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J 的成長實驗室
Dr.J 的成長實驗室

歡迎加入《成長進行式》電子報! https://hustling-thinker-3584.ck.page/46f51c16b2 一起踏上成長的行列! 前國際品牌的全球產品行銷企劃 一個熱愛閱讀、追求個人成長與改變的實驗家 成長來自於一個個實驗的過程 生活,是最理想的實驗室 協助一樣喜歡成長的你, 共同實驗出更精采的人生😊

《不想再对自己失望?请把握好这4 件事! 》

对自己的失望往往来自于现实与理想中的自己的落差,你,常常失望吗?

会有这个落差,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没有达到原先设定的目标,而无法「达标」的一个常见原因就是- 生产力不足。

世界领导力专家、顶尖心灵导师Robin Sharma ,针对如何 放大你的生产力高达100 倍(100X Your Productivity)提出了4 大关键,底下就让我们一一来瞧瞧,可以如何翻倍我们的生产力,提高未来「达标」的可能, 让我们的人生避免掉更多的失望!

1️⃣ 90/90/1 法则“ The 90/90/1 Rule"

在接下来的90 天内, 每天的前90 分钟,做一件对你来说最有价值的事

这个建议中有3 个重点,90 天、每天的「前90 分钟」、「1 件」最有价值的事。

这让我想到《从1% 的选择开始,去做你真正渴望的事》这本书中提到的,逐步实现自己人生目的的两个有效方法:

  1. 设定90 天的目标
  2. 十一点前的五件事
设定90 天的目标

当我们找到自己的人生目的,或者是使命、愿景后,订立务实的短期目标,有助于我们逐步地去实践它(们)!

90 天,相当于3 个月的时间,乍听之下可能会觉得:「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改变什么?」

然而,仔细想想,3 个月对大多数的上班族来说,可能有机会完成2 到3 个中小型的专案了,难道,当改变的对象变成自己时,可能性反而变小了吗?

针对如何订定90 天的目标、要注意什么重点?
相信不久后,我就会再写另外一篇文章来分享^^

针对如何找到自己的热情、使命与愿景,2019 年跟2021 年,我都用同一套方法来问自己的内心、找答案,之前曾用3 篇贴文来分别说明,有兴趣的话,欢迎点底下连结去瞧瞧^^

热情: 我该如何订定我的人生目标?从写下自己的「理想生活」开始!

使命: 在这段无法重来的人生,你想达成什么?从写下自己的「使命宣言」开始吧!

愿景: 我该如何想像自己未来的生活? 「七年后」的时间刚刚好!

十一点前的五件事

每天,无论你是上班族、自由工作者还是创业家,我相信都有「数不清」的待办事项在等着你。

但不知你是否有过这种感觉,想要每一天,都至少完成一件无论是工作、生活、或者是对实现未来目标来说,相当重要的事,但往往忙碌了一整天,下了班,就寝前,却发现:「怎么还有…. 没做?」或是「怎么今天又没有…」,充满着懊悔、压力勉强入睡…

《从1% 的选择开始,去做你真正渴望的事》的作者在书中,分享了一个在金融服务业任职的部门主管,她也遇到了一样的问题,但当她惊觉到,那少数几件重复出现在优先待办清单上的事情,就这样选而未决的拖延了一周、一个月,她认知到自己必须做些调整,好让自己重新聚焦。

她发现,每天早上她都有几个小时,是「安静多于疯狂」的时间,是每天少数还未被杂事淹没、能够专注的时间,她知道,如果她希望每天都能够完成「真正的优先要务」而非紧急的交办事项或杂事,她必须要 在每天早上十一点前, 做完最有价值的5 件事,她称为「11 点前5 件事清单」

开始实行后,她发现,利用「11 点前5 件事清单」的时间越久,每天的待办事项清单就会变得越来越短,接着,就会发现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将注意力专注在真正重要的优先事务上。

那么,我们可以如何去列出我们每天「11 点前的5 件事清单」呢?

