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 07 | 大夢初醒,獲得一座新廢墟

黃慶繁
·
(修改过)
·
IPFS
·
家鄉這塊新地景讓我感慨萬千,因為它似乎在給我們一個非常寫實的提醒,「發展」終究是各個位置上的強權互助的遊戲場。我們要嘛是欣喜地搭上列車,要嘛安靜地待在岸邊,看著它的生長或衰敗。
馬特市自由寫「七日書」#2 :書寫家與故鄉

第七天( 6 月 9 日)
請寫出一個代表家鄉,讓你感慨萬千的地方或場景。

家鄉有哪個地方,讓我感慨萬千呢?第一直覺想到的是新柔海峽填海造陸打造出來的突兀地景—— 森林城市 (Forest City)。

我在1990年代出生長大於新山。雖說那是依傍著新加坡高速發展而迅速都市化的城市,它的發展並不是勻速進行的。我小學的時候經歷過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那時候的我當然無法理解那是什麼。

我只知道,有時父親會穿戴整齊地出門,又再整整齊齊地回家。做基層工作的父親只要衣著整齊出入家裡,代表著他又失業了,又再重新進入到處面試求職的日子。

通往新加坡的Tebrau highway,一路經過時可以看到許多未興建完成就已廢棄的商場大樓,它們是金融風暴資金鏈突然斷掉的具象化風景。我記得坡底的一棟廢棄商場的造型奇特,最頂層是一個圓盤的形狀。我總是想象那是UFO起降的停泊點,它們有一天因故緊急起飛開走,只留下這座建築空殼。

日子久了,人們習慣已經開始習慣城市裡有這些廢墟風景。

新的夢,新的廢墟

我出國讀大學的時期,有段時間新山這個城市突然獲得國際熱烈的討論,同鄉的人之間有一種「家鄉要發展起來了」的狂歡。

2014年中國政府的「一帶一路」倡議之下,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宣佈斥資千億美元,打造與新加坡緊鄰的大型項目。他們為它取了一個很綠色科技的名字:「森林城市」。

森林城市當初的設計構想示意圖。(照片取自森林城市官網)

從設計圖看起來,那是在新山的土地之外,填海造出一塊中國房產投資的海外飛地。我到香港時看到的森林城市推銷廣告,甚至是以買一送一的方式在「送」給中國房地產投資者。

從新山人的視角來看,仿佛是一群「他們」即將乘坐資本搭建的UFO降落於此,他們將會擁有自己新的陸地、新的沙灘、新的海景,甚至新的大橋與道路,以迅速通達關卡進入新加坡。

他們也即將剷平蒲萊河的紅樹林保留地,把濕地填平改造成高級高爾夫球度假村,享受在新加坡後花園的擁有一片布爾喬亞的寧靜假期。

兩棟扁平的旅館建築左右對稱,白白綠綠的,遠看像兩大疊俗氣的鈔票。

森林城高爾夫飯店興建中,建築外觀在我眼中像兩疊的鈔票般俗氣。(本人攝於2019年)

大學畢業前夕的暑假回家,我聽聞修讀工程畢業的同學加入森林城的興建計劃。在同學會上,他那歡喜自豪的神情,仿佛宣示著自己早已搭上了牽動家鄉經濟發展高歌猛進的重要火車頭。

那大概是2017年的事。後來,原本即將發生的大夢,後來已逐漸成為可見的實體——新的人造島嶼、新的人造沙灘、新的道路與高架橋、新的密集公寓。

而我這種人,總是沒有搭上任何經濟快車。似乎總是太多疑,懷著太多的憂愁與不必要的念舊,只是站在岸邊,看著不再熟悉的海峽地景——它怎麼看起來有點不再像我的家鄉。

在此之前,新山沒有如此密集的公寓建築。森林城市讓這裡變得有點像香港。(攝於大興土木的2019年)

過了才七年,家鄉隨著大資本進駐而經濟騰飛的大夢,又很快地甦醒過來。

新山本來就是房產供過於求的滯銷狀態,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崩盤,這塊曾經夢幻的中國房產投資飛地,如今變成一座空洞的廢墟。

從新山連通到森林城的高架道路,去年更是戲劇化地發生斷崖式坍塌。

2023年7月,Jalan Forest City-Lebuh Tanjung Pelepas 長達25米的路段坍塌。(照片取自中國報)

森林城背後的資本除了來自中國,也來自馬來西亞柔佛的黃色家族

即使大夢甦醒,海已經填了、島已經蓋了(海草床和紅樹林都早已死了),為了讓新山不要未來長期以一座巨大的廢墟為鄰,不可能就不去救它。

首相安華去年宣佈,政府計劃要在森林城打造「特別經濟特區」,並提供減稅特惠政策,以刺激更多「投資」、「發展」及「經濟活動」。這顯然是政府出手嘗試要救森林城市,但或許我們也可以說,是安華需要救他自己

家鄉這塊新地景讓我感慨萬千,因為它似乎在給我們一個非常寫實的提醒,「發展」終究是各個位置上的強權互助的遊戲場。我們要嘛是欣喜地搭上列車,要嘛安靜地待在岸邊,看著它的生長或衰敗。

當佈爾喬亞的大夢醒來,紅樹林濕地已消失了。(圖為森林城官網的高球旅館的示意圖)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黃慶繁既內向又渴望與世界連結的人,於是喜歡紀錄片、喜歡採訪寫作、喜歡閱讀與編輯。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七日書 05 | 聲音少了,反而更靠近自己

馬特市自由寫「七日書」#2 | 書寫家與故鄉
7 篇作品

七日書 06 | 一種「離地」異鄉人的可能自我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