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關係,我們都在練習與矛盾、痛苦「共生」 | 馬特市2020年度問卷萬字總結
今年過年特別晚,剛好給了我們更多的時間來回顧、理解、思考這218份2020年度問卷。
這一年,我們被拋入一個危險、不安的世界,共同面臨了相似的時代危機。在「什麼是你最意想不到的事情」、「意義感的來源」、「行為和信念的衝突」問題上,有很多市民給出了相似的答案,我們都在練習與矛盾、痛苦「共生」。
在閱讀問卷時,想起印度的當代思想家亚西斯·南地(Ashis Nandy)對現代性語言的思考,他認為,「現代性的語言是一種精於算術的語言,我們學會了計量得和失,但是卻忘掉了怎樣去緬懷和表達我們哀痛」。而問卷中這些關於2020年的自我的、具體的講述,重拾了這種哀痛的語言。
很多作者在問卷中會提到,去回答這些問題,不是供否定和逃避所用,而是為了記錄與重新認識自我。它們也讓我們避免用那些抽象的、概念的大詞語去思考這個時代的諸多問題,讀到真實的人和人生。哀痛和憂傷,不是為了傾訴和哭泣,而是為了對抗遺忘。
這份長長的回顧也是這樣的一種嘗試。在年二十九的今天發出,希望不會太晚。
(文章配圖均來自「年度問卷」中分享的年度照片。圖片作者註明在圖片說明中)
1、2020年,讓最多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是:疫情、失業、驟變的香港、來到馬特市還有「愛上一個人」。
在這一題裡,最多人提到的當然是疫情。而因為疫情導致的經濟危機,也成為不少市民共同面對的困境。
失業導致深度焦慮,我該如何安定自己、規劃未來?
- @雪倫 :沒有想到可以在一年內失業兩次,這件事情帶給我很深層的焦慮感。近期更是把抗焦慮劑還有安眠藥都吃回來了。重新尋找自己的價值和思考成為自由工作者的可能性應該是2020痛苦的改變。學會了不少自由譯者該有的技能,弄了個medium,加入matters,為自己的blogger加上了拍手鍵。
- @我是心心 :2020離職,想不到隨即面臨更多從未想過的壓力與焦慮。不管是金錢、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斷有人告訴我「外面沒那麼容易」「好日子不過幹嘛出來」「女生這樣就好,何不找人嫁了?」。
- @ArisHuang :以前總是活在「應該、必須、要」的準則裡,卻也因此勉強自己做很多其實不想做的事,讓自己負擔越來越多,把自己搞得很累。辭職之後,不時有一種罪惡感或恐懼感,覺得自己好像不事生產很不可取,或是萬一找不到工作坐吃山空怎麼辦等等等的假想煩惱。後來,我為自己設了一個停損點,就休息兩個月,在這兩個月之中,盡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雖然對於以後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目前還是沒有明確的答案,至少我可以去做一些至今一直想做的、但以前都推說沒時間而沒有行動的事,或許能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什麼。
香港崩壞消亡的速度,超出了我的想像
@KITTY 、@拿哈哈 、@Yan 、@李峻嶸 、@WrightFu 、@Ken林佳樹 等作者認為2020年驟變的香港是他們最意想不到的事情。
- @WrightFu :作為香港人,看著這個城市崩壞消亡的速度,比預期中還要快,也是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對於抗爭者的清算、日常生活的監控、媒體的控制、公民社會的互相攻奸、選舉和法律的催毀等,縱然知道這些東西終有一天會降臨香港,但伴隨著國安法的強行訂立和「疫情防控」的晃子,本來以為尚待數年才會出現的夢魘,不消一年已通通發生,一些本來習以為常的自由,這一年也漸變奢侈,就連離家外出也可以成為犯法的事情。
- @Ken林佳樹 :2020年最意想不到的是國安法。雖然早有預備它會到來,不過也未曾想它會來得如此蠻橫突然。我常常認為香港這座城市之所以如此令人深愛,是基於這裡的包容性。以前的香港既沒有太多所謂的「政治正確」,也不需要審核這樣審核那樣,想說的話暢所欲言,想做的事百無禁忌。然而國安法的實施像築起了某一面墻,將所有事情統統圈養起來。隨著身邊不少朋友離開了這裡,不止一瞬間,看著香港,我真的有種落寞的感覺。
愛上一個人。
對於@Chris 、@卡在時空縫隙的虫 、@貝星人 、@HaibaraAi 、@阿川 來說,2020年最意想不到的事情是「愛上一個人」。