书中建议,在前一天先花15分钟,最好是在下班前,坐下来想想,有哪些烦人的小事牵绊住你?或是有哪些隔天一定要完成的事?将这些事情写下来。

一开始,这张清单上的事可能会超过5 件,先找出其中4 件「非做不可」的事,然后再加入至少一件「愈来愈沉重、压在你心头上」的事情(对我来说,就像是改版好我的个人网站),通常,会一直压在我们心头上的事,就是我们应该要做、但一直拖延的事,透过这个方式,把他加到「11 点前5 件事清单」内,也能确保重要的事不再被拖延。

无论是「11 点前5 件事清单」还是「每天前90 分钟最重要的1 件事」,重点都是要在一天最有精力、注意力最集中、最不受干扰的时候,把最优先重要的事项完成,最大化我们的生产力!


2️⃣ 打造你的「专注圈」"Tight Bubbles of Total Focus"

有研究指出,坐办公桌的员工,一天平均分心2.1 个小时,一年加总为546 个小时;也有另外一个研究指出,人每一次分心后,都要花20 分钟才能重新聚焦在原本的事情上。

这样算起来,一天当中能够专注的时间到底还剩多少?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每一天早上醒来,到了公司(或在家),开始了今日待办事项的第一条,做着做着,一下子有人打电话来,一下子手机跳社群媒体的通知,一下子想滑一下朋友的动态......,霎那间,到了要用中餐的时间,连第一件事都还没完成…

Sharma 认为,想要「放大100 倍」我们的生产力,其中一件相当重要的事就是:
打造我们的「专注圈」(Build a Tight Bubbles of Total Focus),在重要的日子、重要的时间,让自己不要容易被打扰,即便那样做会让自己不容易被其他人找到。

每个礼拜,都会有几天是他的「创意日Creative Days」,在那几天,他会屏除一切电子设备的干扰,让自己一个人,大家都不容易找到他,他会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的布置相当的精简,除了他以外没有其他人,在那边他能创造出最好的作品。

《原子习惯》里提到一个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曾用一条简单的方程式做出强力宣言:「行为是人与环境的函数」,后来,这个理论就被拿到商业中测试,发现,当产品或服务愈明显且容易取得,人们愈有可能去尝试;我们常常「自以为」我们有掌控权,做的选择都是因为自己「想要」,但事实上,我们每天很多行为,都不是发自内心,而是受到环境的影响。

因此,想要最大化生产力,消除工作环境中会降低生产力的干扰,至关重要


3️⃣ 谨慎选择你的「人际圈」"Choose your peer group very very well"

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自己被符合心目中理想样子的人包围

Sharma 认为,如果我们想要提高生产力,在你的人生当中,请多跟高生产力的人在一起。

《原子习惯》里提到,没有任何事物比「属于某一族群」的归属感,更能支撑一个人的动机,这个「归属感」能够将个人的追求,转化为这个社群共同的追求。

从「我」是一个爱好阅读的人、「我」是一个爱运动的人,变成「我们」是爱好阅读的人、「我们」是一个爱运动的人,在加入这个社群之前,我们只能靠自己;加入后,与其他成员「共有」的身分,开始强化我们「个人」的身分认同。

如果我们加入一个健身的社群,每天被爱健身的人围绕,就更有可能把每天健身视为「正常」;如果我们加入一个阅读的社群, 每天被爱看书的人所围绕,就更有可能把每天花1 小时看书视为「正常」。

我们所处的文化决定了对于何谓「正常」的期待,当我们看到其他人每天都在做特定任何一件事,培养新习惯、采取行动便显得可行。

Robin 接着说明,之所以要慎选我们的人际圈,是因为人类脑海中一个结构:「镜像神经元」的作用,这让人们会无意识地「模仿」我们最常相处的人的行为。

从远古时期,人类还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时代开始,镜像神经元让我们能够效法部落中重要人物的行为,如果部落中有人学会了使用一个新的工具、如何用火、或其他有助于生存的技能,其他人便会无意识地模仿他的行为,逐渐提高整个部落的生存机率。

一位著名的美国企业家、作家和励志演说家Jim Rohn 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你是你花最多时间相处的5 个人的平均You are the average of the five people you spend the most time with.也表达了类似的概念。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曾经做了一个追踪长达32 年的研究,探讨肥胖是否会「传染」?结果发现:

