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藝術
17 are following
28 articles

自由的界限-讀<疼痛是一道我穿越了的牆>

直樹的流浪之歌

即使是去同個地方,沒有一趟旅行是一模一樣的,連生活本身也是。唯獨不再預期地全心體驗,才可能在一次次看似重複的生活當中,體會到真正不斷在重複的,只有那不再能用初心看待一切的自我。

4

后二十大时代之杂谈(二)用爬行回应荒谬的时代

鹿馬

我不能确定这群大学生集体在地上爬的行为是有意识的反抗还是无意识的宣泄,但至少我看到了他们对聚在一起干点什么的渴求,对想表达些什么的渴望。

【小鲤鱼作品回顾】旺角:在散步之后

小鲤鱼行为艺术团 Littlecarp

车水马龙冲刷我滚滚

【小鲤鱼作品回顾】种玫瑰 2

小鲤鱼行为艺术团 Littlecarp

我将沉浸在寂静而渺无人迹的神的境界

【小鲤鱼作品回顾】疼痛之墙

小鲤鱼行为艺术团 Littlecarp

疼痛是一道我已经穿越了的墙

【小鲤鱼作品回顾】评论/关于Free ride的一些思考

小鲤鱼行为艺术团 Littlecarp

Free ride

在 Web3 世界購買行為藝術

c2x3|區塊鏈藝術媒體

行為藝術教母 Marina Abramović 的作品《The Hero 25FPS 》於昨日7/25晚間正式開Mint

【國外NFT新知】行為藝術之母Marina Abramović:Web3「無疑是未來的趨勢」

c2x3|區塊鏈藝術媒體

世界知名的行為藝術家Marina Abramović在6月中推出有史以來第一個NFT作品《英雄》(2001)。這部作品以電影的形式發行,於6月13日至8月13日在螢幕網路上放映。《英雄》NFT將在Tezos上推出,Tezos是一種股權證明區塊鏈,被認為比其他區塊鏈環保,能源消耗更少。為了瞭解更多Marina對這個時代英雄主義的形式探索,特別是通過NFT,ARTnews通過電子郵件採訪了這位藝術家。

2

行動藝術(Performance Art)是什麼?

哞拉圖

行動藝術是什麼?台灣行為藝術的先聲始於政治解嚴的八零年代後期。訴諸政治解禁議題─面對台灣最強大的體制力量─行動藝術呈現的是緊張的、游擊的、集體議抗,甚至受迫害、被箝制的黑色形式。然而先有生命觀、藝術觀而後有創作,經由藝術,我們能夠改變什麼?藝術在生命命題中能夠改變什麼?行動藝術企圖拉出這個思辯、改組的意識版圖。

「新褲子」樂隊成員龐寬「自我隔離」藝術展引起中國網民共鳴

Will Leung 梁景鴻

「你在看龐寬,其實龐寬的生活狀態就是當下你的狀態。」

香港行為藝術史(1960至2000年代)

阿信 ahshun

其實行為藝術在香港從1960年代到現在,一直沒有間斷過。

喚醒五感之後《無用的聖餐杯》

有時評論

結合戶外街角與室內開放天井之空間的行為演出,的確重新喚醒了日常化、僵直化與麻痺化的身體感官。但若是針對演出所關注的港台兩地的殖民命題來看,恐怕無法直觀地透過演出來理解與消化。

謝德慶 -- 在藝術的時間,做時間的藝術

等身翻譯

謝德慶一生的創作並不以數量取勝,與畫廊經紀作品的強烈企圖心形成對比。他巧妙地設計了十三年計畫讓自己從創作藝術這個命題中脫身,無論身在台北、紐約或是香港,謝德慶只是生活,只是渡過時間,就像在座談中幽默地用史努比的漫畫替自己現在的狀態下了註腳:生活自己改變。

1

展覽(加現場表演) - 信任&迷惑 - 回聲,青苔與泄 - 潘岱靜

TC's Choice

展覽(加現場表演) - 信任&迷惑 - 回聲,青苔與泄 - 潘岱靜 《信任&迷惑》一個為期大半年的藝術展覽,當中有超過十多位藝術家作品共同展出,跟着以遞減方式,不同藝術家及展品逐件撤出,剩餘最後這個月藝術家兼作曲家潘岱靜的展品:《回聲,青苔與泄》。

元宇宙藝術家

顧愷之的<元宇宙藝術>世界

Aki Kusama 和 Shannon Miro

顧愷之的第一幅人像畫

顧愷之的<元宇宙藝術>世界

《元宇宙》第一個女畫家

1
婷駐妳心人生相談室

【時事】創作與惡搞、詐欺的界線?

射手媽咪婷婷

如果你付了錢給別人委託創作,收到的作品卻是一片空白,該作何感想?

展覽|棄景與存在—塩田千春展

Timelyrain

那些絲線連向的遠方,那些污穢受創的皮膚之下,那些妳沒看到的、不在場的,其實才是真正存在的。

人生是非己:《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特展

洪七

我覺得塩田千春的作品就是在表達一種情感、一種思念與關懷。這個投入情感的對象,可能是自己的家鄉、是曾伴隨自己成長的傢俱、樂器、是自己旅途中的住所、是自己穿著過的衣服與鞋子、是自己生病的身體等等。你只要對你生活中的任何事物有感情,你和那件事物彷彿就被繫上了一條線,產生了連結。

Vous voulez un mur, vous l’aurez 為中國駐法大使館添磚加瓦

蔣不

為中國駐法大使館添磚加瓦 像長城一樣,修建圍墻,隔絕內外,是中國曆朝曆代政府面對問題時常用的「解決」之道,其背後的邏輯是「拒絕溝通」和「掩蓋真相」。我嘗試延用他們的邏輯,並對這種邏輯加以諷刺——2021年6月4日,我在中國駐法大使館門前用32塊紅磚為它蓋了一堵新的圍墻。

1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