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中環
6 篇文章
沙田油条

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令人难忘的十件大事

1997年,英国向中国移交香港,中方称之为“回归”。25年中,香港经历和见证了许多跌宕起伏。如今,中国《香港国安法》颁布已有两年,北京以“爱国者治港”作为“一国两制”的新标准,亲北京阵营高呼“二次回归”;与此同时,也有数以万计的港人选择移民他国。

标签活跃作者
  • 香港究竟發生了什麼?
    香港究竟發生了什麼?

    這是一個關於香港的寫作計劃,也是場記憶與遺忘的鬥爭。我們從2021年的6月9日開始每晚連載,梳理香港社會運動的歷史脈絡,以及從2019年春天至2021年,由《逃犯條例》修訂草案所引爆的民主運動的發展軌跡。希望這個書寫的嘗試,能在阻隔交流的石壁高牆上鑿出一個洞,帶來對話的可能,也煉成連結和反抗的起點。

    流傘Lausan
    流傘Lausan

    透過寫作、翻譯、組織,以及串連運動,流傘意圖建立一個跨國左翼團結的網絡,並且為了捍衛不受資本與國家專制拘束的生活而奮力抗爭,挑戰多源的帝國主義。 https://lausan.hk/chinese/

    查映嵐
    查映嵐

    藝術|讀書|文化觀察 香港文學館「虛詞」專欄作者、文學刊物《方圓》編委、《字花》前編輯,一手寫藝術評論,一手寫散文。香港出生,英國留學,和小花貓周瘦娜同居,合著有《我香港.我街道》、《謝淑妮:與事者,香港在威尼斯》、《農人の野望:大地藝術祭與港日鄉城連結》、《大衛・連治》等。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haryinglam/

  • 八十後大叔
    八十後大叔

    文字工作者,迷途小書僮。興趣廣泛,喜歡旅遊,踏足50個國家地區。

香港究竟發生了什麼?

從歷史脈絡看香港運動(3):社會運動的軌跡(下)

香港的「反修例」運動舉世矚目,但關於抗爭者所提出的政治主張、所採取的抗爭手法背後的歷史脈絡的探討並不多。事實上,2019年的運動在各方面都和過去30年的民運歷史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它既源自民主運動,卻也是對於過往民運範式的否定。在這一章,我們用簡單的歷史概述介紹「反修例」前夕的香港政治環境,以及構成這個環境的歷史因素。

八十後大叔

陳淑莊的時尚、文化與政治 「香港人不能那麼快就有無力感」

2012年,落選立法會後的陳淑莊並沒有停下腳步,翌年舉辦《講女烈傳貳之出得嚟環》Talk Show,還以義工身份參與「佔領中環」運動。當時的她,樂天、知性、風趣,大談時尚、文化與政治,文章刊於2013年的《號外》雜誌。之所以想起這篇文章,一來當然是因為佔中九子案,二來也覺得她當時說的內容,對今天的香港仍有一定意義。

流傘Lausan

香港與身份認同的毒害

身份主導的政治往往淪為暴力這個現象絕非偶然。戴面具的示威者在金鐘慶祝雨傘運動週年。2019年9月28日。圖:Alex Yun/流傘本文原刊於《Ragazine》;流傘授權自行發布。身份是一個很矛盾的概念。我們用它來指一個人客觀的、可證實的特徵,也用它來指一種主觀的、將個人與群體連接起來的歸屬感。

查映嵐

失敗之後,尋找一條冇得輸的路:專訪藝術家程展緯

網上圖片(按:很久沒貼文,在想處於國安法的現實下該說什麼、分享什麼。然後在草稿匣裡看到幾年前寫的這篇專訪,覺得還是有價值的,特別是在看似山窮水盡處找路的意志與機智。「失敗」的運動每每在個體身上有所累積,因此也不可能是全然失敗的。) 現在已經少有人提起了,六年前在中環浮現的那道異樣風景。

黎恩灝

[法治的政治之八]佔領者的罪名

「佔中案」被告陳健民、朱耀明、戴耀廷、鍾耀華、張秀賢、李永達、黃浩銘、陳淑莊和邵家臻,在2019年4月8日被裁定罪名成立,現正保釋等候判刑。佔中案的控罪和判決,無助我們理解佔領運動—由「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平佔中)到雨傘運動亦然—的本質。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