領域之間的界線模糊……

烏來溫泉發展
冷冷的天泡在溫暖的溫泉水裡舒服地放鬆一下,消除疲勞之時,也暖和了身體和心靈。烏來溫泉位於新北市最南邊的烏來區,遠離繁華喧鬧的市中心,群山環繞,景色優美,而從政大搭公車到烏來溫泉街只需花一個半小時……

寂靜的高原
那年,廣場上孩子們銅鈴般的嬉鬧聲不再響起,取而代之的是整齊劃一的口號聲;一面面鮮紅的旗幟,遮住了湛藍色的天;熊熊烈火,燒毀了寺廟的樑柱與經書。然而,我們不被允許悲傷……

「我控制不了自己」一一《過了這裡,就是河堤》觀後心得
近期政大舉辦了一系列「微光影展」,我參與了正式影展開始前的兩場放映及座談會中的第二場,因為課堂中有老師介紹到了「貧窮文化」,出於對異文化的好奇,以及想接觸「紀錄片」這個特別的電影類別,因此決定入場……

我就睡在這片地
16度C的臺北,學生如我們,穿著蓬鬆的羽絨外套穿梭於捷運站和公車站間通勤;上班族正塞在擁擠的高速公路上,聽著廣播裡最新發行的流行歌曲,也許是氣溫使然,人們的思緒逐漸剝離了日復一日的學習或工作,開始盼望著寒假、春假的到來, 在閒暇時不斷想像圍爐夜話、溫酒煮茶的愜意。但這偌大的城市中有一群被遺忘的人,扛著行囊,流浪於臺北街頭,自人們淡漠而疏離的眼神之下逐漸脫離社會的體系,這群人,便是遊民。

To watch or to be watched, that's a question
文、圖/ 許容慈 過年前去了趟菲律賓宿霧市與薄荷島。旅程的選書是「田野的技藝」,我在飛機上看、窩在海邊酒吧的藤椅裡看、搖搖晃晃的船上看,想像自己是要去做田野調查的學者,剛好書中有人這麼寫道:第一次出國做田野調查的學者,其實跟觀光客沒什麼大差別。

向下紮根
文、圖/柯哲瑜 「雖然,我們沒辦法給你錢,但如果可以的話,我們部落真的很需要年輕人回來。」今年五月底,我媽媽看著我,略帶抱歉又誠懇地對我說。那刻的我,突然感覺很慚愧,甚麼時候開始,老吾老、幼吾幼的部落秩序被資本主義破壞殆盡,照顧自己部落的長者工作成為公衛體系中的一項給付標準?

從人類學看愛情
文/陳亮妤、江婉琦、陳品鴻、林匯安 特別感謝/張中復老師、高雅寧老師、陳怡萱老師 你正為了愛情而困擾嗎?小榴槤同樣作為青澀的大學生,也總在摸索、尋覓著,「愛」是什麼?「伴侶」又是什麼?「愛情」看似是個每天煩擾著我們日常生活的小妖精,有人嚮往愛情、有人為情所困,但,你有沒有想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