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舊人打卡-學習者的真心話與大冒險
馬特市的大家日安,
Hello, good local time, everyone in Matters.
人生的轉折與轉變總是讓我驚嘆又驚喜,以短暫紀錄我在三個月中踏上寫作的日記與坦承地說為何走進Matters的世界。
由羽禾名稱的靈感來自於蘇打綠的拆字,而當時看成蘇打綠時想為何成為魚丁系的關係下,就因本身個人命名創意靈感有時候可趨於零,就選擇一個與自己關聯性的拆字而成,這拆字居然聯想一整個晚上,回憶起也是對自身難忘的回憶。
化身為羽禾後,我未想過在matters是否能走向一位熱門作者。對於創作來說,是一場極為困難的戰役,因本身在寫作的過程體驗之下,我猜測我並非是能大放異彩之人,反而相信是一位喜歡閱讀的讀者甚於寫作本質。
大學時期,曾體驗校內散文比賽和參與教育部舉辦新聞營體驗後,即使有念頭想從事出版業在畢業前。我也發現自己的能力不足,當時的我不斷沈思我何謂什麼人?我擁有的能力?
曾有主辦活動的老師對著我說:「你是否未來想編輯書籍?」
參與投稿目的是為了挑戰自我與賺獎學金,身為大學前就閱讀書籍頗少以動漫為主軸的生活,單純高中期望在大學期間能增長自己的寫作能力的不足,就默默地在大學閱讀的書籍增加之外,廣度也比小時候提高許多。得獎這件事證明,短期的努力的成效,但得獎或許是幸運般評審喜歡我的文字也不能代表能力的肯定。
我並非是專業記者一樣,20分鐘的採訪就能寫出600字前後的客觀報導。
只是一位觀看事情,總會有感而發的幾句的主觀評論,好聽就有想法,難聽可能變成酸民的階段了吧!
這般自怨自艾又期望朝向自己喜愛的事物關聯下。某日因同學是某設計工作室的公關,我特地前往看著他們新商品發佈會,身為商學院的我思忖著,即使如此我也多期盼自己能有辦法當藝文記者的夢,但也只是瞬間腦袋浮現未行動的事。沒想到地,巧遇一位典藏古美術的文編,與我談話過程中。「如果你有熱忱,你的文章是否能提供給我看?」然後特地簡述職場的能力需求,聽著聽著停頓地,我回家沈思已久,或許我只是單單對展覽體驗感到藝術治療而喜歡某些展覽的內容而已,我的職涯目標是未來轉行?
畢業後,一邊從事國貿工作外,一邊目標學習以插畫、設計方向為主,逐日淡忘了這件陳年往事。
- 遇到三位關鍵人物
直到,近年在健康因素下,被迫停下來的我接觸了一位藝術家簡嫚君。與她幸運地共事又被邀請參與藝術佈展下,觀賞他個展的過程後,腦中聯想過去的作品與思辯很久才寫出了由愛衍生的愛,由愛轉化的愛。 身為好友有點焦慮是否文字能鼓舞他還是傷害的存在,而我就這樣一股腦兒直覺性地描述完。
- 他給予我溫暖的鼓勵與回饋,期望我未來能試著用自己的觀點寫下文字。
- 在此時期前後曾與一位藝術老師體驗課程中,課程結束後,他認真地詢問我能否問自己「你可以為藝術努力到什麼程度?你願意花多少時間在藝術上?」
- 然後時間轉眼不到三個月就與在matters的創作者@莎茈 談話,他主動邀請我來試著練習寫作,述說起matters的美好與鼓勵面對自己內心和創作的恐懼。
自己腦中浮現很多畫面,展覽曾遇過的藝術家、設計師的團隊,出版商、教授學者們等,曾有一次參展的團隊設計師眼神炯炯聽完我替他們準備的導覽詞,「你準備的很充足,去說給現場的觀眾聽,不用講給我聽沒關係。」我當下反覆質疑自我只好又說起話,然後一次又一次被不同的陌生人鼓勵著。
如果我無法成為一位職人,那我還可以當一位觀賞紀錄者,如此花心力與用心的展覽在台灣展出,為何每次介紹親友們觀展只能提供照片去轉達內容,而我未來可能從事新的事物,我勢必也會忘記更多每一場展覽細節部分,我是否能做什麼?
