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歷史的傷痕——奴隸制度

流連民族學
·
·
IPFS
·
三月二十五日,是聯合國訂定的奴隸制和跨大西洋販賣奴隸行為受害者國際紀念日,從2008年起,至今已經有二十四年的歷史。紀念日設立的目的,是為了紀念在長達四百年的「三角貿易」中遭到非人道待遇的人們……

作者:民族學系學士班一年級 葉秀恆

三月二十五日,是聯合國訂定的奴隸制和跨大西洋販賣奴隸行為受害者國際紀念日,從2008年起,至今已經有二十四年的歷史。紀念日設立的目的,是為了紀念在長達四百年的「三角貿易」中遭到非人道待遇的人們。在原鄉時,人口販子們或是威脅、或是利誘,用盡一切手段,粗暴地將人們帶上船,運送到遠在大西洋的另一端,無論原因為何,最終這些遭到奴役的人們在航行過程中都承受了一般人們無法想像的痛苦,根據當時的統計,平均每六個人,就有一個死於航行的過程中。結論上,這四世紀對於人權的踐踏,總共造成最少1700萬人不可抹滅的傷害,是無法接受的暴行。


奴隸制度的起源

奴隸制度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七世紀的古羅馬時代,在當時,奴隸來自於整個歐洲與地中海周圍,其中包含了各種民族,包括希臘人、日耳曼人、不列顛人等等,根據紀錄,古羅馬至少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人口是奴隸,奴隸也是龐大的羅馬帝國重要的命脈,且用途上不僅僅有勞動,也用於娛樂。

而人類歷史上持續最久、規模最大的奴隸貿易,主要有兩個,分別為跨撒哈拉奴役貿易與大西洋奴隸貿易,在這之中,前者主要為交易黑非洲奴隸與歐洲戰俘到阿拉伯半島,而後者便是我們所熟知的「三角貿易」—透過槍砲軍火於非洲購買奴隸,而後透過奴隸與殖民地交換物資,最後再將物資帶回歐洲,兌換成金錢。

一幅寫着1830年美國的黑奴貿易作畫。拿着鞭騎着馬的美國人指令着黑奴,描繪着當年的黑奴的情況。(圖片來源:〈西方種族主義 大西洋黑奴貿易史影響深遠〉,歐敬洛,2020年6月10日上線。)


奴隸制度在現代

根據澳大利亞慈善機構「行走自由基金會」的定義,奴隸為「處在被剝削狀態但因為受到威脅、暴力、壓迫、欺騙或是虐待而無法逃離的人們」。根據2016年的數據顯示,至今仍有4580萬人處於奴隸狀態,以亞太地區為最多,佔總數的三分之二。而在這之中,受到奴役的型態又有所差別,而根據BBC的報導,在種類上,現況下的奴役主要以海產工業、毒品加工、性奴隸與強迫行乞等方式為主,除此之外,尚有許多在大眾視野之外的犯罪。此外,統計發現,在受到奴役的人們中,有高達七成是女性,這也從側面提醒了我們兩性平權仍然是漫漫長路,女性在現代仍然相當多時候處於弱勢,需要大家的努力。


臺灣的奴隸問題

雖然以「行走自由基金會」的定義而言,臺灣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奴隸」問題,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的社會中並不存在任何的強迫勞動、限制自由或者是違反其他基本權的爭議事件,事實上,在遠洋漁業的外籍漁工待遇上、違法的性交易與人口買賣上、甚至是在一般臺灣人的勞動條件上,都有許多尚未解決的爭議與困境,仍待我們去面對。

