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老人家的語言 in Taiwan
這位老先生有非常嚴重的重聽,由女兒陪同前來。用國語問他問題,老先生聽不清楚,女兒在老人耳邊複述一遍,用的是台語;老先生回答,卻是鄉音很重的「外省國語」。
字节跳动
半个月前我去了趟南投,和一群赛德克族原住民小孩、几位汉族小孩、还有他们的师长一起登山、观星、并在山中借宿了一晚。沿途所见、夜空星河、山民孩子的健硕开朗,自不必多说。位于台岛心脏部位的「能高山」头天傍晚,我们落脚日据时期建造的云海保线所,吃饭玩耍,看夕阳落进云海。

端午衝浪日記
對事物進行狹義語言劃分的習慣不應該進入到廣闊無垠的現實生活,這會導致我們做出同樣狹隘的判斷

2022-23生成式ai浪潮,自然語言,與艾西莫夫式的昔時未來科幻想像
所以,很有意思地,為什麼在當今眾多發展的AI當中,竟然是由自然語言的大型語言模型,來讓人們驚覺有那麼一點通用人工智慧AGI的感覺和發展之可能方向。儘管目前AI距離AGI都相當遙遠,但為什麼是自然語言大型語言模型的聊天機器人,「似是」無心插柳地現出了AGI的痕跡。正是因為語言當中就藏有概念,而概念也藏在語言裡。(更加映證西方哲學在二十世紀的語言轉向,實非偶然。)
一杯醇酒、一杯香咖、一杯清茶, 许多杯中梦与故事...
介绍我的个人网站:https://sognineibicchieri.github.io 添加了便于多语言阅读的功能。

閒聊台語
聊一下自己對台語的觀察,聊一下地區差異,最後講一下最近因為台語發生的趣事

什麼是人工智能?- 淺談Chinese Room argument
人工智能的研發,距離建構出「與人一樣」的心智,仍有著怎樣的距離?進一步邊問,這個人工智能與人類智慧的距離,是技術上還是理論上的距離?如果是屬於理論上的距離問題,那麼哲學就有理論上的介入空間作出相應的探討。

烏托邦的語言——滿洲國「國語」與「滿洲國語音標」簡述
1930年代,日軍參謀本部制定《解決滿洲問題方策大綱》,最終的結果即為「滿洲國」的建立。作為一個理論上的獨立國家,那必須要有自己的文化。在這樣的想法下,滿洲國有意的把部分的詞語慢慢替換,如把「郵票」替換為「切手」,「廣播」替換為「放送」等。同時間,中文的書寫字體及標點符號用法被日文用法所替換,漢語也被改稱為「滿洲語」(簡稱「滿語」,滿族的語言則稱為「固有滿洲語」)。

「阮佇天裡的父」還是「咱佇天裡的父」?
主禱文的第一句話是:「阮佇天裡的父」 ,這段話前一陣在我跟太太靈修的時候被提出來,太太問我,明明是我們在禱告,為何不是說「咱佇天裡的父」,而是「阮佇天裡的父」。雖然華語主禱文很單純,就是「我們在天上的父」,英文用的也是「Our Father in Heaven」,這些全都不構成問...

從台南的西市場到江戶的烏魚男子
台南的西市場是日本時代在台南現今西門路所建造的公共市場。原本市場是庶民生活的場域,但是庶民對衛生的想法觸怒了當局,對殖民者來說,髒亂與混亂並不是活力,而是落後的象徵。公權力決定在民眾的日常生活中行善。於是美輪美奐地,媲美歐洲現代化市場「巴煞」的公共市場建築誕生。

尋找語言
接觸一個截然不同的哲學傳統,如同學習一門新的語言。學習語言是一個不斷練習的過程,掌握文法、學習新的詞彙、不同的運用方式;而掌握一個新的思想體系,同樣是一個熟習不同概念、思考方向、哲學傳統的過程。如果沒有概念,我們仍可以思考嗎?胡賽爾嘗試回應二十世紀某種由科學方法主導的思潮,而他的...

武俠小說大亂鬥
閱讀武俠小說是一種樂趣,在書本劇情中,可以讓人發揮想像力,徜徉於無限的多重宇宙,故事說得好,人生無煩惱。

對「中」字字源的猜想(三)
我的猜想是,「中」乃是結繩記事之具。書有我未曾讀,讀者諸君如知有人早已提出此說,以提供線索為盼。讀者諸君如能紹介新說,則幸甚。

英文融入生活,讀書考試得心應手:八個增加英文接觸時間的提案(附多益單字卡)
多益960分是堆疊而來的!只要有意將英文融入生活,終得甜美碩果!被動學習、主動學習雙管齊下:語言設定、賽事轉播、聲音串流、電影戲劇都是好幫手。附贈超過600字的單字卡祝你一臂之力!

口譯之雞同鴨講-01
我前兩天工作接到一個電話,護士問病人: 你到底要什麼可以跟翻譯說嗎?病人用很重的不知道哪裡的口音說: 「保險套」,我傻在那一會兒,一定是聽錯了,但實在不知道他在說什麼... 又再問了一次,先生你需要什麼?病人大聲說 「我要用保險套」!我只好跟護士解釋病人的口音有點重,但我聽到的是保險套.
成年人能從孩子的語言中學到什麼
網路寫作的一個最重要的優越處就是可以及時得到互動或反饋,並由此激發靈感,以下是我由C.Planitia給我的互動反饋的得來的靈感產物。

如此的有限,卻又如此的無限!文字的世界
有時候,覺得中文的表達很有限。有時候,覺得繁體中文真是美,一個字裡頭就承載了一個廣大的概念。有時候,會覺得進入文字世界裡,獲得好多!有時候,在文字世界裡卻找不到可以明確表達自己的困囧。

到底為什麼要學韓文啊?學日文還是其他歐語系語言不是更好嗎?
這些都是我好這些年來聽過無數次的問題或者說帶有不解的疑問,每聽到一次好像就在提醒自己「哎唷!你應該要學其他語言的,韓文能幹嘛?追星看劇?對你的人生沒有太大的幫助啦」大概類似這種有點瞧不起但又不想太明說
「妳」、「你」和敘述前提
直到一個多月之前,我還時有注意區分「妳」和「你」,但是後來一律寫作「你」了,這次真的不是因為懶。
為什麼你沒有一個位子?
文化是一種難以解釋的東西,當一個地方的一群人 (其實只要三人以上) 所存在過程中的言語,表達方式,行為模式,意識或認知方式都可以形成一個文化,也就是在一個地方大家基本上都遵守的思想,觀念或行為等。而當人跨越了一個自己生活的地方就有可能遇到與自己日常生活中不同的文化,這也造就了所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