- @阿川 :没想到自己用3天就爱上了一个人,共同生活到今天,她的出现彻底扭转了我的人生轨迹。今年毕业前后,虚无感抓着我往下沉,觉得怎样活都没劲,遂决定先去某个996企业里麻木地写写文案,搞点钱花,或是去哪儿做“三和大神式”的人物,干一休三,得醉且过。直到我们相遇,她鼓励我,如果一时找不到人生的方向,那就先辞职在家呆着好了。于是我真鼓起勇气,向老板丢了辞呈,做了个无业游民,在她支持下继续写作(她老是夸我写得好看呢),经济上也多蒙照拂,才能活到今日,有了些零散的文字收入。我现在还记得,初见面时颤抖着牵的手、和她互通的信笺、以及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的争吵,生活的每个片段都让我珍惜,想要紧紧握住。她帮我摆脱虚无,挥手抓了星点生活的意义——也并非什么宏大的愿望,只是想长久和她在一起。除此之外,2020的一切记忆都显得黯淡了。
沒有想到,來到馬特市,會遇到這麼多可愛的人
@无法 、@塔拉拉 、@超主觀惟心論 、@siew 、@誰說編輯不讀書 、@Jerome 、@莎茈 、@齊一 、@慵懶的貓 、@慕雲 、@每天都有新體驗 、@Jerome 把2020年最驚奇的回憶留給了馬特市❤️。
- @慕雲 :很驚喜今年在Matters上遇到好讀者,不單是我第一次收到贊助和專文介紹,更感動的是有人認真細讀文章,並為之動容。
- @每天都有新體驗 :這件事情沒有猶豫,絕對就是來到馬特市了。年初的我,困在小哈的淚水哭聲裡,心力交瘁,離開職場,雖然說朋友依然會想念你,但是,媽媽的角色要好好交朋友,談何容易,時間總是難以配合,聊個天,也時不時被孩子的瑣事打斷,再加上疫情來襲,雖然臺灣沒有封城,媽媽卻幾乎把自己禁足。出不了門,整天和一個嬰兒對看,對於和外界脫節的焦慮,日積月累,快把自己吞沒,沒想到,誤打誤撞走進這裡,生命,有了另一個重心,是可以放鬆、可以豐富生命的世界。
- @Jerome :在以 Matters 為主的各平台發文,持續寫作對生活與對自律來說有很多隱性的影響,例如既然做了一個決定,那就真的風雨無阻也要做下去。當已經累積到一定的 Combo 數量後,其實就發生了自發性的推動力。不需要刻意去安排,也會自己推進著這件事情。
2、2020年,「寫作」、「與人的連結」成為最多人意義感的來源。
超過20個市民認為,寫作給予了他們最強的意義感。
各位重度寫作上癮者,馬特市將持續支持各位的創作,請加油:@ArisHuang 、@MichelleLU 、@半滿滿滿 、@nico12 、@寶兒 、@慵懶的貓 、@MiddleSize 、@平凡人 、@魔鬼小編 、@小K 、@雪曜 、@光點 、@鐵塔人【vaigoup1906】 、@崔乐 、@Jun 、@慕雲 、@Sunline 、@xiaomalailiao 、@斜槓三寶爸 、@JinlyWong 、@鹿馬 。
人與人的真實連結,帶來心靈的慰藉,並更強烈地體會到「附近性」的珍貴
- @王文非 :虽然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但我从这些和别人联结的过程中意识到,在别人很无助绝望的时候,哪怕去问候一下、去安抚一下,都可以给朋友或者陌生人带来一些慰藉。有时候,也会看到自己因为无能为力、愤怒、绝望而生起的种种情绪和想法,并更深地了解自己,尝试也接受自己的人性吧。
- @捲氏俗女 :因為論文研究認識了好幾個哈薩克人,和他們越洋視訊、日夜交談,寫他們的故事,大概是2020年坐困圍城之中最有意義感的事情。倒也不是我真的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情,然如此近距離的見證那些反抗暴政的人割捨自己的親人和家園是一種震撼。提醒我自由依舊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項(即使在疫情之中)。
- @舊世紀謊言 :境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的时候,没有放弃谨慎出门的机会。在线下认识新朋友或是约会旧友的过程里,更强烈地体会到附近性被连接起来的珍贵。年中的某天去到一个二手书店,是在附近的街道和朋友散步时偶然发现的,推开门进去,热心的老板正在向前面刚到的顾客介绍他新到的书,见我们进门,也很热情地招揽我们。他很擅长用比喻句,听他的推荐竟然丝毫不会产生刻板印象里那种对销售人员的厌恶。介绍完毕之后,我们随手拿起了一本老上海的书,老板趁着兴致给大家做导读,然后我们一行五六人在那个小房间里开始了一系列漫谈。话题从疫病聊到美国大选,再从上世纪城市聊到新科技与末日,时间不知不觉溜到了傍晚,最后老板还告诉我们,每周三晚上会有放映活动喔。虽然到现在我都不知那家书店老板的名字,但我非常清楚地记得他的面孔,同时也很感谢、并珍惜那天下午在那间小房子里对于同温层的辨认,以及用书本连结起来的附近性。
