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慶繁

@khwong

七日書 07 | 大夢初醒,獲得一座新廢墟

家鄉這塊新地景讓我感慨萬千,因為它似乎在給我們一個非常寫實的提醒,「發展」終究是各個位置上的強權互助的遊戲場。我們要嘛是欣喜地搭上列車,要嘛安靜地待在岸邊,看著它的生長或衰敗。

七日書 06 | 一種「離地」異鄉人的可能自我期許

趙導以一種「即離又回」、有點懸浮的關懷視角去紀錄自己的家鄉,而這竟能被真正長住耕耘的醫生所真誠讚許,我覺得這段對話異常動人。或許,我很受感動,是因為這示範了一種「離地」異鄉人可以自我期許的關懷位置吧。

七日書 05 | 聲音少了,反而更靠近自己

某個意義上,離家的狀態讓我擁有了「安靜」,反而讓我更能專注,更靠近我自己。

七日書 04 | 「我故意走入風中」

如今,它們聽來可能已不合時宜,卻也算映照出了一個時代馬來西亞「華人先輩」移住民文學的離散情感吧。

七日書 03 | 雷陣雨

我與姐姐,明明是生活在同一個家庭,經歷過同一個父親的同一場暴力,它卻可能烙印出各自不同的記憶,持續影響我們長成不同的大人。

七日書 02 | 小貨車

它見證一個平凡家庭的日日夜夜,陪伴他們知命而快樂的出遊假期,也在孩子離家和回家的路途中無聲地扮演角色。

七日書 01 | 在「有窮有盡」中安頓自己

在有窮有盡的生命時間裡,找到一個還算甘願的縫隙,去跟它「賺過來」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家,以安頓自己與所愛。

東南亞的非虛構書寫: This Is Southeast Asia 編輯札記

This Is Southeast Asia 試圖把書寫權力歸於「身在其地」的人,而平台試著作為「轉譯」的樞紐。既是嘗試對抗一般比較東方主義式的「東南亞遊記」,也是讓彼此其實也不太看見和理解彼此的東南亞國家之間,有機會彼此有更多的看見與理解。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