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x和Univision的「史詩級」合作:Megyn Kelly眼中的驚世之作
本文諷刺評價了Fox與Univision的共和黨總統初選辯論。特別指出Univision的主持人Ilia Calderon的提問方式與其明顯的偏見。文章認為此次合作使辯論喪失了其專業性和公正性,並對Fox的合作選擇表示質疑。最後,感謝Megyn Kelly提供的觀點,期待Fox下次的「史詩級」合作。
【電視】全明星辯論會
最近掀起一波熱潮的電視節目,辯手們在場上精彩的你來我往,但群眾有興趣的或許反而是節目外的風風雨雨。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讓ChatGPT跑「電車難題」的有趣經驗
電車難題這幾年常出現在各種議題討論當中,畢竟這種極端的道德困境的確很燒腦,想想個問題也有助於我們學習使用多種觀點來看待問題,是個很有意思的心智訓練題目。所以我把這題目拿去問AI了。我用的最近很熱門的免費AI對談機器人(當然重點是免費),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這個連結(https://c...
寫作的反思 #10 🔐 小心直覺,做好白紙裁
心證猶如直覺⋯⋯提醒自己切換成一張白紙,蒐羅更多外部觀點,這應該就是 model 2 的思維吧!
論述派的主張之:直面面對例外狀況。
把己方該負的舉證責任透過技術迴避,相當於承認,自己的框架無法自圓其說,必須引入另一種標準。極其危險也極其可惜。
你能接受否定嗎? I 反對意見的應對策略
狀況是這樣的,當我們與人進行溝通,理應雙方都可能需要進行一些調整,互相協商,最後才能達成雙方的共識,當然有的人壓根不這麼認為,那麼一旦要打交道的對象,在交流開始前就已表現得毫無轉圜餘地,還有溝通的空間嗎?這一篇最主要想區分對於「否定」的觀點,以及該如何面對的態度。
吵架或辯論什麼有價值?經歷過Matters幾次論戰後所領悟的道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歷過 Matters 站上的「論戰」?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各式各樣的討論文出來,而有些比較和平,有些則戰況激烈,在 Matters 或者 Liker.Social「炎上」。而我今天想來分享自己的想法。為什麼突然想寫這篇文呢?
台中一中音樂老師情緒失控?談談何為「訴諸人身」及台灣教育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近日台中一中的事情呢?簡單來說一位音樂老師在上課時與正在報告的學生起了衝突,而整起事件事後被學生放到網路上造成熱議,詳細請看以下新聞。今天主要不是要來說誰對誰錯,而是要來蹭熱度借題發揮,簡單的談談何為「訴諸人身」、「訴諸權威」,以及是否很多人被台灣的教育荼毒?
【21天寫作計畫-Day2】辯論只是靠嘴?
百感交集的辯論課。
向莊子與動物學習如何不辯論
練習聽到別人的意見或言論,不論是同意或不同意,不急著跟著評論、貼標籤、反駁或給建議。
【討論文章】馬特市雄辯擂台,夏威夷披薩也配叫披薩嗎?
其實我覺得加鳳梨的披薩不錯,但是總要有人反對,不然辯論有神馬意思~
馬特市雄辯擂台 | 立論文章 | 鳳梨可以放在披薩上嗎?
夏威夷披薩,是在1962年,由加拿大廚師山姆·潘諾普洛斯在一家餐廳發明的。受中式料理常混合甜與酸的元素所啟發;並且想嘗試看看鳳梨罐頭能不能做出美味的料理,因此才試著將鳳梨放在披薩上......
正確的廢話 (多喝熱水、少走夜路、早點睡)還要說嗎?
奇葩說
Matters社區活動-【儒家·儒枷】躺平就是王道,我就爛!!!!
前一陣子matters改版後,我的追蹤出現了"內捲"這個名詞的推薦文,我覺得很煩。沒錯我就在想這個活動要如何玩。我就開始翻論語一句一句看,我幾百年沒讀儒家思想,以前國小被老師強迫每天一句論語,白鼬又是很不喜歡死背的小孩,我看到內捲就想到躺平,我就是要躺平拉。
以巴衝突|以色列總理年輕時對巴勒斯坦的看法 (1978)
「他們的聲明很簡單:『我們目標依舊是摧毀錫安主義的以色列國。』所以,這裡根本不是在說建立一個國家,而是摧毀一個國家。」「那你認為巴勒斯坦人能擁有自己的另一個國家嗎?」「我認為不能,巴勒斯坦人沒有權利擁有自己的國家......」
鮭魚之亂
鮭魚事件已經徹底結束了,我從一個看戲的人,到一個取笑的人,再到一個思考的人。剛開始只是懷抱著看戲的心情想會有人把自己改成鮭魚嗎?之後陸續得很多鮭魚跑出來了,還有改不回來的鮭魚,而我就當玩笑看看笑笑, 之後更多陸續的新聞文章出來了,反對的贊同的,讀了兩篇文章後開始思考這次事件。
鮭魚事件
鮭魚事件已經徹底結束了,我從一個看戲的人,到一個取笑的人,再到一個思考的人。剛開始只是懷抱著看戲的心情想會有人把自己改成鮭魚嗎?之後陸續得很多鮭魚跑出來了,還有改不回來的鮭魚,而我就當玩笑看看笑笑,之後更多陸續的新聞文章出來了,反對的贊同的,讀了兩篇文章後開始思考這次事件。
我家的辯論日常1-上班VS上學
我家飯後常常會上演辯論大會,這次的主題是「上班好,還是上學好?」
為什麼我不爭辯
爭辯並不能幫助人與人之間的對話達成結論,解決問題。即使我們理直氣壯地宣稱自己是中立的,沒有偏見,但事實多半並非如此。「動機化論證」讓我們的大腦會不自覺地去尋找我們潛意識所偏好的訊息,加以放大。
閱讀筆耕|回顧大學生活•大串連又來了
響應 @灰太的胡言亂語 的問卷,偶來惹。Photo by Vasily Koloda on Unsplash比照先前《2020年我的馬特市問卷》,文末附錄是簡答,文中用數字 ①~⑩ 來註記題號,呼應是問卷中的哪一題,北高大串連又來了!■ 大烏龍當年,填寫志願時,我只有填三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