- @Ai :疫情間戴著口罩,趁亂此生第一次和人表達心意。到朋友家住幾晚後落荒而逃,留下慚愧又受挫的字條。下雨的晚上和朋友坐在籃球場邊長聊,聊開了深深、溫厚的信任。在家人面前哭啼承認受不了家裡的壓力,需要被救援,還有因此正視壓力結構背後,蒙上灰的成長歷程的傷害。每一次都帶著盲目必死的決心向人揭露自己,有時會認為,直指核心確認自己和對方的位置與觀點,是唯一能讓我踏實的來源。
- @水獭小懒 :有次发现办线下活动很聚气,把不同的人从四面八方重新聚在一起,感受到很有能量,也对于团体如何共同劳动有了一些新的探索。 「今天觉得很好的是筹备办事活动的整个过程里的共同劳动耶,就是很自发地动作起来,每个人负责一些部分也互相关照什么的。没有人等待着被服务,而是平等主动地投入这些琐事中。」我意识到对我而言,最想要发展的团体价值就是能发展出这些人,或许不论在什么适合行动的场合都能够自发地作出一些本能劳动,这个过程就是逐渐学会承担的过程,而不是等待着被服务或被指令。
抵抗一種潮流,堅持做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會帶來可持續的力量感
- @NakaoEki :從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到今天,我每天閱讀並摘要與全球原住民有關的歷史事件和時事新聞,並且將之分享在我與朋友共同經營的原運臉書頁面。這是自我指派的工作,我不因此獲得任何收入,起初也幾乎沒有讀者,不過兩年毫不間斷且不問結果的進行下來,在不使用臉書的邀請功能,也不找任何朋友宣傳的情況下,我們吸引到超過兩千個追蹤者,且每天都有大體固定的讀者群準時接收訊息並有所反應。有多少人樂於閱讀我們分享的資訊,倒還不是這工作最讓人高興的部分,我認為其中最有意義的,是我們成功抵禦了社交媒體造就並持續鼓吹的浮誇,於是我們能夠知道,每個準時接收資訊的讀者,都是因為他想要接收我們的資訊,而不是出於人情或聳動的標題。或許這用安於寂寞來形容算是約略恰當。我相信所有穩紮穩打的工作都必須安於寂寞,必須專注在工作的本身,而不是工作受到的矚目或嘉許。在過去的兩年裡我始終這樣做了,在未來也還會持續下去。
- @UglyBull :给我最深意义感的,一是我的两台 home server,上面搭有 wireguard VPN 和 v2ray —— 今年终于花时间精力完成了它 —— 我深深感叹这两个小玩意对我在这个极权社会的有意义生存有重要意义,它们让我尚能维持一点点在这里生存所需的思想和资讯方面的自由。 另一个是我通过一些开源社区项目,以技术方式支援了独立新闻媒体的消息发布,并增强抗审查的能力。突破审查、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太重要了,对于疫情对于个人的尊严都太重要了。
- @阿掖山 :定期用无人机空拍校园。这件事刚刚付诸实施,每月选一天,沿着相同的线路拍一段延时摄影。定期是一种获得意义感的很有效的方式。人非星辰大海,没办法占据无限的时间,但是周期性的事件序列,具有时间上的平移对称性,周期函数的自变量是可以趋向无穷的,给人一种对于永恒的近似和安慰。
- @GinWu :原本我是個會為了工作技能提升而花許多下班後的時間進修、上課,甚至參加許多工作領域相關的社群活動與別人交流互動,汲汲營營想要專業技能「更進步」,看似非常積極在學習,但這樣的生活常常讓我感到空虛或身心耗竭。一切都在我生病後改觀了。我的腦中只有病情帶來給我的焦慮,一有空閒就上網查相同狀況的病友心得分享,沒心情進修、沒心思與朋友聊天,總是一點點情緒波動我就容易眼淚潰堤。但朋友及同事、伴侶以及父母還是鼓勵我能夠做任何一點點讓自己開心的事,只要有做好任何一件,我就是在前進呀,一點點也沒關係的。這樣的鼓勵對我來說是莫大的幫助,充滿感激 🥰從原本的「你應該要快點好起來!」以及「怎麼可以這麼怠惰這麼爛?你應該要快點學新技能!」這些較為消極的思維,轉變成「允許自己慢慢來,你今天學到這些!你很棒呢!」。我開始接受自己的脆弱並會鼓勵自己了,也願意接受別人的幫助,在發現自己不對勁時能夠主動求救!這些轉變讓我的心境平靜許多,也許前進的效率沒有以往的衝刺速度那麼快,但我可以走得更久、更遠。
