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殺戮,我們還可以從盧安達種族滅絕中看見什麼?

流連民族學
·
·
IPFS
·
位於東非的盧安達,人口數約為一千三百萬左右,其中的84%為胡圖族、15%為圖西族,特瓦族則佔1%,圖西族的社會階級比胡圖族高,長期居於主導地位。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葉,盧安達先後成為德國、比利時的殖民地,圖西族一直統治著胡圖族……

作者:民族學系學士班二年級 錢若芸

位於東非的盧安達,人口數約為一千三百萬左右,其中的百分之八十四為胡圖族、百分之十五為圖西族,特瓦族則佔百分之一,圖西族的社會階級比胡圖族高,長期居於主導地位。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葉,盧安達先後成為德國、比利時的殖民地,圖西族一直統治著胡圖族,盧安達獨立後,掌握政權的胡圖族對圖西族實施歧視政策。1990年,圖西族難民組成的「盧安達愛國陣線」從烏干達進攻,爆發內戰,1994年,盧安達總統和蒲隆地總統搭乘的飛機被擊殺,罹難的兩位總統均屬於胡圖族,有傳言指出此為圖西族游擊隊所策劃,之後胡圖族軍人和警察開始對圖西族、特瓦族與溫和派的胡圖族進行屠殺。

以盧安達大屠殺為背景的電影《盧安達飯店(Hotel Rwanda)》。

在這場大屠殺中,約有二十五萬至五十萬名婦女遭到胡圖族政府軍、民兵、甚至熟識的鄰居性侵,她們有的淪為性奴隸、有的被加害者故意傳染愛滋病或造成身體傷殘,此外,許多背負「屠夫之子」污名的孩子也因此誕生,他們不被視為種族滅絕的倖存者、無法得到援助,也不為社會所容,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充滿無數掙扎。一位女孩曾因母親和舅舅斷絕關係而自責,但她經由社群網站與表兄弟取得連繫,後來她了解自己是無辜的,也明白必須面對父親是殺手的事實。近年來,一些非政府組織開始幫助遭性侵的女性面對創傷,例如盧安達全國的九個心理治療小組,其創立者穆坎索羅在大屠殺中失去好幾位親人,她和其他倖存者多年一同努力,讓團體治療成為撫慰的力量;盧安達基金會也長期協助大屠殺的受害婦女與兒童,如提供諮詢、舉辦營隊和互助團體活動,或為孩子支付學費。

但是造成這場悲劇的原因,真的只是民族之間的對立嗎?內戰爆發前夕,哈比亞利馬納總統掌權下的盧安達,面臨了獨裁政權腐化、咖啡價格波動引起的經濟危機、貧富不均等社會問題,一些新興反對黨便以反對裙帶政治、追求分配正義為理念,政府內部反對哈比亞利馬納的溫和改革派,反對社會階層化的政策,也受到大部分胡圖族人民的支持。1990年,盧安達愛國陣線攻打盧安達北部,政府應該抵抗,但也必須傾聽各個民族的想法,檢討過去的政策是否失當,並盡量降低戰爭對人民的傷害,而非散布對圖西族的仇恨,甚至利用其讓民眾轉移對於其它社會問題的注意。而胡圖族政府因戰力差距、國際壓力等因素簽署的停火協定《阿魯沙協議》,內容包含同意停火、安置返國的圖西族難民、允許盧安達愛國陣線在盧安達北部劃地居住、讓其加入過渡國會和國家軍隊高層,以及共同重組臨時政府、國會全面改選與建立自由、公正的選舉。協議內容對圖西族展現了誠意,卻引起胡圖族強硬派的不滿,造成改革無法順利推動,盧安達愛國陣線也因此對政府失去信心。所有人不論所屬的種族,其人權都應得到保障,這是無庸置疑的,但在一個歴經族群關係撕裂、缺乏溝通、對話、軍權為極端分子把持的社會中,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流血衝突,又可以平等對待每個族群,這是值得思考的。

Admin(2021). Top Machar official says Arusha accords is ‘dead’. The Paradise News, https://theparadise.ng/top-machar-official-says-arusha-accords-is-dead/.

2003年,聯合國立四月七日為「反思盧安達大屠殺國際日」,盧安達政府也將這天訂為紀念日,並在其後進行為期一週的官方正式哀悼。盧安達各地有許多種族滅絕的紀念碑和紀念館,如吉佳利種族滅絕紀念館、穆拉比種族屠殺紀念中心……等等,館內存放罹難者的遺骨、張貼他們的照片,真實呈現大屠殺過程中的各個細節。種族滅絕固然可怕,但敢於鉅細靡遺的展示血淋淋的歴史、希望當地人和外國旅客都能有所了解,證明了整個盧安達正視過去的勇氣。當世人明白大屠殺帶來的傷害,在處理族群問題時,或許就會願意靜下心檢視影響關係的因素,並透過傾聽、溝通與理解找出和平共處之道,如同吉佳利種族滅絕紀念館內的一句話:「lf you really knew me and if you really knew yourself, you would not have killed me.」。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2022〈盧安達種族滅絕〉。「維基百科」,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5%8D%A2%E6%97%BA%E8%BE%BE%E7%A7%8D%E6%97%8F%E7%81%AD%E7%BB%9D,2022年4月19日最後修訂。

2022〈盧安達〉。「維基百科」,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5%8D%A2%E6%97%BA%E8%BE%BE,2022年3月12日最後修訂。

盧安達大屠殺性侵下後代 揹「屠夫之子」污名的成長掙扎(民110年3月17日)。中央廣播電臺。民111年4月29日,取自: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93619

王穎芝(民106年9月19日)。風傳媒。人類史上最醜惡的「盧安達大屠殺」揭秘:美國與烏干達難辭其咎(下)。民111年4月29日,取自:https://www.storm.mg/article/330756page=1

中東空姐(民103年12月16日)。背包客棧旅遊論壇。盧旺達 永不磨滅的傷痛。民111年4月30日,取自: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364886#post7354729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流連民族學榴槤榴槤,像是在做田野,從最初味道臭臭,不敢食用,到最終的留戀回味。 這是一群學習人類學、民族學學生的青澀書寫練習,我們書寫日常觀察、田野紀錄。既是一場青澀的嘗試,也是對我們來說最珍貴、青春的民族誌書寫。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45°的仲夏一一在臺中市中區待了不只十天的成長之旅

語音的濃縮:「注音符號」及「國音」發展簡述

田野調查的魔力_聊聊我第一次走入土城沛陂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