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月度小結|四月:新生、苦痛與悼亡
3月底的時候發起了社區活動 用詩歌禱告,用詩歌應景,因為期程太長(3月27日-9月27日,據@映昕 確認,是馬特市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活動 XD),決定盡量每個月把它撈出來,做個小總結。
(其實是怕半年之後積壓太多自己看不過來也評論不過來啦)
活動開始後我給自己設置了一個要求:每一篇參加活動的文章都要認真品讀和評論。寫評論其實不太容易,因為有些詩歌領域我比較陌生,但努力理解、思考、給反饋的過程也收穫良多。月度小結文(這一篇是從三月底算起,加上四月份),就以較為統整的方式,來與大家分享這些收穫 ^^
體例說明: 1、介紹每篇文章時,我會摘取其中的一句/段詩擺在開頭,做為引子或精華展現。 2、文章出現的順序與發表時間、拍手數、個人喜好程度皆無關(也就是和最後的獎金分配無關~),僅僅依照行文邏輯安排。
眼睛的鱗片落下,往後的日子,都是新的了
這個月最讓我意外的其實是收到很多篇宗教詩歌的祈禱,一共有六篇。在規畫活動之初,我完全沒有料想到宗教禱告的方向。但回頭一想,也對喔!又是詩歌、又是祈禱,確實很容易聯想到基督教的禱詩。在這個對我而言陌生、新鮮的領域,我發現了不少的驚喜。
好幾篇文章的敘述脈絡,都蘊含了一種內在的更新。或是以一生為長度,寫自己如何遇見基督、找到光和方向;或是以一個短暫的生命切片,一段疫情、一場禮拜的時間內,如何從迷茫、孤獨、痛苦中重新獲得救贖與信心。以下茹安、貓魚、徐心(羽昊編輯)的三篇,都是這一類。
我只聽見我的孤獨,
在萬籟俱寂的夜裡,
酸酸麻麻的想說服我。
往後的日子不會有人懂我,
所能看見的都是希望全無。
茹安分享了自己的一首原創詩歌,寫的是自己在Covid-19期間,某個資訊過載的夜晚,忽然意識到應當回歸自己的生活。而她發現,即便獨自一人處在空曠與黑暗中,有神相伴,身心便得平安。因為記錄的是非常具體、普世的生活片段,像我一樣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很容易有共鳴。很喜歡她寫自己突然從紛紛擾擾的資訊世界抽離,回到自己身體所處的生活的那一刻。另外酸酸麻麻這個詞,讓我發現我們同樣會有因情緒而出現的生理感覺 XD
眼睛的鱗片頓時落下
罪的枷鎖斷開
我找到了愛的真蹄
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貓魚同樣分享了自己的原創詩歌,寫下自己這一生從迷茫、挫折、痛苦到尋得歸依與方向的心路歷程,相信其中蘊含了貓魚很深厚的情感和記憶。我在讀到「眼睛的鱗片頓時落下」這一句時覺得這個意象很新鮮,有些驚艷,後來查了一下才發現是一個聖經典故。這一篇和上一篇文章都比較像是從個人經歷,敘寫洗脫舊我、迎接新生的主題,下一篇則在敬拜隊伍的儀式中、在共鳴合唱的集體力量中,領略到同樣的主題。
舊的事都已經過去
在基督裡一切都要更新
新的眼界,新的異象
新的故事,新的方向
這一篇的詩句引用自聖詩歌曲,文章描敘一場敬拜儀式的心路經歷。在唱詩的過程中作者徐心回想著二零二零年的傷痛與沉重,以及苦難中神從未曾離棄的引領與撫慰,最終感動與震撼推入頂峰,如清流洪湧,陰霾洗刷一空,歸於深深的信任與安定。徐心以種種景象作為譬喻,描繪心境感受的不斷轉化、層層推進,非常絢麗細膩。
徐心/羽昊的文章中還提到,苦難因為神的存在而有了意義。這個主題在下面幾篇文章中也有論及。
當世人經歷痛苦,你說你都懂
因為你就是為了這個時刻來到
你死了,你復活
為你所愛的
美樂的詩歌是為復活節應景而作。與茹安、貓魚的原創詩歌稍有不同,不是基於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展開,而是傳遞內心對耶穌的呼聲。在她的筆下,我能理解到那種被無盡的力量、無私的付出所愛著、承托著的安心與感動。因為這種力量的存在,也就不再懼怕人生中的種種磨難和不幸。她還為這首詩搭配了一幅自己繪製的畫作,色彩的強烈撞擊和筆觸的力道令我印象深刻。
詩篇39:9 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你,我就默然不語。