3. 讓人印象深刻的台灣防疫和李文亮醫生是最多人提及的疫情事件。
李文亮醫生逝世已一週年,也想在此與銘記李文亮的各位作者共同紀念這位吹哨人。「正常的社會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謹記李文亮醫生的告誡。
@Siyang 、@柏昼 、@angelina6688 、@莎茈 、@yinchemn 、@舊世紀謊言 、@李炜 、@鹿馬 、@akzzimy 、@MaryVentura 、@沉钟 、@崔乐 、@王文非 、@JinlyWong 、@Takeshi 、@蛋碎 、@Ken林佳樹 、@ksiazka 、@路詩 、@塔拉拉 、@行遊販書人的箱子 、@Jhane 、@Horo
分享幾則疫情故事
- @Jerome :友人的親戚因為疫情嚴峻,最終在醫院中無法繼續接受癌症末期治療,被迫遷出回家。他在武漢每天必須往返醫院,卻完全沒有口罩可以再買到。最終物品順利寄達,親戚最終在家中依然無法得到持續醫療照護後,撒手人寰。
- @UglyBull : 当我所住的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只留一个大门出入并需要扫码量体温的时候,我还尝试了闯关,因为我觉得这太侵犯我隐私和尊严了。结果当然是被保安抓住来扫码,小区片警还对我摄像。我对这样的耻辱只能憋一口气,忍住。当时有个大叔,看上去像是个什么小领导,态度恶劣,但似乎也体会出了他从上级那里传来的压力和烦躁。
- @跳跳豬的森林沙發: 我是郵局員工,對我來說,在這樣特殊的時刻,幫助許多急著將口罩、物資寄給國外親友的顧客,稍微改變了我對於自身工作上麻木的異化感。我知道我只是一磚一瓦,但此刻我終於對這社會似是有所承擔了。
- @Mibo :疫情期間最難忘的事情大概是我妹從美國回到台灣,拖著行李箱,淚流滿面地出現在家門樓下的畫面。疫情期間人心惶惶,但是經歷了長途飛行後疲憊不堪、被視作病毒源又要隔離14天的這些歸國者,他們或許也是有苦不能言。
4、疫情過去,最想做的事情是旅行,最熱門的目的地是日本。
分享幾個因為疫情而改變的人生片段
- @akzzimy ;因为疫情,学校取消了面授课,我直到毕业典礼都没有回到香港。上课,讨论,Pre,考试,都是通过Zoom;在香港的行李是托别人帮忙收拾寄回内地的;一个月前的毕业典礼也是云上进行;虽然我自知在香港不太可能找到工作,但我依然后悔没有尝试去投递简历,Christy带我们去参观路透社的那天,我的期待,向往与敬佩,那时我对新闻的热情,好像都已经成为过去时了。疫情过去,我要回到香港,和这座城市好好道别。
- @水獭小懒 :疫情截断了我初入自由职业的生计。年初经历了寻工,也在试着拓展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在城市里的工作路线。比如去盒马鲜生面试分拣员,跑到外企做默默的前台,刷到各种各样的工作岗位,也开始从消费和田野里,真实地潜入白领路线以外,更下沉一阶的上海城市。我逐渐发现城市劳工议题,如此「看不见」和理所当然,但深入其中又觉得奇妙万分。它会时刻震颤我自己在城市里的遭遇,即便看起来所处的位置如此截然不同。用调查的方式写过一篇外卖员和一篇垃圾路线。2021年应该会继续探索下去。
5. 過去一年,理想常常與現實打架,我們被夾在其中
想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但卻沒有行動
- @WrightFu :經常覺得,自己仍然有責任為這個社會做些甚麼,但真正有付諸實行的,卻沒有很多。
- @Wqtung :想要更堅定、更放開、更有行動力地去實踐所關懷的價值和想法,但身體卻動不起來。行動力不足,決策力也不足,一旦還要開始考慮成本與收穫,宣傳與否的問題,就變得更加複雜而無心戀棧。但,也還是在一步一腳印,慢慢慢慢地彳亍爬行。
- @KITTY :身處於大時代,我很想為這個社會做些事情,但因國安法和限聚令,有時又因自身的懶惰,結果甚麼也沒有做出來。今年曾經和朋友舉辦座談會,算是實質做了一點點事情,但過程中內心始終有些膽怯,害怕不想發生的事情終要發生在自己身上。
很愛香港卻又在思考是否要離開
- @米高與小狗ThankYou :是否離開香港,移居他方,便是我這一年的矛盾。我很喜歡香港,但是實在支持不了現時的撕裂關係。
- @生活一點甜 :很愛香港,但腦海浮現出很多次計劃離開的想法。
- @Yan :打從心底喜歡香港,卻看到港共政府的破壞,基本法已變樣,法不成法,到底「香港」這個城市才叫「香港」,還是有「真香港人」的地方才是「香港」?
