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雲蓋雪

@wygx

兩種愛情

李銀河認為愛情可以分兩種,一種是相異相吸,另一種是相同相吸。我覺得,相異相吸的是彼此互補的另一半,這種愛情有張力,容易擦出火花,品起來象令人銷魂的烈酒;相同相吸的其實是紅 / 藍顏知己,是世上的另一個我,這種愛情品起來象餘味悠長的清茶。有的人喜歡找性格相異的戀人,有的人喜歡找性格相似的。

人際關係的兩大忌

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會給別人帶來痛苦;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寄託)在別人身上,會給自己帶來痛苦。這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相處)的兩大忌。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是關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文化,然而不幸的是,它的觀念和主張把這兩大忌全犯了。比如父母之命,比如傳宗接代,等等。

事業、關係與自我

大多數人追求成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某種關係,比如一段愛情,他人的關注和尊重等,這種關係也是建立在某種程度的成功之上的,你看流落街頭的乞丐,誰願意跟他建立那些關係。事業、成就、財富、名望等之於我就像那燈光之於壁虎,愛情友情等關係之於我就像那些飛蟲之於壁虎,你看著它們衝著你飛過來,...

你是真地喜歡做那些事本身嗎

淩晨兩點的時候我醒了過來,開著的窗戶外面不知什麼鳥兒在咕咕咕地叫,我推開院門站在門口,空氣如清涼的流水漫過皮膚,天空中那輪圓月透過如鵝毛般的幾縷薄雲將清冽的光輝灑在大地上,東南方向的天空懸垂著的一顆星星特別明亮。這時有一些思考了很多次的問題又浮現在眼前,比如,你為什麼要搞創作或做研究呢?

從經驗和邏輯說起

屁股決定腦袋說的就是那些囿於經驗的人,大腦的認知範圍以屁股位置為中心形成一個區域,想像和直覺則比這個區域更大一些,而邏輯則可以突破這三者的範圍抵達未曾經驗和想像過的地方。更厲害的是邏輯從已知的事實出發可以發現真理。科學這座大廈就是以邏輯為鋼筋和骨架建立起來的。

你是灰色街道上一個黃色的身影, 是我心中深深的孤獨和渴望。我看不清你面容, 不知道你是誰, 因我從未見過你。可我想拉住你的手, 在這個如夢似幻的世界上一起前行。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一隻狗對自己說,我聞到了自己的尿味,所以我是存在的,但你不能通過我的尿跡來定義我,因為我並不是我的歷史,我也不是我的身體、思想、情感或者身份,我是無法被定義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我是存在的,但我不知道我是誰。我像蜿蜒的流水,不知道自己會流成什麼樣的形狀。

驅動力

這個世界上,有的人是被金錢驅動的,有的人是被權力驅動的,有的人是被性驅動的,有的人是被愛驅動的,有的人是被思想(想法)驅動的,有的人是被好奇心驅動的,也有的人懵懵懂懂混混沌沌不知道是被什麼驅動的,只是在做布朗運動。當然大部分人是混合型的。如果你知道自己的驅動力是什麼,那麼你能知道它會把你帶到什麼地方嗎?

心靈的閱歷

人的閱歷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外在的,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閱歷,指經歷的事(多少),另一種是內在的,就是內心所經歷的,不妨把它稱為“心靈的閱歷”。外在的閱歷一般與年齡相關,年齡越大,經歷的事越多,閱歷就越豐富,而心靈的閱歷與年齡的相關性就沒那麼高,有的人年齡不大,經歷的事也不多,但其心靈閱歷卻可以很豐富。

真實是什麼

昨晚下了一場雨,今早門口的槐樹花落了一地,可惜被車碾過了,不然應該很好看。牆角那排掃帚花也長得鬱鬱蔥蔥,那是我親手種下的。窗戶上有三隻蒼蠅,兩隻在打架,一隻在搓手,我在觀察,窗戶外面是一排柳樹和梧桐樹,我看不見風的形狀,但樹在搖擺,由此斷定風是存在的。