阿蘇則是分享了幾句詩篇中的句子,也以短詩的形式寫下自己的感悟。與美樂詩中強烈的情感不同,這一篇相對內斂、平靜地表達對基督的情感。「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你,我就默然不語。」這一句實在動人,有一種深沉的、匍匐的、靜默的美感和力道。而這是另一種對待苦難的態度,知道它出自於全能全知的神、知道它必定有其安排,從而能夠吞嚥、消化行路上的風雨。
另外,詩篇中「年日窄如手掌」這一句從文學角度而言,也是極其優美。
@IrisChen:The Serenity Prayer 寧靜禱文
親愛的上帝,請賜我寧靜之心,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一切;請賜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並請賜我智慧,能分辨二者的差異。
最後列出的這一篇,Iris 分享了一段非常知名、富有哲理的禱文,同時也是自己的座右銘。與前文幾篇寄託於情不同,這一篇更偏重以理喻之。記得從前第一次看到這段話時,就覺得這樣的禱告真好,不是祈求神直接賜予自己福祉,而是祈求完善自己的品質與能力。在分享這段禱文之餘,Iris 亦分句闡釋了自己結合現實經驗的思考與感悟,包括近期亞裔被攻擊事件的背景下,作為亞裔如何自處,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很巧的是這件時事在後面會回顧到的另一篇參與文章中也提及,從另一個角度寫自己的心境。
致戰火未熄的明天:請你溫柔地降臨,為每一個受苦人
在非宗教主題的文章裡,有好幾篇都涉及了時代的脈動。為我們的時代應景,也為我們時代的痛楚而禱告。
地面的廣告牌
撐起尊嚴 和
虛妄 玻璃
大喇喇碎一地
張落遠分別用《老闆》和《風聲》兩首原創詩歌,試圖寫出當代的縮影:消費主義與娛樂至上。很有趣的是,《老闆》一詩搭配了切格瓦拉的照片,而《風聲》一詩搭配的是羅志祥緋聞的新聞照片。圖文對照閱讀,能夠讀出更多詩歌的指涉。
另一些作者則在大時代中選取一些側面,寫不同群體的身份認同及其生活經驗。湯圓、Mary和Lola分別寫到了生活在戰火中的公民,生活在海外的亞裔,還有生活在廚房中的女性。
致战火未熄的明天,请你温柔地降临
为着那些身心疲累的战士们着想
湯圓在文章中推介了一位英國戰爭詩人,包括其代表作《停火》與《冰淇淋叔》,並談到自己對於戰爭作品的感想。由於認識到很多家鄉尚處在戰火紛飛中的朋友,作者真切地體認到戰爭並未離我們遠去,無論我們多麼想遺忘,它們仍然在同一個地球上真實存在。於是我們轉過頭去、正視它們,正視那些傷痕和痛楚,然後用詩歌的重述力量,嘗試治癒。
作者還提到,這些國度的公民不僅遭到外顯的、戰爭的傷痛,還有更加內隱的、由國籍身份帶來的限制與不公。只因他們出生在某些國度,終其一生,無論再努力,也有許多出國機會只能拱手讓人。
@MaryVentura:詩歌的形式|亞裔詩歌裡那些可數&不可數的痛
My home is a silent film.
My house is infested with subtitles.
Mary的文章推介的是一位越南詩人的詩集。在這些詩中,作者找到了許多共鳴的moment並引申寫出海外亞裔的一種兩面皆無言的文化處境:一面是亞洲家庭內部的習慣的沉默,另一面卻是跨越文化時難以傳達的失語。在文章的開頭,作者加入了一段故事,寫認識的一位加州學生對於亞裔被攻擊事件的漠然。看似離題,但協助營造了一種多層次的、折疊的孤獨。
不像中文這樣熟悉的語言,詩意往往有一半蘊含在字詞本身;讀經過翻譯的語言,吸引人的比較是一些整體性的、有靈氣的意象,譬如家庭中壓抑的沉默,如房子充斥著無聲的字幕;又如被猥褻的經驗,彷彿身體裡所有的龍頭都被擰開。
当我发现一根灰白的长发
漂浮在水桶,
我感到我的生命累加在她们之中
Lola從自己近期剪頭髮的片段出發,延伸分享了一首關於女性與頭髮的詩歌。在她的筆下,女性彼此互相梳理、修剪頭髮,頭髮如情誼綿綿相連,連成天邊的雲。正如詩歌所寫,頭髮成為女性的象徵與連結,不僅是在年輕愛美年紀的相互愛護,更在於粗礪的勞作日常累積的相互理解與憐惜。她如此細膩,日常,微小,卻道出了女性認同乃至女性主義的一種基點:性別結構下所共享的一部分生活經驗。
悼念的季節:四月的木棉,四月的墜樓人