以遠洋漁業議題為例,根據上下游新聞的報導,美國於2021年公布的「童工或強迫勞動生產之貨品清單」中,就將臺灣的遠洋漁業產品列入其中。事實上,臺灣的遠洋漁業在人權上的爭議早已「臭名遠播」,環境正義基金會就曾採訪71名來在臺灣船隻上工作的外籍漁工,發現虐待漁工的情況依然存在,其中就有一名漁工Supri接受採訪,他說:「被關在冷凍櫃時非常害怕,很怕自己死掉,妻子及孩子就沒人照顧。」,他在採訪中,也提到了他遭到雇主的電擊以及虐待,情況悽慘。除此之外,筆者在這之前,曾到訪過北臺灣的漁港,當時也注意到了臺灣對於外籍漁工的保障是非常缺乏的,在筆者抵達漁港的時候,其實已經是下午了,但在那個下午的時段,距離正常出海時間還有好幾個小時的時候,就發現了外籍漁工們依舊待在船上,而船上的空間相當狹窄且環境髒亂,但外籍漁工們往往就與等待晾乾的衣服一起雜處於那個炎熱混亂的空間中,即便並非出海時間也無法在岸上休息,生活品質的惡劣可見一斑。

圖片來源:〈遠洋漁業全球稱霸 血汗漁工不受保障?〉,潘子祁,2016年5月11日上線。

除了漁工的爭議之外,在非法人口販賣與性交易上,臺灣也仍有改善的空間。根據美國2012年的人口販運-臺灣部份顯示,「部分來自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婦女與女童,因為假結婚或不實受雇機會而受騙來臺,實則從事性販運或強迫勞動。許多外籍勞工據報在家鄉被收取高達相當於7700美元的招募費用,導致其債臺高築,仲介或雇主因此得以用債務相威脅以獲得或留住外勞爲其勞動。」,在實際案例上,也有像是ettoday新聞雲報導的人口販運賣淫集團等存在,報導中提到,許多外籍人士都是遭到誘騙來到此地,而後隨即遭到限制人身自由,甚至是為了讓旗下的小姐能接客更多天,強迫其服用停經藥等等。

從上述的兩個面向中,可以發現臺灣在強迫勞動的防護上,其實是相當缺乏的,即便是未被歸類在有奴隸的國家中,我們仍然需要注意對人權的保障。


結語

在面對到奴隸這麼沉重的議題時,我們往往會不自覺地認為這是以前的事情了,認為自己活在進步的現代,因而喪失了對於這個世界的角落被奴役人們的關心。雖然狹義的奴隸制度確實已經是歷史了,但位於在這個世界各個角落,遭遇到強迫勞動的人們,仍然需要我們有所行動,去做些什麼,藉此去疫點一點的改變這個世界。


參考資料

新竹振道記者. (2015, December 1). 新竹破獲人口販運賣淫集團  外籍女服用停經藥連著上.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51201/606242.htm

林怡均. (2020, June 24). 印尼漁工指控臺灣漁船虐待取樂,剝削海洋資源,斬首偽虎鯨當戰利品,漁業署:將加強調查. 上下游新聞.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33477/

BBC五個故事解析「現代奴隸」處境. (2020, June 24). BBC NEWS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6/06/160601_modern_slavery_explainer

黎映彤. (2018, July 22). 地球上仍有四千多萬人是奴隸,女性超過7成《全球奴役指數》公布,北韓首當其衝. 風傳媒. https://www.storm.mg/article/466229

美國2012年人口販運問題報告 臺灣部分(第一列). (2012, June 19). 美國在臺協會. https://web-archive-2017.ait.org.tw/zh/2012-trafficking-in-persons-report-taiwan.html

桑雨. (2021, May 9). 法國國家廢奴紀念日談奴役與奴隸貿易.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 https://www.rfi.fr/tw/專欄檢索/聚焦非洲/20210509-法國國家廢奴紀念日談奴役與奴隸貿易

奴隸制和跨大西洋販賣奴隸行為受害者國際紀念日. (2009, September 25). 聯合國. https://www.un.org/chinese/slavery/background.shtml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流連民族學榴槤榴槤,像是在做田野,從最初味道臭臭,不敢食用,到最終的留戀回味。 這是一群學習人類學、民族學學生的青澀書寫練習,我們書寫日常觀察、田野紀錄。既是一場青澀的嘗試,也是對我們來說最珍貴、青春的民族誌書寫。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45°的仲夏一一在臺中市中區待了不只十天的成長之旅

語音的濃縮:「注音符號」及「國音」發展簡述

田野調查的魔力_聊聊我第一次走入土城沛陂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