踏入matters的路上,然後發文練習時,還未看規則就糟糕的連編輯器在哪都不曉得就按下發文按鈕,發了文章才經歷修改兩次的困難性!連修改的圖都不知道封面與文章內是分開等,各種新人的操作失敗皆體驗過,才開始爬教學文,寫下新人打卡|與字有關 。
也奠定了我後來每月預計2日會發文的目標,與還是乖乖閱讀教學文再說。
謝謝起初暖心願意留言的大家,你們也是我後期認真寫下第一篇台灣現代唱片印刷展-那些用漫/插畫表現的獨立音樂|唱片裝幀的轉變 (上)的動力之一。
@開掛人生 @閱讀筆耕 @莎茈 @Morven @映昕 @慢慢 @si薰 @冠翔之星 @起草 @桐生茂豫 @歲月靜好小燕子
其中,我本身觀賞的展覽並非單一藝術性為主,在新人打卡時造成誤解,雖然希望自己逐漸理解藝術這件事,而因為個人興趣廣泛延伸觀看的展覽主題,從藝術、設計、歷史、建築、插畫、動畫、攝影、公共議題⋯⋯等。所以日後文章未必只會寫下藝術展覽,如果造成失望也不好意思,本身並非藝術專科畢業,寫文過程中夾帶著學習的過程筆記,如有謬誤與錯誤歡迎留言與指教。
自己寫作能力有限度的時間調整與重心轉移在繪圖與語言的學習下。
這段期間文章可說是數量比預期略少,且偶爾還會穿插生活文紀錄的搞笑文,以自我故事為主的事件。
有時候,我患得matters的病毒,好像不發表文章有種哪裡不對勁的感受。還會產生不斷地滑手機閱讀大家的文章而發自內心的留言,想與眾多市民們交流與學習。
留言過去如有不恰當,在此篇也與市民們慎重地道歉,「如曾有感受冒犯或不舒服,是小的自己膽大妄為,我願為此持續改進。」
感謝在2021/2/2-2021/5/21願意贊助與對話交流的市民們。
- 感謝2021/2/2-2021/5/21期間相遇的市民們與曾留言互動和支持的市友們,如有遺漏深感歉意。
@MiSa @小白的窩 @PoppelYang @海中的浮游物 @志工爺爺 @眾讀PopRead @vvictor @MiuMiu @碼農日常大小事-裏 @鴻雁東南西北飛 @陶樂思 @姚念廣 @風翔萬里 @ellie @爆栗鹹鹹姊 @奇多怪獸 @塔拉拉 @annepink厚脸皮瓶瓶泡泡 @Esther美樂 @fide @石頭哥 @過路人 @亜希 @catding @我是心心 @優格配炒蛋 @人生沒有實習 @奥巴马大王 @RitaShields @mr_elephantpapa @雲遜83 @蔚藍天空 @蛙抵加 @游子 @jeffery83tan833 @漣漪圈 @路易二十二 @鬼推磨 @理科女生Yuna @墨海 @JC (Jocelyn Chen) @蔡凱西 @今日丹堤大安店 @Redundantt @寧想白 @sacrifice 生贄 @人生沒有實習 @IrisChen @Joyu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蔡艷秋 @淇淇 @呂華維 @WrightFu @好好抱 @audrey @炭甲郎 @Jerome @上班族簡報日常 @甄筱 @Gavin @鱷魚把拔 @FledgeXu @台灣星際事務研究所小編 @kimyestjolie @RUA 機械眼睛 @潔西|JC @MRbear @河堤邊的卡列寧 @MichelleLU @楊鷙 @angelina6688 @susanli3769 @bangnan @隨緣
在平台上與眾多創作者相遇,能與喜歡的作者們對話真的是一件讓人情緒開心又興奮的事情。即使只有一位我喜歡的創作者,願意支持或留言給我,都使我開心一整天。
情緒時而憂愁的我,也逐步解開了心中纏繞的結,且每一日能與大家在文字中學習與各種領域觀點的討論,生活像齒輪般的轉動著,轉換正面思考如何前進,而如今我也開始期待自己在平台上的道路會產出何樣的文字。
起初不太能外出的我,也終於生活更有驅動力的走進一場又一場展覽與參與地方文史交流活動,而也進入創作的過程。未來如發掘有趣的事物會陸續練習寫作,期望還有機會再次與大家相遇。
最後分享在五月時期,讀歷書店上的兩句話。
「如此廣大的世界,是不是更有一個機緣,不只是偶遇,連療傷都命中註定要來到某一個地方?」取自李昂《睡美男》
「有些事沒有親自嘗試過就放棄,那未免太可惜了,而且,也許有時會因此錯過學習的良機。」取自陳彩美《生命的出口——殘障之父謝樂廷神父的修道人生》
謝謝閱讀到尾的你/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