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
Ping Yu
主理
13 人关注
16 篇文章
黃宇軒 Sampson Wong

中大60年,由文物藝遊舊香港

適逢校慶,文物館邀請多名中大人,嘉賓包括李麗珊博士、林青霞博士、黃正宜小姐(阿正)、黃宇軒博士、黃修平先生、繆浩昌先生(RubberBand 6號),了解大學所藏的珍貴文物,並錄音分享自己對文物的詮釋、聯想

香港紀事

舊售樓書|怪獸大廈原貌 太安樓海景重現 萬本樓書見證港樓逾 70年變遷

「呢啲文獻扔咗就會好可惜。其實佢係有佢歷史價值,我覺得,有啲香港小市民,會想睇返呢啲嘢。」王龍卿說。他翻揭著一本 60 年代中環半山西摩道的「海景洋樓」售樓書,封面上的寫實市景,停留在英殖時仍有單層「熱狗巴」的時代。一本又一本售樓書,附帶的樓價表,記錄著樓宇價格變化,由50年代「…

Openbook閱讀誌

報導》在電子書的年代,他們修復古書:臺灣圖書醫院導覽

東西壞了?就去買新的。「修復」這則選項,似乎在消費主義狂熱的年代逐漸式微。所幸有「圖書修復師」為愛書人拯救承載著時代價值、歷史意義,甚至是個人情感象徵的書📚今年夏天 Openbook閱讀誌為推廣閱讀,深入了解「圖書醫院」修復工作與保護文物的使命,舉辦「帶讀者到現場」活動。

omega

历史文物博物馆之旅 | Museum of Antiquities

人类有几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璀璨的文化。我们可以从古人留下的史书上得知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但是史书不是万能的,只要是人写的就无法做到绝对的中立立场。夸大,虚构历史事件在史书中很常见。为了确定历史上是否真正发生过某事,我们需要史料来证明,这就是文物考古的意义所在。

相关标签

  • 古書
    36
    文化保存
    45
    古物
    44
    觀看的方式
    44
    文物保存
    33
  • 行动行动
    13
    太平輪
    22
    丁玲
    22
    五七幹校
    12
    古建筑
    22
返回全部
lovelingling

古滇文明--探秘昆明博物馆(一)

让我带你一起领略下古滇文明吧

長風的隨筆

再造神州:古建筑如何与现代都市融合共生

神州大地的古今建筑如何共生共存,离不开对现实的洞察,也离不开对历史与当下的关系的深刻理解。

大家備份

袁徵:「一切如夢,開始醒了」—— 沈從文大師素描(之五)

2015-03-20*有的同事惡作劇。沈先生沒注意午休鈴聲,他們就把倉庫門鎖上,到下午才將他放出來,還假裝抱歉地說:「老沈,怎麼飯也忘了吃?」沈先生心裡還在琢磨庫房裡的瓶瓶罐罐,沒管他們。惡作劇的同事見沈先生不生氣,大為失望,到處講他「有神經病」。

舒嫚

滿江紅

1949年南京碼頭,軍艦「崑崙號」奉命運送大批故宮文物前往台灣。除了層層疊疊箱子外,甲板上還擠滿隨艦撤退的海軍人員及眷屬, 負責押送文物的杭立武,指揮搬運箱子的工作人員把箱子疊高, 希望能將國寶全裝上船,在雨水中,看拼命擠上船的男女老幼, 開始有人步履不穩落海,或是從欄杆被推擠落...

世界走走 seh seh

087 | 時光倒流500年,我們會看到一個這樣的伊斯蘭與明朝| 展覽走走

戰無不勝的征服者帖木兒死後,子孫們卻一個個無心沙場且精通人文,更是熱心的贊助人和鑑賞家,與中國開始了幾十年的交流。

行动行动

行动行动 11 | 艺术家修缮佛像,融入自己个人形象

背景介绍2020年10月,重庆市十方艺术中心(DAC)正在举行展览《褚秉超:我佛》。该展简介称,艺术家褚秉超曾在甘肃、陕西、宁夏三地寻找残损的石窟造像进行修缮,在修复佛像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个人形象、对佛像的理解以及当时的心情”。阐释与解释这是一场公益性的免费展览,展览内容是艺术...

Fishear

流落民間的“國家寶藏”

聊聊我和疑似“国家宝藏”的偶遇

已註銷用戶

塔利班及極端主義毁滅文化的戰爭

2001年在阿富汗執政的塔利班政權便炸毁了巴米揚大佛,就在他們支援的恐怖組織亞爾蓋達發動 9-11 襲擊的半年前。2015年,中國藝術家張昕宇及梁紅夫婦用立體投影科技,在大佛遺址「還原」其中一尊佛像。現在這些努力都會再度煙消雲散嗎......

MiSa

青花瓷

6月 城裏充滿薔薇的香氣。上次和朋友閑聊, 感歎時光飛逝。25年前的新娘子成大媽, 不再美麗。朋友非常紳士的說, 美麗從來無關年紀。鎮上有一古屋 門前樑上刻著 Auch ich war einmal jung und schön Anno 1663 我也曾年輕貌美過 166...

禪凌文物藝術

中國明清家具讀玩 - 桌、案、几的區別

桌、案、几的區別,從發展歷程來說,几類家具是最簡單和原始的。几是古代人們坐時依憑的家具,而桌、案類家具則是几類家具在造型與功能性上之發展與演變。明代周祈《名義考》載:「今之用桌椅,猶古之用几席。」「几」就是炕几,「席」就是炕席。秦漢以前沒有桌椅板凳,古人習慣「席地而坐,憑俎案而食」。

MaryVentura

東亞文化博物館之物件•地點•人

之前從未細想過博物館裡所陳列之物與近旁所列信息多寡的關係,更不用說其關係對策展、觀展收效的影響,甚至連「博物」二字都沒有仔細想過,今天寫文倒是注意到這「博」、「物」二字的恰到好處。@Ping 在她的文章中討論了博物館擺放物件和介紹語言之間信息給予多寡會產生的影響,備受啟發,於是想起了科隆的東亞文化博物館。

Ping Yu

Encountering a Chinese horse--Engaging with the thingness of things 遇見中國馬--具有吸引力的真實物件

位於英格蘭的康普頓維尼藝術館中國青銅馬  在寫這篇文章時十分掙扎是否要和大家分享這本論文(主要也是我書寫要傳達正確也要花不少時間,我的能力也沒有那麼高),這本英文論文的篇幅不算非常多,但提到的藝術理論相當不易理解,但這個觀察用時常出現在我們的視覺文化中。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