- @喬喬 :香港的核心價值面臨很大的危機,坦白説現在的香港跟我過去認識的香港很不一樣,我很痛心,但同時更肯定自己對香港的愛其實是很深很深的。
想堅持自己的價值信念,但是這樣做需要犧牲生活質量,生活還是生存成為最大的衝突。
- @寶兒 :在現階段的香港,我更想透過修讀另一個學位去裝備自己捍衞所珍惜的地方,但另一方面,金錢和生活壓力成為我久久不能下決定的原因。生活還是生存成為我心底最大的衝突。
- @荒原龟 :数字劳工的囚徒困境。我认为数字劳工和远程外包工作短期内会增加员工受益,但长期会加剧劳动者在职场中的不平等,从而割让很多劳动者的权益。但我自己又在试图给自己打造一份看起来不错的数字劳工履历,期待能获得一些远程工作的机会。
- @行遊販書人的箱子 :大約是自己作為一個“慢讀人”和日趨快消的學術生產制度之間的矛盾吧。我堅持的深耕細作的理念在這一年時常受到應對快手化和工廠化的發表和包裝的焦慮的干擾。儘管我努力嘗試將之屏蔽在外,但是(或出於內力不足,或出於外部刺激,前者感覺是更重要的原因)想要“心遠地自偏”似乎還是一件需要慢慢修煉的事情。
- @隨筆日記 :我的家人失業了一段時間,在這段期間他下定決心要再努力走寫作這條路看看,可是經濟上逐漸匱乏,我知道夢想不會一蹴可及,需要時間醞釀,可是現實是殘酷的,睜眼呼吸就要花錢。我知道他自己也矛盾,也不好意思太逼迫他,覺得應該給他時間去試,卻又覺得這條路真得夠吃飯嗎?是否該催促他去工作?
- @塔拉拉 :這可能是所有媽媽的矛盾,孩子越來越大,媽媽應該要在哪個時間點逐漸尋求自己的成就呢? 如果回去就業的話,孩子勢必得送安親班或是延拖,這是我最不樂見的,我實在不想讓孩子在安親班從中午待到晚上(但是,大家都這樣阿)就是這種大家都這樣的社會,讓媽媽無時無刻充滿矛盾。
6. 那些「忽然理解原來反對的立場」的時刻,往往因為看見了真實的人與他們的生活
那些我反對的政治立場,放入真實的生活情境裡,變得更容易理解了
- @每天都有新體驗 :應該是在罷免韓國瑜的時候,爸媽的選擇讓我好驚訝,但是他們提到過去政黨的作為,種種讓他們不認同的事件,以及對於大家把罷免當作流行與風潮,而反對者的聲音被壓得幾乎要噤聲,他們覺得根本變成一言堂,聽著他們的氣憤,我突然有點能理解那種感受😶。
- @Takeshi :我有一个开明的朋友,他在体制内工作,他每日在朋友圈转发谴责「乱港暴力分子」的信息,有几次我给他私信发送解释的文字和在线讲座的信息,他没回应我。然后我私信他,“发信息是不是工作需要?” 他回了一个词,“嗯”。
- @喵步步 :看了一些香港送中條例問題上的解讀,對曾經不得其解的遊行和衝突事件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在大陸和香港甚至兩岸地區問題的上個人的立場一向僅持看客態度,但是隨著對事件的深入了解,結合自己前20年的大陸生活經歷,這次站在了香港居民的角度重新思考這件事,慢慢理解了他們的顧慮和想法。
- @鹿馬 :中国的疫情“清零”之后,我明白了:如果说人们只希望在某一次博弈的结果对自己来说是好的,并且在放弃探求真相可以换来安全的情况下,对于这些人来说,放弃寻求真相而选择遗忘甚至歌颂是很自然的事情。我理解了,公开透明的信息并不是万能的,没有公开透明的信息也并非是万万不能的,只要自己安然无恙,当一切恢复正常,谁又会记得那些被牺牲的人呢?记得又怎样呢?真相既可以歪曲,也可以节选,更可以定义。普通人不在乎的,也在乎不起。我都理解,但依然无法认同。
