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最好的路,每一條路都是能力經驗倍增的大好機會。」
人生就是由我們做出的每一個選擇所組成,在每一個人生的岔路口,只要選擇了其中一條路,就等於是放棄了另一條路。儘管我們不會知道如果我們走上了另一條路人生是不是會因此更美好,但人生的每一條路上都有困難,卻也都會有成長與得到。
「一旦拒絕前進,就到此為止了。」
追尋目標有太多無能為力的時刻,有太多太多無論努力了多久依舊毫無進展的時刻,也有太多太多覺得厭倦想就此停下的時刻。繼續前進很累,可是停下來更可怕。

《像小王子一樣反應與思考》:淺談前行與夢想
我以前覺得這些「教人做人」的書未免過分樂觀。人云:「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如果現實容許,我怎麼還久站於書櫃前,企圖尋求出口?不過現在的我,好像更願意去知道其他人的經歷和想法,反正也沒有人逼迫我盲從。閱讀的好處,在於我可以透過與作者辯論,反思我的認知有否偏差,即使不認同,對方也不會知道。

在遺忘與尋覓間探求 夢想與愛情的平衡點
「而我,在這座城市,失去了你。輸給慾望高漲的自己。不是你,過分的感情。」這段歌詞來自告五人的《在這座城市遺失了你》,描繪一種我們都可能經歷過的情境:為了工作和事業的追求,逐漸忽略自己生活中的親密關係。
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曾鍇的散文集《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描述他留學古巴,旅居西班牙所見的風景,人生經歷及體會。他描寫拮据時候:所謂清苦,大概是有時候口袋摸出來幾個硬幣, 發現下午多喝了一杯六十五歐分的濃咖啡, 於是就差了這幾歐分,剛好買不起一張公車票, 只有頂著深冬的寒風步行回家。

「微不足道的事物下,往往潛藏著難以忽視的未來。」
很多事情都是在未來回望的時候才會發現,原來那些選擇和經歷都是有意義的,雖然當時並不那麼認為,也很後悔自己的選擇,但是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以後,卻會意外發覺,過去的決定竟然都成為了未來的關鍵步伐。
在忙碌之中的生活著
最近忙到不可開交,但我還是想PO上網分享分享
第二人生
有一些事能力做到,必須做的,就一步一步努力實現

日日聊心 × 日日信箱/ 夢想到來永遠不會太遲,只要你還在路上
寫給109號的聽眾>>>不知道你現在過得好不好,但謝謝你的來信,你的信內容一直在我的創作路上不斷的提醒我「我還有一個夢想」

日日聊心 × 日日信箱/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夢想
你有沒有一種挫折感? 怎麼做都不被家人或是別人認同? 有時候還會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

「心想事成的終極奧秘:行動、行動、再行動」
想要實現心願、目標或是理想,其實根本沒有什麼方法或絕竅,那就是真正付諸實踐。沒有什麼事情是什麼也不做就能達成的,不是光靠想像或意念就能實現,你要真正動手去做,哪怕只是一點點行動都好,都是一種得到,也是一種進步,更是一個機會。

星期天的無聊
沒有什麼假日定義,星期天只等於日常

「你要先開始,才會看見路。」
路是人走出來的,通往目的地的路也有很多條,但是如果你不親自去走,哪裡也到不了,更不會知道自己能走到哪裡去。若是你還在猶豫要不要出發,反正最後一定會去做,那為什麼不是現在?

【電影】靈魂伴侶
就像是兩個靈魂共用一段人生一樣,一個關於好閨密的故事,相當感人而溫馨的小品。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最難得的人生意義
不必對「最好」的人生意義存有幻想,光是懂意義没有用,要能夠真實活出來的才算。因為,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有其獨特性,即便相似,也不可能相同,各自的人生有各自的因緣,也唯有自己才能體會,不可能被標準化,頂多是隨著世俗的推波或人云的方向,誤把別人的人生當成模仿的對象。

「達成所有事需要的時間,都比你以為的還長。」
我們總是誤以為出發了以後,只要一直前進甚至是只要加快前進的速度就能更快實現所望。看到別人以驚人的速度達成,但那其實只是極為少數的幾個人,現實中,除非真的有天大的運氣,否則想要達成特別是需要時間和努力來累積的目標,並沒有那麼簡單。

大人的遊樂場
兒時,沒有太多要求,能到公園走走已是樂事一樁,長大後,慾望怪獸把我們的期望弄得深不見底。

如果可以成為虛構人物
如果你可以成為任何一位虛構的人物,你會選擇誰?這個問題或許有點難回答,但是它背後的深意卻非常有趣。當我們看著小說或電影中的角色時,我們往往會產生一種共鳴或崇拜之情。也許是因為他們有某些我們自己所沒有的品質或能力,也許是因為他們的故事深深地觸動了我們的心靈。

「一定要毫無保留,記住全力以赴的感覺。」
有沒有用心去做,儘管沒有特別注意到,其實大家都是感受得出來的,而這份感受會留在人們心中。差不多完成與毫無保留的做好,最後呈現出來的結果會差很多,雖然我們很難實際上看出兩者的差別,久而久之,差距就出來了。

「讓當下成為形塑未來的助力」
未來的自己正是建立在每個當下的自己,現在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每個選擇、每個想法都在影響未來的自己,那麼當前的努力所獲得的成果,應該也是要在未來才能看到,而不是立刻就能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