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隨筆
思考隨筆
思考隨筆
思考隨筆
思考隨筆|焦慮也不賴⑥(反思篇):追尋幸福?探索虛無幻影
探討幸福的虛無性揭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比起主張生命沒有意義的哲學,主張生命有意義的哲學似乎更接近虛無主義。適應理論揭示幸福感的短暫性,期望理論闡明期望對幸福感的影響,而社會比較理論強調幸福感的相對性。這些理論共同表明,幸福感的追尋或許只是幻影,挑戰了我們對幸福的傳統理解。
思考隨筆|焦慮也不賴⑤(實踐篇):簡樸生活,重拾內心安寧
簡樸生活不僅是物質上的節約,更是一種精神追求。透過減少外在干擾和物質負擔,我們可以減輕選擇焦慮,提升自我覺察,並培養感恩與滿足。簡樸生活幫助我們專注於內心的平靜和真正的需求,找到真正的內心平靜。這種方式鼓勵我們珍惜現有,體驗生活中的簡單與美好,從而有效應對焦慮。
思考隨筆|焦慮也不賴④(策略篇):正念引導,走出焦慮迷霧
應對焦慮的正念策略包括「接受」和「當下」兩個關鍵要素。接受意味著以開放的心態面對所有內在體驗,無論它們是愉快還是痛苦,不試圖改變它們。當下則強調回到此時此刻,從而減少對過去和未來的憂慮。透過這兩者,我們可以更有效地保持內心穩定,並逐步緩解焦慮感。
思考隨筆|焦慮也不賴③(策略篇):行為改變,解開焦慮枷鎖
娛樂活動與耐受訓練在處理焦慮上各有優缺點。娛樂活動能迅速提供短期緩解,但容易產生成癮性,不過它們也具有顯著的經濟價值。相對而言,耐受訓練則透過承受短期不適,帶來長期的改善效果,但需要更多努力和堅持。
思考隨筆|焦慮也不賴②(策略篇):認知重構,改寫焦慮思維
焦慮管理可以透過「認知重建」和「負向設想」這兩種方法來減輕心理負擔。認知重建幫助我們改變對事件的信念,從而調整情緒反應;負向設想則透過設想最壞的結果,增強我們對現實的接受度。這兩種方法各有其獨特的作用,都為緩解焦慮提供了有效的策略。
思考隨筆|焦慮也不賴①(理論篇):參照比較,焦慮無形束縛
參照常常成為焦慮的溫床。我們總是把自己和他人、或未來的不確定性做對比,這種對比引發了對未來的恐懼、錯失機會的擔憂,以及對選擇的壓力。廣告行銷也利用這些心理,加劇了我們的焦慮感,讓焦慮成為生活的常態。
思考隨筆|金錢焦慮來自生活中的Debuff
金錢焦慮來自生活中的Debuff,每個月的房租、水電、餐費、手機費等等,就像不斷的扣血、扣血。
思考隨筆|中場休息
下個階段,應該會重新聚焦於「焦慮」的主題,焦慮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其實如果搜尋認知行為療法(CBT),會發現與佛法、斯多葛主義有關,另外叔本華也與佛法、印度哲學有關,所以整體的方向依然是一致的。
思考隨筆|從「黃粱一夢」談「加速主義」
加速主義最有趣在於,它與社會價值觀的方向相同,但目的相反。所以只要將目的藏在心中,其實是能優游於世俗的,他們會說「很好,繼續前進,我支持你!」
思考隨筆|從佛法談韓劇《死期將至》下
人生往往很荒謬,想死的人死不了,想活的人活不成。有時候當人生終於感覺從谷底走向光明時,終於能好好享受人生時,常常就迎來場噩耗。
思考隨筆|從佛法談韓劇《死期將至》上
《親友書》云:「父轉為子母為妻,怨仇眾生轉為親,及其返此而死歿,故於生死全無定。」
思考隨筆|放下執念的層次
如果沒有一個受者「我」存在,那麼「貪」與「認同」也無法依附,也不需「情感接受」與「理智理解」,「信念」沒有依附者,自主權不存在「自方與主體」,一路勢如破竹斷除煩惱。
思考隨筆|談「出離心」與「存在主義」
所謂厭離輪迴,說直白點就是「厭離持續存在的狀態」,解脫就是「存在狀態的止息」。這也參照到存在主義治療的「存在焦慮」。
思考隨筆|談「紅藥丸」、「四不青年」與「被動修行」
男權主義(MRA)想要改變社會系統,紅藥丸(Red Pill)想要利用社會系統,而米格道(MGTOW)則是想離開社會系統。—《紅色藥丸》
思考隨筆|「躺平」續談
居住不正義、存摺不美麗,北漂的孩子被父母勸回家,反正拚了老半天,薪水都被房租、房貸吃掉,連看場電影都有痛感,不如躺平就好?愈來愈多年輕人這樣想!—柯文哲〈給年輕人的一封信〉
思考隨筆|「意義」續談
『因為「無意義」,所以「無須在意」。』大概是存在主義、虛無主義、佛法空性、斯多葛主義等等的處理負面情緒解方,不過也有其副作用,最近泛讀又有新的見解。
思考隨筆|他用戲劇表演,讓年輕人找回自我方向
「走出了劇場,長大之後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不要對社會冷漠、不要對世界轉身,把能分享的給有需要的人事物,改變就會從你身上發生。」—余浩瑋
思考隨筆|關於「愛」
20歲失戀時,你哭是因為你覺得不會再愛上任何人,過了40,你哭則是因為以後更不可能了。—《做愛後動物感傷》
思考隨筆|以如常修行體現無常人生
修行,就根本而言,其實是反社會,對社會普遍價值觀如名利權勢、聰明才智等進行抵抗。—《生命詩情》
思考隨筆|從「社會抗議」到「身心療癒」
從對外的「社會抗議」到對內的「身心療癒」,我想這之間的轉變在於是否認為社會能改變?
