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哲學要讀哲學史?
如此,問題的關鍵是:理解那些哲學問題與不同解答為何是重要的?哲學史可以告訴我們,某一個哲學看法,回應了甚麼社會時代脈絡的問題、突破了甚麼既有理論的困難、改變了過往流行的甚麼看法與引發了甚麼新的思潮。簡而言之,哲學史可以說明某一個哲學觀點的時代意義。
《小日常的哲學》預覽篇章:工作
工廠的量化生產(mass production)需要大量的工人協同合作,故此形成人類的一種新的人際關係形式。以往,人們可能在居住地點附近工作。工業化後,工人需要遠離住所,前往工廠工作。若果所有人到達工廠的時間不同,便不能夠順利合作,早到或遲到所產生的剩餘時間,亦是一種經濟上的浪費。
中國有沒有哲學?
提起哲學家,不知道大家第一時間會想起的是哪些人?可能是柏拉圖,可能是笛卡兒,可能是馬克思,但你們會想起孔子、孟子、莊子嗎?你的印象或許會是:他們當然是思想家,但他們算哲學家嗎?他們好像與哲學家又有點不同。誠然,中國有沒有哲學這個問題,就算是學界裡也莫衷一是,甚至連討論也不多,但對…
沉思中的「我」
「我」的存在必然伴隨着「我」的思維活動。換句話講,只要「我」一思想,我就能肯定「我」存在。但細心一想,我們當然並非時刻都在思考,例如在入睡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很難確定我們的心靈是否仍那麼勤勞,在連最低工資也沒有的情況下,仍為保證「我」的存在而奮力思考着。
梅洛龐蒂的基本立場(二):對經驗主義的攻擊
我認為梅洛龐蒂不是反科學的,他只不過是認為這一種原子論式的自然科學理解方式,不適用在人文與社會科學裡。當然,這種研究並非全無意義的,但是把這種實驗室中的量化方式,用於研究生物的行為之上,並認為這就是生命現象的全部,則會產生盲點。要知道的是,在梅洛龐蒂著作《行為的結構》中,他區分了…
梅洛龐蒂的基本立場 (一):對智性主義的攻擊
很多人閱讀梅洛龐蒂的著作時,都會發現裡面有大量關於科學實驗的例證與討論,頓時感到有點驚訝:為甚麼一個哲學家要花那麼多時間與篇幅去講這些科學研究,其用意為何?一般而言,我們都有種刻板印象,覺得歐陸哲學家與自然科學無關,講的都是接近文史、藝術、政治,以及存在論之類的問題。
為何雅典人要蘇格拉底死?
蘇格拉底之死(399 BC),在柏拉圖的筆下成為了千古傳頌的經典。他的死有甚麼值得歌頌?我們先從一個大略說起 ── 蘇格拉底之死標誌着一位哲學家為了捍衛哲學而死。做哲學犯不着死吧?且看箇中原因!
擺脫不成熟狀態
坦白講,什麼是成熟,真的是一個麻煩到極點的哲學問題。
看小說
為甚麼我們要看小說?
用哲學談情說愛---哲學家們的戀愛史
讀這本書,覺得是很棒的哲普書籍,推薦給對哲學有興趣,但看不懂的人。也推薦給八卦想知道哲學家戀愛秘辛的人。
【閱讀】Elzbieta Ettinger《女哲學家與她的情人》
本書翻譯自 Elzbieta Ettinger, Hannah Arendt/Martin Heidegger。如果要以一句話總結這本書,那就是:這是關於一個渣男如何欺騙與背叛好友與情人的故事。(苦笑)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具...
心理學的誕生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思想及大腦的科學。它源遠流長,心理學所關心的問題,其實早已於哲學中探討,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心理學在古時,其實是哲學的一部分。一直到一個人的出現。很多人都把Sigmund Freud誤當為「現代心理學之父」,其實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