除了時代,季節/月份——更小的時間切片,也是這次應景詩歌的常見主題。然而曾經的詩歌作品能再提出來應今日之景,正正說明了循環運轉的不止是自然四時,也是不斷迴轉的人類記憶,與不斷上演的人類歷史。
我們會變成什麼,除了照片與記憶以外
直到擁有我們照片與記憶的人也都離開
fide應四月的景,分享了一首《Calmly We Walk Through This April’s Day》。雖然題為四月,這首詩卻寫到了更抽象、更恆常的時間之流。時間對我們所做的一切。時間是我們的學校、時間淬煉我們、時間燃燒我們(Time is the school in which we learn, Time is the fire in which we burn)。時間燒盡我們直到沒有人記得——但總是需要等到擁有我們記憶的人都離開,才算真正的死亡。下面的幾篇說的,恰恰是一些時間之火尚未燒盡的人。
它不飄零,它帶著重量猛然著地,吧嗒一聲幾乎要令聞者為之呼痛!說不定是個墜樓人。
兔子分享的正是花期在四月的《木棉花》,詩歌本身寫的是陳文成。上面引用段落是結尾,「落花猶似墜樓人」的現代翻版。杜牧以落花寫綠珠墮樓,雖也寫出堅貞之意,但仍不免飄零之感。商禽則選了木棉花,其墜落方式迥異於其他花卉,而勢必是堅定的、沉重的、擲地有聲的;讓人心驚且痛。無論是從摹物的肖似性,還是喻人的吻合度,都實在是寫得太好。
又想起另一首以物之墜落、喻人之墜樓的詩歌:許立志《一顆螺絲掉在地上》。同樣是墜樓。商禽極寫其重、其響,許立志極寫其輕。輕到不可聞,無人知。因這是在資本體系下輕如螺絲釘的工人。結尾以力求淡然的語氣寫墜樓,用了一個物化的掉字,更極致化這種輕,也更令人從這種輕中,感到難以承受的壓抑。
聞有遷人過海聚。血覆離憂,徧染青青樹。
這是本人的一篇跟風之作…純粹是因看見兔子分享的木棉花,想起來自己也寫過木棉。在舊詞的基礎上嘗試著去寫渡海來台的港人,想像他們血色的離愁、未銷的心志、望鄉的迷惘。而時代輪轉,陳文成死因不明的逝世是在1981年,四十年後,另一個島嶼上仍有無數死因不明、無數的墜樓魂。
總是那麼遲來到,春夜風在呼嚕,
政客在呼嚕。一樹樹肺葉已經乾枯。
總是那麼遲來到,那死去二十天
的歌聲,再細嚼我們的耳朵。
若說到四月的墜樓人,華文世界尤其熟悉香港的人大概會想起張國榮的忌日。兔子分享一首十八年前的悼念詩。於今再讀,仍有多重的應景。譬如,流行大疫病的重現。十八年前SARS摧殘人們的肺葉,十八年後COVID-19,襲擊的又一次是肺部。
這首詩不唯應景,亦可禱告。「此岸的病已經遙遠,無礙他清白」。今天香港的政治情勢之下,所謂藝人變節的事件、報導、猜疑與質問層出不窮,文藝工作者也失去了以往灰色的、曖昧的、複雜歧義的空間。然而這種種撕裂、這黃藍二元框架並不適用於推算、揣測過去的另一種時局環境的人。無論今世之人有多少設想推測,他的離去,已經摒絕了陷於後來可能出現的種種兩難困局的可能性。
今年兒童節前夕
積木城堡倒塌
我還在客廳等你回來
我不會再吵著要你陪我疊積木
只要你好好地抱抱我
最後,亜希創作的詩歌,為兒童節應景,也為驟逝的親人悼念,為親人留下的幼小孩童禱告祝福。詩歌分兩節,上節寫幸福過往,下節驟然轉入突遭意外後的沉重與傷逝。積木城堡之倒塌是雙關,象徵著不祥的預兆。就如四月的清明節、四月的兒童節,在此交織,倍感沉痛。
寫完之後的 murmur:
嗚嗚終於寫完了...才發現不僅寫評論難,要把大家的詩歌文章串起來也很難QQ
本來要趕在五月之前寫好的,但實在太難寫,剛好這兩天又有出門,斷斷續續寫了兩三天。最後有些段落語言品質不是很滿意,但暫時沒有時間再調了,請見諒QQ
P.S.有的作者可能有發現我會給參與活動的文章隨機撒幣。初心是會支持每一篇參加的文章,但是之後不一定會維持。不變的是,支持的likecoin數字,都會是有含義的!不是隨機選的!(好啦雖然我知道作者可能get不到這種奇特的小趣味...)(舉個非活動文的例子,支持肖美麗勸阻吸菸的文章時,查了一下世界無菸日的日期是531,就捐了531 XD)
另外,今晚才發現 @松子 的 作为文字的“女诗“ 因為沒有關聯提案文,所以寫評論時漏掉了,抱歉。就等五月小結時再補~
也藉此提醒其他想參加活動的市民:
記得關聯提案文 !!!
以免你的文章被我漏掉~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