思考隨筆|有趣的「否定」
不要想藍色大象。
思考隨筆|從騎劫思考中反思如何思考
古代的小偷要到你家偷東西之前,會先通知你,讓你有準備、有防備,然後你的東西被偷後,他還會留言謝謝你。—江魔
思考隨筆|斷食善終紀錄片:《順行》A Good Death
最終的問題是:怎樣的孤獨死,能是善終?
修行隨筆|從「左右互搏」淺談「止住修」
止住修的入門關鍵就是:專注而放鬆。
馬特市|幸福大哉問
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我認為人生只不過像乾巴巴的沙漠而已。—村上春樹
思考隨筆|淺談易受暗示性
易受暗示性,其實跟學歷、職位沒太大關係,反而跟社會化程度有關,而且傾向於由他人或社會來決定自己的價值,更容易受到他人或社會的暗示、引導。
思考隨筆|人生進度條
斯多葛的改變視角技巧能賦予或消除意義,當遇上煩心事,看到所剩時日不多,便覺得釋然;當煩惱家庭、工作、朋友、愛情等等的優先順序,看到還剩時日不多,就不會留下遺憾,或者就算遺憾也是自己有意識的選擇。
思考隨筆|虛無主義探索(五):馬男波傑克
應對無意義凡塵苦惱的關鍵,沒錯,就是分散注意力。
思考隨筆|虛無主義探索(四):佛教中的虛無主義
虛無主義不是不好,虛無主義反而讓人過得更好,一個虔誠的人,是有信仰、積極、樂觀的,但也是虛無主義的,當他沒有意識到的時候,他是虛無主義但他自己不知道,當他意識到的時候,他也能選擇有意識的不去意識到,而成為虛無主義者。
思考隨筆|虛無主義探索(三):意義是種信仰?
沒有人是有目的的存在,沒有人真正屬於一個地方,人終有一死,來看電視吧!
思考隨筆|虛無主義探索(二):瑞克和莫蒂
意義是在不觀察、不思擇、不深入探討、下意識的狀態中存在;當我們觀察、思擇、有意識的深入探討,反而無法聚焦意義。
思考隨筆|虛無主義探索(一):樂觀的虛無主義
你的生命只有短暫的一次,聽起來蠻可怕的,可是同時也是在釋放自己。
斯多葛|從批判到接納,再到不批判也不接納
以斯多葛角度而言,覺察一定先於判斷,要判斷自己的想法前,先要覺察到自己的想法,而在這過程中,需要經過認同,也可說是我與想法分不開的狀態。
斯多葛|唯我論:心靈平靜的終極解方?
想達成心靈平靜的終極世界觀,應該是唯我論,如果他者只是NPC,那就沒理由起反應,對不存在的東西起反應是可笑的。
斯多葛|躺卷之爭
躺派代表:犬儒學派、伊壁鳩魯學派、斯多葛學派。
斯多葛|淺談「改變視角」
斯多葛主義大部分的內容都相當於視角的藝術—也就是找出最有用的觀點來看待發生的任何事。
斯多葛|淺談「宿命論」
「宿命論」可視為「改變視角」的技巧之一,我們可以選擇世界觀,以達成心靈平靜,就算可能是錯誤的觀點。
斯多葛|探討「消極想像」與「自我否定」
從斯多葛、認知治療、第四道、佛法與存在心理治療角度探討「消極想像」與「自我否定」
斯多葛|探討「控制二分法」
從斯多葛、認知治療、第四道與佛法角度探討「控制二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