- @akzzimy :12月初,我收到了环球网的面试邀请,岗位是国际原创编辑,实为编译岗。我本身并不喜欢这家媒体,但依旧去参加的原因是我想增加更多的面试经验。与hr单独面聊过后,是某主任对我的面试,了解完我的基本信息后,他问我对环球网微博的看法,平常通过哪些渠道看国际新闻,怎么看待端传媒报道香港反修例风波。最后他说“以我肤浅的认识,我从你刚才的回答感觉到你和我们环球网的价值观不符合,你并不认同我们,但你也是改变不了我们的。我相信你做这份工作会很拧巴”。他全程未提政治立场,而是包装为价值观,这是一场让我很不舒服的面试,想要马上结束这段潦草说教的对话。回家的地铁上,我是愤怒的,可是冷静下来,我觉得他说的对,他准确地形容出我现在的拧巴状态。
走進家人的生活,我理解了我原來所無法理解的
- @Mibo :晚上跟奶奶一起坐在極度安靜的客廳時,理解了為什麼她非常愛熱鬧,動不動就約(逼)人出來打麻將、喝咖啡;理解了為什麼她總是愛看抖音影片,轉發一些半真半假的自媒體內容,因為那是她一個人在家時最大的消遣。
- @PardonMu :躁鬱症家人會在某些事情而異常執著,像是垃圾的擺放方式、清潔的次數,都有自己依循的原則,雖然在旁人的眼裡是過份嚴格的表現,但我想到自己對於床這件事也有莫名的執著,要洗過澡才能上床,不曉得為什麼,其他的地方都可以髒亂,但我就是希望自己的床能保持乾乾淨淨,這樣睡起覺來才會更愉悅啊!如果我有這樣的執著,那怎麼能不尊重和體諒躁鬱症家人的原則呢?!
7. 「經過2020年,你內心是否有找到一個關於自己,不可停止之事?」「寫作」
在這麼多題目中,這一題有著最一致的答案。近一半的市民認為「寫作」是他們心中不可停止之事。摘取其中幾段對寫作的表白。
- @王文非 :「不可停止之事」依旧是写作。最痛苦的时刻,想要让自己毁灭的时刻,只有写作能缓解我的痛苦。前几天刚好跟丈夫讲到,我觉得自己经历了童年的很多事情,没有疯,没有死,全靠在书写中获得存续的力量。
- @潔妮 :寫作,練習傳達自己的想法,自己在乎、關心的事情,自己的思想。「不要因為害怕而放棄對話」這是我想送今年的自己的一句話。也很感謝因為持續地寫作,我今年也從中獲得很多新的支持與能量。
- @阿黄 :「找到一個關於自己不可停止之事」,这很难,至今我依然不知道毕业后该在哪座城市,该做些什么,何去何从。但是我会永远记得年初听线上讲座时那种被填满了的感觉,整个微博首页都为李文亮的逝去而悲愤的感觉,在异国他乡看演出和世界各地的人们合唱同一首歌的感觉——就像是眼中突然燃起的火焰。或许在未来这些不可停止之事,便是去寻找这些将自己和他人联结起来的那些瞬间。
- @Raymond :夺回我的语言,找回那些被话语体系架空的意义,不要污染它,不要被人剪掉舌头,自由地使用它。
用「寫作是我們關於自己、無法停止之事」這個回答作為這份回顧的結尾,實在太合適了,這裡聚集了對文字愛得深沈的人們。
謝謝你們的記錄與分享。很快就過年了,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找到源源不斷為你提供意義感與力量的存在,在矛盾與哀痛中,去成為你想成為的自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