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Elzbieta Ettinger《女哲學家與她的情人》

Noreen
·
(修改过)
·
IPFS
·


本書翻譯自 Elzbieta Ettinger, Hannah Arendt/Martin Heidegger

如果要以一句話總結這本書,那就是:

這是關於一個渣男如何欺騙與背叛好友與情人的故事。(苦笑)

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哲學家之一,其代表作《存有與時間》(Sein und Zeit, Being and Time)乍看好像也是在討論傳統知識論的存有問題。

可是他指出了一條異於傳統的哲學之路:哲學的主題,存有,不該是空洞的神學或知識論概念。不該將存有看成是某種個別具體的實體。它應該是存在於這世界上、每個人共有的生存方式當中的整體意義。而我們任務在於將這些平日潛藏在日常互動中的存有意義透過哲學,將它們說出來。

我們一直問存有是什麼,但是我們忘記問:這個追問存有的存在又是什麼?

這套學說不只深刻地影響了後來大家耳熟能詳的存在主義(有些人將他歸納為存在主義,但他否認。不過尼采的研究也是由他首次建立起系統化的詮釋)、後現代主義、心理學、神學、文學。

甚至京極夏彥的《姑獲鳥之夏》列出的參考書也曾出現過《存有與時間》。

聽起來是個影響很深、很厲害的哲學家,但若你真的去讀《存有與時間》,就會發現內容相當艱澀難懂,不只很長,還很愛自創新詞,又遲遲不告訴你存有是什麼。(這真的是業界有名的劣評www)

不過,很少人知道的是:他的上課講稿其實非~常~有趣清晰!

讀的時候會完全不可置信這是同一個作者!(請問你寫《存有與時間》的時候是發生什麼事?

這奇怪的現象也應證了海德格的弟子,卡爾.洛維特(Karl Löwith,本書譯為婁維特)與高達美(Hans-Georg Gadamer)都曾作證:

海德格講課確實有一股異樣的魔力。
這股魔力當時席捲了整個校園,讓每個聽課的人都如癡如醉。

幸或不幸地,這股魔力也吸引了漢娜.鄂蘭,也就是本書要討論的女哲學家,從此開啟了她往後人生與海德格這一段不能說是太健康的人際關係。


本書主要描述了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跟海德格的相遇、相戀,隨後鄂蘭經歷兩次婚姻,以及兩人關係如何隨著鄂蘭的名氣而生變,最後晚年的師生倆又如何重拾思想上的摯友關係。

作者中間穿插了鄂蘭的童年側寫(有點精神分析的意味),指出鄂蘭自幼懷著一種極需被認同與不被看見的恐懼與矛盾,使她極需主流價值的肯定。

不過就算不追溯鄂蘭的童年。鄂蘭的背景與所身處的時代氛圍本身就已經夠使人輕易陷入海德格的魔法中了。

首先,鄂蘭其實並非傳統意義下的信仰猶太教的猶太人,而是家族早已歸化德國多年的、早已改宗新教的猶太女子。(以下提到的洛維特也是)除了血統以外,其實徹底就是德國公民。但或許是移民在此生根落地後,努力試圖融入德國主流社會的那股深切期望也影響了她,使她對海德格懷著過高的期待與想像。

其次,洛維特曾犀利地指出海德格課堂上的魔力特別吸引那些心靈上有缺陷的人,甚至曾經在尼采講座期間,造成一位女學生自殺身亡。(如果沒記錯應該是在《一九三三:一個猶太哲學家的德國回憶》裡)

私心地放一下覺得拍得很好的洛維特

那是個動盪不安的時代,青年們感覺過去歐洲所建立起來的、引以為傲的文明與價值,在一次大戰的摧殘下已全然崩潰。這種自我認同的茫然與虛無的氣氛瀰漫在校園中,因此亟欲追求一個可依靠的精神領袖或理論。後來的歷史演進也證實了這股氣氛間接地促成了希特勒(Adolf Hitler)的崛起。

我認為這股時代氛圍也影響了敏感的鄂蘭,讓她對於海德格的才氣難以忽視。鄂蘭需要一個精神與思想上的標竿,而海德格需要掌聲與粉絲。兩人不能不說是在一個不怎麼健康的意義上的互補,這個平衡要直到鄂蘭成名之後才被打破。


卡爾雅斯培,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同樣難以忽視海德格的才華的另外一人,是鄂蘭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海德格的朋友雅斯培(Karl Theodor Jaspers)。

本書對比了鄂蘭與雅斯培和海德格的交際情況。這支故事線的發展其實是要探討海德格的另一個黑歷史:反猶太主義與支持納粹

關於海德格的反猶太傾向到底是不是真的,長久以來一直都是學界爭議的問題。甚至也有人認為炒作這種事情只是投眾所好的八卦小報作風。

不過自從海德格的手札《黑色筆記本》(Schwarzen Hefte, The Black Notebooks)在2014年出版之後,就直接坐實了海德格自始自終都是非常堅定的反猶太主義者

(各位啊,看來有什麼壞事千萬不能寫進手帳裡!www)

本來只看鄂蘭跟海德格往來的書信可能還看不出海德格的本來面貌,只讓我們明白了鄂蘭對一個哲學大師的崇拜與迷戀。

但是加上雅斯培的紀錄,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海德格不同的面貌,他比鄂蘭想像得更市儈而精明,同時在納粹問題上也絲毫沒有被冤枉過。他只是想利用朋友去幫自己的黑歷史辯護罷了。

書中提到兩個非常關鍵性的事件:一個是海德格寫給國家社會主義教師聯盟的報告,認為自己的助理、博士班學生包嘉頓(Eduard Baumgarten)跟猶太人過從甚密,政治立場不正確,阻止了他的升等。這份秘密報告徹底地讓雅斯培醒悟海德格的本來面目。

「在一九三三年的時候,海德格是我的朋友中唯一跟我意見相左的人,也是唯一背棄我的人。」(Hans Saner ed. Karl Jasper Notizen zu Martin Heidegger: 92)
在我看來,他是一個會在背後出賣朋友的人。」(Karl Jasper, Karl jaspers philosophical autobiography: 97 )

第二則是海德格擔任弗萊堡大學校長期間,曾主動地秘密調查化學家赫爾曼·施陶丁格(Hermann Staudinger, 1881–1965),並密告施陶丁格對德國國家主義不忠,建議應該將他免職、不得接近實驗室、不得接近學生且不准退休。(納粹礙於施陶丁格的國際聲譽沒這麼做)

也就是說,海德格擔任校長一職不如他自述的那麼被動與不情願,連調查報告也是四天就寫好惹,想必生論文都沒這麼快。(笑)

也難怪後來因納粹而流亡海外的洛維特恨海德格恨得要命。雖然海德格為此辯解說他還幫洛維特寫去美國跟日本的推薦信,不過根據《一九三三》的紀錄,海德格在1936年與他在義大利見面時,居然毫不介意地帶著納粹的勳章!

嘿海德格你這老賊!你支持納粹害他丟工作,那幫他寫推薦函也是你該做的吧?

不過讀到此書提到雅斯培的證詞時,我很意外地發現洛維特書房裡一直掛著海德格的相片。不知道是用來當飛鏢靶的?還是用來紀念這位讓人又愛又恨的思想導師?怎麼說呢,想必也是個五味雜陳的感覺吧?

總之,這本書很推薦想看哲學史八卦、無哲學背景的讀者。

或者被海德格學說折磨得恨意滿滿的可憐蟲們,你們可以邊看邊罵,或許有相當好的舒壓效果。(?)

推薦度:4.0 ★★★★☆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