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編輯室|交換筆記|葉梓誦
原來,互聯網開初的構想,本來就與註釋相關。一九四五年時,美國科學家布殊(Vannevar Bush)曾寫過 As We May Think 一文,構想一台名為 Memex 的機器,助人記憶讀過的資料。當中資料互相連接的方式,啟發了超連結(hyperlink)的架構。
一種選擇性可見互聯網
一種選擇性可見互聯網,其實就是限流思想的進化和升級版本,舉個例子,比如你是一潛在的重量級政治異議人士,但還沒怎麽嶄露頭角,或者發明了能引起社會巨大變革的技術(比如像中本聰發明的比特幣區塊鏈之類),但還沒有公開,在此前很久就已被老大哥通過大數據分析給盯上了,老大哥決定最好能化敵為友...
互聯網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一個令人失望的「無煙槍」事件
摘要:牛津互聯網研究所的研究顯示,互聯網對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微乎其微。這項研究覆蓋了2005年至2022年間168個國家的兩百萬人,結果發現互聯網使用與全球福祉和心理健康的變化小且不一致。此外,研究沒有發現特定年齡或性別群體的顯著差異。然而,研究團隊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要進一步…
读凯文·凯利《新经济,新规则: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压缩饼干式的先知语录「 2021-08-17 01:04」
“在意义缺失的巨大的真空中,在无言价值的沉默里,在没有什么值得信仰,没有什么比自我更伟大的虚空中,技术,不论是好是坏,都将塑造我们的社会。”
那些我愛過的社群平台
IG、TikTok、Dcard⋯⋯,「社群媒體」已取代「新聞媒體」,成為新世代接收訊息的集散地,我在「媒體識讀」主題的演講中,常有學校老師詢問,如何選擇社群平台?本篇是我給他們的建議。
去中心化網路的具體實踐 — Deeper Network 打造進化版的 VPN|存在指南 Way To Exist
筆者今年初發現到一家位於美國矽谷的科技公司,試圖以區塊鏈的特性、技術來改善原先存在已久的 VPN 之問題,他們提出的解方名為: DPN ,也就是去中心化虛擬私人網路。
未來的,都保持期待!
前幾天我和朋友閒聊近況,我告訴我在疫情之下,雖然受到許多限制但是卻多了新的體驗。透過網路和世界交流,學習課程不再受限地域,而是延伸到網路上的我們,除了更有彈性的掌控自己的時間外,更可以因為興趣結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說我在這段時間裡,參與好幾次的學習訓練營,收穫一次又一次的體驗經驗。
PTK學習筆記-王慧文的清大互聯網產品課 5
在一個供過於求的環境,需求端知道自己重要,所以會很難伺候。團隊會有逃避的動力去做供給端,容易假裝不好搞定的那一端不重要。
PTK學習筆記-王慧文的清大互聯網產品課 4
有一個痛苦是當一個東西已經實現的時候,大家會覺得這個東西自然,本該如此,但沒實現之前總會有人質疑,總是會有各種反對的理論,人們會說沒有這種需求,或是有需求但不可能實現。或是好一點的,為什麼是現在,之前那麼多人沒做或做不成。
PTK學習筆記-王慧文的清大互聯網產品課 3
王興常說,如果你分析的足夠好,那麼決策會自己呈現。如果你要做一個很艱難的決策,那可能是你的分析不夠好,你沒有選擇正確的維度和顆粒度去分析,所以怎麼做都很艱難。
PTK學習筆記-王慧文的清大互聯網產品課 2
知道先發優勢的人都知道先發優勢很可怕,這常常導致後發還有機會的時候你放棄進場了。
PTK學習筆記-王慧文的清大互聯網產品課 1
要把有規模效應的要素留在品牌,沒有規模效應的放給加盟商
微信
2013年前後,我第一次使用微信。那時微信確實沒有流行,用它的人不多,我坐在465路公交車上,從渝中城裡出去,去往江北。一路上綠蔭蔥蔥,光斑透過葉間灑下來,在車廂中留下印記。我旁邊是一位舊時的男同學。他是一個很喜歡追逐熱門的人,也是他第一次帶領我認識到微信的公眾號功能。
自我學習25// 你會利用空閒時間創造、參與、分享嗎?【認知盈餘】
隨著時代與科技的演進,我們打造無數的工具應用,在互聯網發展之下,我們這一路從個人分享到公共分享在到公民分享的過程,從互聯網所帶來的改變為我們生活創造更多有效的公民分享,讓我們生活更加美好。
成長=脫節?
近來從加密貨幣熱潮中體會到,有感而發。不少朋友(身邊主要80 90後)對加密貨幣的反應不外乎: “咩尼架,唔識喎” “好虛喎,呃人既” “尼d野實爆啦” 心入面聯想到既第一個反應係,大家唔多唔少都笑過長輩唔識唔學新事物如智能電話、社交平台等。
徐賁:互聯網是如何造成你認知缺陷的
2016-09-13*互聯網時代,許多人知識豐富,不是變得越加開明、公正,而是變得越加偏執、狹隘和頭腦禁錮。他們根本不具備與知識增長相匹配的理解力,不懂得如何獨立提問、價值判斷、批判思考。互聯網時代,許多人知識增長,理解力倒退,這成了一個常見的現象。
徐賁:為什麼許多人一上網就粗鄙極端,樂於傷人?
2016-09-24*人們注意到,許多人在互聯網上發表言論,情緒和情感要比在日常生活中遠為誇張、激烈和極端。而且,大多數這類沒有自我節制的情緒或情感都是負面的,故意要對他人造成傷害。
在 Web3 來臨前,回顧 Web1 台灣網路史
你熟悉的網路可以說是源自於社會運動,獨台會案、開拓基金會、蕃薯藤。
五種方法教你識別虛假和欺詐網站
一起來看看我們的建議,如何識別一個網站是否是虛假。眾所周知,互聯網的發展為我們了帶來大量的便利,購物、支付和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都變得極其方便。但另一個十分可悲的事實,就是互聯網上也衍生大量的虛假和欺詐網站,用它來騙取毫無戒備心的受害者。
致鬥長命的我們——讀《The End of Power: From Boardrooms to Battlefields and Churches to States, Why Being In Charge Isn't What It Used to Be》
個體暴露在周遭環境裡,被包曼所指對不確定性的恐懼(Fear of uncertainty)衝擊下,取而代之的不是我們更大膽或更大愛,反而是傳統保守主義借屍還魂、陰霾不散,甚至催生擁抱極權的民粹主義,直接加速爭取民主的社會運動的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