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兼職補師。杜子鳴
讓我們一起搞定!《搞定【青少年入門圖解版】》
同學們最該優先培養的能力──時間管理。

給高中新生的唯一暑期建議:好好探索自己的熱情和興趣。
廣泛閱讀、大量交談、分析思考

安慰的藝術
【書名】:#安慰的藝術 【作者】:#芙爾.沃克(Val Walker) 【譯者】:#盧相如 【出版】:#商周 前陣子老婆大人在工作上遭逢不順,導致情緒有些低落。而我只能靜靜聽著她控訴主管的惡行惡狀。畢竟職業別不同,我也提不出什麼具體的好建議。
靈感源源不絕的祕密?|《你今天寫了沒?》
一直以來我都將寫作視為一種創造,卻忽略掉它最原始的功能——記錄。

卓越的條件|《我比別人更認真》
你認為卓越的條件是什麼?天份?努力?還是其他?

讓我們功利一下|《讀書變成「高報酬投資」的刻意自學》
你找到你的人生志業了嗎?如果沒有,你不寂寞,讓我們開始嘗試「組合式閱讀」。過程中持續提出你的所思所想,也許驀然回首,已走到一處從未想過的境地。

看懂孩子的學習卡在哪
一位起初厭惡體制教育的全職母親,卻將女兒送回國小就讀,更應女兒的要求轉入特別要求課業的學校。即便如此,孩子的學習也並非一帆風順。作者藉由一則一則的日常故事,記錄下這段與孩子一同破關的歲月,以及對學習和教育的重新理解。孩子不是學不會,他們只是卡住了,需要你幫他們一把。

想說什麼不重要!《講重點》的小啟發
這是一篇「掛羊頭賣狗肉」的心得,掛著書名,講的大多不是書裡的內容 XD

人生路上靠何指引?《人生路引》告訴你
先說結論,這是一本我會買,也推薦你買的書。

《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
為什麼需要自我覺察?所有的改變都來自於最原始的第一步——觀察,而觀察自己是最為困難的。那自我覺察究竟是要覺察什麼?簡單來說,就是覺察自己的慣性。有些具體行為可以靠紀錄來幫助自己覺察,像是自己花錢的模式,或是飲食的習性,但內心活動以及情緒反應似乎就很難去紀錄,即使紀錄了也很難去改變。

四步學寫作,OREO寫作法《150年歷史的哈佛寫作課祕訣》
近年來寫作已然成為顯學,根據天下雜誌報導,2020 年在職進修者與待業者最重視的技能中「寫作能力」皆為前三名,寫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許有人會認為自己的工作或生活用不上寫作,不過即使是上班族的一封郵件、學生的一份報告、老闆的一紙講稿,都需要寫作能力。

職涯的三項作業:熱情、學習與連結《斜槓的50道難題》
「斜槓」算是近幾年來很熱門的一個名詞,出於對這樣生活方式的好奇打開了這本書。三位共同作者開篇便寫到,在一家公司做到退休的生活已經愈來愈難實現了,時代變遷的太快、科技進展的太驚人,任何領域的工作隨時都有可能被取代,斜槓已成為不可逆的潮流。

縮短理想與現實的間距《拆解問題的技術》
就像是使用谷歌地圖一樣,輸入目的地、所在地接著各種交通方式跟路線就會出現在你眼前。但人生就是沒有那麼簡單。有時我們錯認了所在地;走錯了目的地甚至是找不到,即使兩者都對了,也很有可能看不到交通方式跟路線。更可怕的是,也許多數時間我們都不覺得有問題。

紀錄生活的小碎步,緩慢,前進《辦到了日記》
這本書在說什麼?收集生活中各種「完成的事」,並且搭配一週一次的自省覺察,重新發現真正的自己,活出自我風格。

文理組之戰!《人文學科的逆襲》
人文學科的逆襲:「無路用」學門畢業生的職場出頭術學測成績公佈,如果你的孩子想要選填人類學系,你會跟他說什麼?或者你正在思考該怎麼告訴你的家人,歷史系是你的一生所愛?也許這些都離你太遙遠,該選那一個類組或學群就夠你煩惱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書,你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讀後感】〈拳王與學霸〉|《一本搞定K書、考試、時間管理的學習聖經》
一直以來從事教學相關工作,回顧自己的學習經驗,卻找不出個系統來,所以才看看這本書,想藉由他人的系統來整理自己,再幫助學生培養屬於自己的系統。書中把學習的細節拆解得十分詳細,學習的環境、技術、夥伴、師資、心理建設、時間管理,還有家長能做的事、製作報告的訣竅以及考試的技巧,可以參考自己需要的章節即可。

【讓寫作僅僅是寫作】|《寫作課: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寫就對了!》
一直以來對於文字創作都很有興趣,從喜歡看到想要寫,嘗試過才知道寫作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時這本書算是我的寫作入門書,多年之後再讀,體會到當時從未有的想法。單純,就是最好的寫作心法,讓寫作僅僅是寫作。在作者的寫作課堂上學員最常的提問之一就是:如何才能出書?

你相信靈魂存在嗎?|《活見鬼》
本書對於人類的靈魂做了一次探尋,羅列從古至今各種死後世界的研究,企圖找到靈魂真正存在的證據。對於死後世界的探索,不只希望在心靈上,也希望在科學上,可以看見實質的證據。雖說是科學實證,卻沒有艱深的詞彙,翻譯流暢、幽默逗趣,故事也十分淺白易懂。

理性對談之必需|《冷思考》
這心得改寫了好幾次,一直找不到適當的方式將這書的好完整的表達出來,只能盡我所能,剩下不足的部份就留給各位去書中體會了。如果只能選一句話作為本書的靈魂,我會挑: 「我是人,對我來說,沒有任何人類之事是奇異陌生的。」 它充分說明了在理性對談中最重要的素養與態度。

人性本善,還是惡?|《天生變態》
人性本善,還是本惡?這個自古以來就引發討論的話題,隨著社會新聞的多番刺激再度回到我的腦海之中。我希望暫時跳脫宗教或哲學上的討論,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個疑問。『一個擁有變態大腦的天才科學家』 書封上的介紹格外引人注意,看起來就像會在家中有個地下祕密實驗室,以科學之名把人活生生切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