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陳守仁《香港粵劇簡史 —— 社會、文化變遷中的聲腔、劇目、藝人》序
粵劇無疑是世界傳播最廣、最長、最遠的中國戲曲劇種。除了南洋之外,自十九世紀中葉起,太平天國等內亂導致粵劇戲班隨着大量的中國移民越洋前往美洲和澳洲,或在當地城鎮設立戲院,提供日場、夜場的演出,或在偏遠礦區搭戲棚演出,招倈遠近觀眾,使得華人雖然離鄉千里,仍然能夠享受「睇大戲」的樂趣。
【法國五月】廟街算命x 法國奇幻劇場 尼古拉・卡森鮑姆編導《祈福》秘現香港地道文化
「法國五月藝術節」創立的港法劇場交流計劃——「讓鏡子說」以兩年為期,如今來到計劃的最後階段,來自港法兩地的編導——胡海輝及Nicolas Kerszenbaum已完成多階段的駐留和文化交流。繼去年的現代寓言故事 《美麗的陌生人》,Nicolas此次親身求神問卜,造訪掌相八字,為香…
品茗且品戲 現代粵劇需要Give and Take——訪「茶館新星劇團」演員譚穎倫、陳禧瑜
回看建設西九文化區的目標,是為了將香港的文化藝術迎向國際,而戲曲中心正是首座落成於此的項目,如今落成五年,來到了審視成果的階段。當中的「茶館劇場」為香港唯一有駐場劇團的表演場地,由茶館新星劇團駐場,復刻清代茶園的演出模式,同時有所創新。此次受邀請觀演之外,幸可訪問譚穎倫、陳禧瑜兩…
香港粵劇藝術團首敲鑼鼓 兩代聯袂跨年演唐氏戲寶
今年5月正式成立的香港粵劇藝術團(下稱「粵藝」),由何陳婉珍博士與一眾有心人創辦,讓粵劇回歸藝術本身,旨在打造精品化粵劇,並以發掘及培育新秀、推廣及傳承粵劇為宗旨。粵藝籌備多時,終迎來首敲鑼鼓之作,將於12月30日至明年1月4日,於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大劇院,公演著名粵劇編劇家唐滌…
【文藝Follow Me】專訪阮兆輝、鄧樹榮《老人與他的海》——一場戲曲與現代劇場的殊途同歸
粵劇泰斗阮兆輝在與劇場導演鄧樹榮合作的劇作《老人與他的海》上,會以粵劇呈現《老人與海》,並飾演聖地牙哥。阮兆輝對《老人與海》有一個情意結。1958年,阮兆輝看過由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改篇的同名電影後便深深地記在腦海裡,「一個老人、一個小孩、一個沙灘、一艘船、一個海,除此之外甚麼都沒有,卻可以拍成那麼長的電影。
紀錄片《戲棚》— 神聖與世俗如何共存
我還記得,在2019年夏天,香港政治和社會環境正燒得烈火熊熊的時候,我和卓翔、茹國烈在咖啡店Brewnote見面,就是在談當時卓翔最新的紀錄片《戲棚》。一直都很喜歡卓翔的紀錄片,他很會記下不同空間內一些快要無聲消逝的痕跡。孟蘭習俗雖然近年在香港「復活」,但與神功戲關係密切的戲棚卻快要絕跡香江。
【香港紀實攝影之四】粵劇後台 「化妝、髮型也是表演一部分」
業餘劇團的演出機會,往往要幾個月甚至一年只能做一場,而且大多是沒有回報的,那份投入,或許從後台的這些瞬間感受到。
《戲棚》:傳統文化再發現,體現港式匠人精神
係戲院睇「戲棚」特別感動,字體設計得好靚啊戲院有望係日內重開,熱愛睇戲嘅我不禁精神為之一振,誓要完成擱置係草稿好耐嘅觀影感想。今次想介紹《戲棚》,呢部拍出香港粵劇生態、意義同精神嘅紀錄片。作為一個從來冇睇過粵劇嘅後生仔,原本以為睇《戲棚》會悶到瞓着,結果相當驚喜。
【魚露與蠔油】在柬埔寨唱《帝女花》
粵劇之「戲裡戲外看戲班」
從小到大,粵劇三不五時就會出現在我的生活裡。不管是在收看電視節目的時候,還是和祖母到老人中心消閑的時候,或是在聚會中進行各種娛樂活動的時候,粵劇總會成為其中的一份子,陪伴我渡過很多個日常。儘管我和粵劇看似擁有很深的淵源,然而直到今天,我對它的了解還是很片面,只有非常淺薄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