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態的現代性》之借題發揮
現在,能夠花時間好好讀書思考已經變成了奢侈的事情,但我很願意把週五晚上的空間用來做這件事,也想順道清理一下那些每天上課留下來的感覺的殘餘。為什麼這樣說呢?語言教學有趣的地方在於:「我」丟出去的是帶著好奇心的提問,而對方的回答需要大量分享他的生命經驗以及意見,而不只是知識的灌輸而已。
批判《東張西望》—— 液態現代性下的建制媒體
#1 PrologueAfter 3 years of unwillingly watching 東張西望, a 30-minute prime-time wideshow (綜合資訊節目) boasted as ‘the society’s mirror’, I have ma...
現代恐懼鬥室——讀《Culture of Fear Revisited: Risk-taking and the Morality of Low Expectation》
歇斯底里又驚又嚇的恐懼,敲問到底其實是人與人之間互信的失落,任何人或外在環境都成為我們的風險及危機來源。「人嚇人無藥醫」,更多言之鑿鑿的恐懼亦可能只是庸人自擾、作繭自縛,但面對危機四伏的周遭,誰都不能輕言揚棄半點風險。
📚📑📝:《液態現代性》| 一切穩固的事物終將瓦解
社會學家包曼提到後現代的社會走向,幾乎是以「液態」的方式呈現;如同共產黨宣言提到的,一切穩固的事物終將煙消雲散。
💬💬 你也無形中「製造觀光景點」了嗎?
旅行途中有意無意的打卡照、自拍照、到此一遊照,當人們在社群平台上散播這些照片時,都會潛移默化地形塑每個人對於當地的印象;景點不再是種自然體驗,反而成了社群炫耀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