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大不同
兒子小時候很容易感冒,常常需要看醫生,讓我十分痛苦。時不時就咳嗽流鼻水,為了他進過許多診所。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回去耳鼻喉科,當時兒子的咳嗽很嚴重,鼻水也是,醫師才請他張開嘴,壓舌板一放進口中,他口腔的反射動作便將他的早餐全給吐了出來,我整個傻眼,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當我被問到…臨床醫師怎麼執行時間管理?
醫院教學部在近一年來常叫我去和學妹們無償分享當醫師的心路歷程,以及各個職涯的轉挒點該如何決策。左思右想,還是來把常被問到的問題統整一下,寫成【當我被問到…】系列。
醫學次次次專科化 The Sub-sub-sub-specialization of Medicine
文 吳懷珏 由於醫學專業知識的演進以及臨床需求的深化,醫學分裂成一個個的專科,乃至次專科、次次次專科、次的N次方專科,似乎是個必然。除了病人在就醫上有「我到底該看哪科醫師」的困擾,初入醫療業的學員更面臨專精或廣闊的抉擇。延伸閱讀:專精或廣闊?
專精或廣闊?醫師職涯上的兩難
帶醫學生與不分科住院醫師(PGY)時,通常會瞭解一下他們對於未來想做些什麼。絕大部份還是會留在醫界,有些年紀輕輕已經嶄露對特定領域的興趣,有些則什麼都可以試試,沒有非怎麼樣不可。我也往往會用細胞分化的比喻來和學弟妹們聊職涯規劃:最終還是要進行程度不等的分化,人的時間精力有限。
我過勞了嗎?—臨床否定對上實證肯認
就像是大考完後才開始重感冒的學生一樣,在最忙、最累、睡最少、最餓的時候,還有意志力可以支撐自己把該做的事完成,卸下工作後,倦怠襲捲而來,身心被負面感受吞噬,只能費力地斜躺在沙發上用兩根食指敲出指令。
《以學術為志業》對醫學的啟發—醫者讀馬克斯韋伯有感
大概是自己看會診時遇到了很有啟發性的主治醫師,再加上平時與家人主治的互動很正面,在面對其他一些主治醫師時,落差感竟十分地明顯,而且明顯到讓人沮喪。知識與方向的匱乏讓我的思緒飄到了馬克斯韋伯《以學術為志業 Wissenschaft als Beruf》的演講。
語球增多症 Hyperlogocytosis (1) 空日計時
語球增多症 Hyperlogocytosis:一種病因多樣的臨床診斷,表現為團塊狀的話多到滿出來,好發於睡前、酒後等任何意識狀態位處中陰的時候。
會診數篇 (2) 臨床照會有所謂的原則嗎?
回頭檢視自己回覆過的會診,還是會覺得有些不盡完整之處。寫得多或少、限縮或延伸,或許是行醫風格或哲學的問題,我更好奇的是,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會診原則可供參考。
會診數篇 (1) 回得多好還是回得少巧?
專科醫師也很常要回答專科以外的問題,這時候,就會出現一個行醫哲學的難題:對於非自身專科的問題,我要回答到什麼程度?
研究記事 (1) 我們永遠可以更加小心 You can never be too careful
在修資料的過程中,內心不斷地冒出一句話 “You can never be too careful.” 在早期還是學生時代,上面的師長學長姐還會幫忙除錯,現在自己獨立作業的比重上升,應該要好好地建出一套紮實穩健 (robust) 的檢核機制。
製造總醫師 The Making of Chief Resident -
在 PGY 時因為自己是學員,遇到自己不確定的事情時可以很坦然地說「我不知道」,年紀越大,這句簡單的話反而越來說出口。
信任的好醫師
有一個值得信任且用心的醫生,對於我們這種普通人很重要。年輕時或許不太需要醫師,但人總有感冒傷風的時刻,有一位好醫生在我們的生活中的確扮演著吃重的角色。而且會很有安全感。本來對於家醫沒有什麼特別重要的感受,因為常去看的家醫一直都在,雖然每次去醫生總會用「別想太多」這句話安慰我,企圖...
生活閒聊|提款、醫師,兩個有關「看不見」的小故事
「可能他就真的看得到啊!因為太常遭遇了,所以才跟你再確認一次,否則這個對話怎麼解釋都不合理。唯有『他真的看見了什麼』這個選項,才能合理解釋這段對話。」
小陌生人《The Little Stranger 》
法拉第醫師(多姆納爾·格里森 飾演)來到豪翠山莊出診, 他在荒僻的花園見到臉容有燒傷疤痕,腳微跛的魯迪(威爾・普爾特 飾演), 他告訴醫師到廚房去找凱洛琳(露絲·威爾遜 飾演)。病人是艾瑞斯家新來的小女僕海蒂(麗芙·希爾 飾演), 她告訴法拉第醫師〝病因〞是不管白天或半夜都會聽見...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371集|彰基醫師無故遭不續聘! 主治醫生竟成勞權孤兒?
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邱足滿在彰基工作長達25年,日前卻無故遭院方不續聘,立委洪申翰與相關醫療團體於6月10日召開記者會,呼籲修法改善醫師工作權益,醫師勞動權等問題再度浮上檯面。
彰基主治醫師被離職 工會呼籲主治醫師納入勞動法規保障
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邱足滿,在即將退休之際遭院方不續聘,引發爭議。
《好書推薦》當呼吸化為空氣:一位天才神經外科醫師最後的生命洞察
當我們直視死亡,能用什麼心態與角度面對呢?
年輕人的急救
又是一個健康無比的年輕人,第一次住入加護病房...他快死了可想而知年輕的他是如此恐懼,他焦慮看我,用很喘到上氣接不到下氣的語氣對我說:「太多人了,可不可以讓我一個人,好好安靜,比較舒服?」 我看看他身邊的至少有6名護理師正在執行我的指令,因為她們和我都知,若我們不積極快速搶救這個...
因為女性住院醫師越來越多,所以要調高住院醫師工時上限?寫於2019.07.08衛生福利部會議之後|廖郁雯|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
今天有醫院資方代表提到要調高住院醫師正常工時上限,理由是「 女性住院醫師越來越多 」。我真的很氣。今天開「住院醫師與醫療機構聘僱契約修正草案研商會議」,重點在於住院醫師和醫療機構之間契約(休假、薪資、職災保護等)該怎麼規範,不在於討論工時到底要幾小時。
防疫如臨大敵,醫護前線告急|籌備記者會會後心得|2020.04.11|廖郁雯|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
今天早上醫師工會找了醫師、護理師、呼治師、醫檢師和放射師各一位來說明基層勞工的心聲,主要是現在防疫期間醫護壓力緊繃連續兩三個月了,可是補助太籠統、可能會被醫院上下其手、分配不公。民視新聞報導中午看新聞的時候,各家陸續報導,石崇良司長回應,執行防疫補助要點下周二會更新版本,擴大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