  • 配偶中如果有一个变胖,另外一个人变胖的机率,比常人高37 %
  • 每一对兄弟姊妹中,如果有一人变胖,那另外一人变胖的机率,比常人高40%
  • 如果一个人有一个变胖的朋友,这个人也变胖的机率就会比常人高出57 %

因此,Robin 认为,如果你周遭充满着表现平庸的人,你也会无意识地开始逐渐表现平庸;如果你周遭充满着爱说八卦的人、表现普普的人、不认真的人,你也会无意识地逐渐成为他们的一员。

另外,他提到,另外一个我们要让自己被表现卓越的人(A-Player)包围的原因,就是「情绪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指的是:一个人的情绪与行为,会直接驱使其他人产生类似的行为与情绪。

如果我们能够被激励人心的人、想要把事情做好的人、充满生产力的人、想要变更创新的人、持续不断优化他们工作的人所包围,他们的想法、价值观、创造力,都会逐渐地带给我们影响。

因此,想要提高生产力,请多跟高生产力的人在一起,逐渐习惯新的「正常」,日复一日,高生产力才有机会变成我们的「日常」。


4️⃣ 落实「极简主义」"Learned Minimalism"

天才的秘密是「简单」而非「复杂」
The secret to genius is not complexity, it's Simplicity.

Robin 提到,如果我们去观察每个产业中,表现特别卓越的人,可以发现,在他们的生活及工作中,并没有被「许多事」填满,他们只专注做「少数几件事」。

他建议我们应该「疯狂地专注在少数领域,成为该领域的世界顶尖Be monomaniacally focused at being world-class at only just a few things.

以订定年度目标为例,Robin 建议,或许今年,相较于要完成50 个专案,不如选其中3 个,把他们做到最好;相较于要交到1000 个脸书朋友, 不如深入地去跟3 个人成为好友;相较于想要在1 年内完成50 本电子书、上5 门课程,不如专注在完成1 门课、一本书?

针对这点,我也深有同感。

之前,我也觉得年度目标就是应该要面面俱到,我的「理想生活」既然已经有个大致的轮廓,我应该要赶紧订下各种目标去尽早「实现」它啊!但我后来渐渐发现,定太多目标,实现的只有自己当下盲目的满足感。

目标是用来实现,而不是用来炫耀的,定那么多目标,真的能够实现吗?

最近听到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他说: 「行动是信念的证明Action is evidence of the belief.」

一开始,我的2022 年度展望里,包含了「至少创作100 篇文章」、「开启自己的podcast 频道」、「完成人生初半马」、「通过日检N2 ,到日本自助旅行(当然这要看疫情)」,但我还觉得不够!

至今,日更来到第3 周,我深深地感受到,如果这些都能达成,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最后,送上Robin 分享的最后一段话:

好好投资你的3 大资产, 「专注力」、「精力」和「意志力」,
你可以创造出让全世界称为「世界级」、精彩璀璨的作品!
Invest the trinity of your assets, your focus, your energy, your will power, and they will allow you to birth the art into the world, which will allow the world to call you world-class.

不想再对自己失望?那就把握好底下4 大关键!

1️⃣ 90/90/1 法则
2️⃣ 打造你的「专注圈」

3️⃣ 谨慎选择你的「人际圈」
4️⃣ 落实「极简主义」

期许在2022 年,我们的生产力都可以「翻倍」,我们的目标都可以实现,我们的人生不再失望!


谢谢你一直看到这边,希望以上这篇分享,可以带给你一点点启发^^

我是Dr. J ,你的#成长实验室

如果想看到更多我的分享,

欢迎追踪我的IG: Dr. J 的成长实验室

或Medium: Dr. J 的成长实验室|阅读x 行销x 永续

有任何问题或想法,也欢迎在底下留言让我知道!

我们下篇文章见!


参考资讯:

https://youtu.be/cliNNEBZFp0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sa066082

https://biic.ee.nthu.edu.tw/blog-detail.php?id=25

《原子习惯》

《从1% 的选择开始,去做你真正渴望的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