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自語 | 關於嫉妒心
對我來說人的本能其實非常醜陋,我承認我也是。
是朋友“圈”还是阶“层”?
前几天做了个决定,停发朋友圈。让我做这个决定的是最近微信朋友圈收到的回复。忘记是谁讲过的了,说一个男人年轻时候往往都是热血的左派,而步入中年后,就容易变成一个右派,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如果现在真的还有定义左派和右派的话,我觉得我是。不自觉的喜欢在朋友圈发一些对时政的看法,大多是批...
移民生活之九:朋友
上次談娛樂,已經想順便一提朋友這個因素。不過後來覺得可以自成一章,於是便有這篇。
別人的看法,好像沒那麼重要...
別人對你的看法,你看的多重?反觀,別人對你的意見,又看的多重?如果你的意見對別人來說其實沒有這麼重要,為何你要讓別人的意見來影響你的人生?
“你为什么支持弦子?”、女权主义者日常情感劳动与朋友圈管理
依照他们的逻辑,在公正的中国司法使他重获清白之前,朱军由于身处国家体制而不得发声、忍辱负重、失去工作。换言之,在“朱军胜诉”的这块,他们相信中国司法,而在朱军“忍辱负重”的那块,他们似乎不认为中国是法制国家,朱军——体制内人士——可以在没有(他们认为的)证据的情况下被撤职,丧失接受采访、为己发声的基本人权。
你會不會和跟自己性格完全不一樣的人交朋友?芷汐:看情況
性格不同,交朋友才有趣
「生活」一个人“圈子”的重要性
所谓朋友圈,可以理解为:以个人为中心,与自己有交际的人的一个社交范围。就好比我们的微信就组成了一个个朋友圈。社交赋予人类的意义可不少于吃饭喝水,即便是从原始时代开始就是存在“圈子”的,那时候因为有圈子人类文明才会诞生。时间拉回今天,圈子的重要性其实在我爸妈的身上能够很明显的看到。
你懂得分辨客套與真心嗎?芷汐:都一樣,最主要是挑人
最主要還是挑人吧,客套vs真心都不重要了
交友圈看出你的未來
中國有句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邊最親近得家人或朋友們,往往是花最多時間一起相處的,不知不覺就會模仿他們的一舉一動,如果是模仿好的行為就算了,萬一是連壞的行為也模仿起來,那就糟糕了!這跟我之前聽到的一個理論很像,我覺得說的滿有道理的,就來分享給大家:))5人平均理論它的概...
你还在发朋友圈吗?
真的非常惧怕来自熟人的凝视
床舖依賴症
有一種人,明明睡了很久很久,精神很充足,一早起了床,但就是不願意下床,這種人可能得了床舖依賴症。床舖依賴症(Clinomania)由希臘文Clino(床)和Mania(成癮)兩個架組成,用於形容除了無法起床外,還有沉迷於躺在床上的人。這些人慢慢變得缺乏社交﹑運動,情緒也會愈黎愈低落,造成惡性循環更不願意起床。
我的盆友圈2020年6月“合订本”
续《我的盆友圈2020年5月“合订本”》 时间的每一刻都容纳了之前的全部时间,是否可以这么说?至少这一年的6月让我有这样的感觉。我感觉6月初包含了之前的31年,而6月底则包含了之前的23年。31年不用解释,23年连我自己都有点奇怪,因为我不是HK人,这座城...
我的盆友圈2020年5月“合订本”
续《盆友圈的武废时间线(2020年1-4月)之四月》 此前做过一组2020年1-4月的“盆友圈合订本”(又名“武废时间线”),觉得很难再遇到如此匪夷所思的几个月了,应该把那段时间保存下来,即使仅仅是一鳞半爪也好。然而刚过了没多少天,我就又有了同样的冲动:...
人都是自己愿意成为奴才的
记得看记录片《海豚湾》的时候,有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大体的意思是说,海豚是会自杀的。如果有一天,它觉得承受不了它所受的折磨,它就在水中不再呼吸。就会溺水而亡。当时非常震惊。后来还专门查了相关的资料。提起海豚的事情,却是说一下在疫情当下中外政府的口水仗之间,朋友反目的一个小事情。
「超实用」万能狡辩宝典
注:本文所述内容为网络时代水军的智慧结晶,威力无穷,切勿随意使用,极易产生依赖并逐渐丧失逻辑。1.偷梁换柱 这一招可以说是狡辩的精华,可谓是狡辩界的降龙十八掌。此招式千变万化,又包含数个套路,基本一出手就可以瞬间击倒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敌人。要义:我要回答的不是你问的问题,是我想象出来的另一个问题。
是在下輸了,我為自己向TA道歉
這是一篇反思文。我發的朋友圈,被一個朋友截屏發朋友圈罵了。哎,真是防不勝防啊,明明已經屏蔽了那麼多“護旗手”的朋友,還是有漏掉。朋友圈內容和爭吵過程,我不想放上來。大概意思,就是我認為中國疫情以來的態度和做法很下作,最近又開是污名化回國的人,說他們是“ 回國投毒 ”,我很氣憤。
Leslie碎碎念 2020.02.16
1.圈子/环境 -接触感兴趣的圈子 曾经觉得自己想的东西太过正经严肃,不够有趣。后来接触了心理学,法学,社会学,人类学相关学科,关心自我探索,关注人类的小伙伴们,打开了新世界,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正常的被讨论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如果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好像有些不一样,不被身边人...
不开心的人不发朋友圈
逃不过的社交压力微信之父龙哥说:朋友圈就像一个广场,每个人每天带着“社交任务”来到广场,看到不同的话题就过去看一眼互动一下,互动的人都是彼此认识的人,一个话题来后再去另一个,这样一趟下来,“社交任务”就完成了。可当广场里,不同人发起的话题排列在一起,就不只是“通知的动态”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