社交其實就是行乞與施捨

★ 希望不善社交的人可以從下面的文字中獲得力量,紓解苦惱。在社交中有人行乞,有人施捨。大多數人兼而有之,時而行乞,時而施捨。行乞是主動的,行乞者從施捨者那裡得到他想要的,但他在索取的同時也在給與,他給與施捨者施捨的機會,使得施捨者在施捨的過程中也獲得某種快樂和滿足。

多雨的夏季就要過去

院子裡的雜草有一人高了, 我也懶得修剪, 就讓它們瘋長吧, 像我噴涌的思緒一樣。樹上的知了不知疲倦地叫著, 一首老歌的旋律自我心裡緩緩升起...... 啊...... 多雨的夏季就要過去, 我將離開這裡去陌生的城市, 我的未來隱藏在遠方的一片迷霧之中。

拒絕在人生的階梯上攀爬

人類物質生活狀況分級:有時間有錢 > 有時間沒錢 > 沒時間有錢 > 沒時間沒錢 人類精神生活狀況分級:有創造有愛 > 有創造無愛 > 無創造有愛 > 無創造無愛 物質生活狀況可以根據職業和階層舉例 有時間有錢:政府官員,企業老闆 有時間沒錢:...

會演奏音樂的青銅雕像

鄰村的廣場上有一座青銅雕像,具體雕的什麼人因為年代久遠已經不可考了,後來人們在它的底部加了一個轉盤,在頭部和肩上安裝了攝像頭,此外還加裝了人工智慧晶元,這樣它就可以通過轉動身體監控廣場上的所有情況了。可是有一天,這個雕像突然發出奇怪的聲音,就像有人在吹簫和笛子,聲音時有時無,時大...

繁衍後代和自我延續

人類繁衍後代的最直接原因是性本能,但人們並不止於這種解釋,他們還為自己的行為尋找更高大上的理由和意義,比如,為了傳宗接代,為了種族的延續等等,但我覺得為了種族之類的比較扯,人是自私的動物,更多的是為了自己,他們把自己的後代當作自己的一部分,在自己死後這一部分繼續存活下去,雖然看不...

人生的目的與道路

理想的人生應該是先設定好目的,再依此規劃相應的道路。然而實際情況往往是,人生的道路已經被規劃好了,目的卻還沒有找到。因為在確定人生目的之前,我們需要先走一段路,實地勘察一下周圍的環境和地貌,體驗一下生活,有了人生經驗然後才能做出決定。因此我們人生的目的往往是由走過的道路決定的,然...

記一次外出

用了十年的電腦壞了,必須去買台新的了,一天也不能等了,畢竟電腦是我與這個世界唯一的介面,屈指一算,我有十年沒有出過這個村子了,因此我對這次外出充滿了期待。然而路上並沒有什麼特殊或異常的事情發生,沒有人認出我是一個十年沒出過村子的人,我的心裡很平靜,情緒也很穩定,沒有悲傷也沒有快樂...

感性·理性·心

感性是人存在的首要的天然的方式,而理性是次要的後天的方式。感性就像皮膚,是感知外界的第一器官,而理性就像身上的衣服、盔甲和手中的利劍。心住在理性的殼中,當心迷失的時候,由理性來指引方向,當理性無法決斷的時候,就讓心來做出選擇,可是,當心和理性矛盾衝突的時候,尤其是當理性成為心的枷...

做題與發明創造

做題和發明創造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做題是用已有的理論和知識在設定好的框架內解決問題,目的是在頭腦中強化這些理論和知識,做題越多越容易因循守舊,把這些理論知識當作不容置疑的金科玉律,禁錮自己的頭腦; 而發明創造是構建新的理論和工具,打破已有的條條框框,顛覆傳統和慣例,它是自由的寵兒。

關於真理

同一種現象可以由不同的理論來闡釋,例如牛頓力學和相對論,甚至以前的日心說、地心說、龜背說也可以闡釋一些現象,但是能闡釋並不等於就是真理。人類所謂的真理是建立在經驗和邏輯的基礎上的,而人類經驗的範圍始終是有限的—— 無論從時間還是從空間上考慮,從時間來舉例,豬場的豬從出生的每一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