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14 are following
44 articles
采郁

The fin.在傍海的夕景下,用音樂暈染忘返的遊子-浪人祭後訪

󠀠要說日落與海邊, The fin.絕對會是最合適表演的樂團,今年浪人祭滿足了時間和空間條件,加之酒精催化下,讓演出如夢幻ㄧ般,暈染在忘返的遊子們心中。成立於2010年日本兵庫縣的雙人獨立樂團,從原先四人團體,幾經變動,目前由主唱兼合成器的Yuto和2017年鼓手轉貝斯手的Kaoru(中澤)先生組成。不過音樂祭上他們把編制擴展到了六人,特別加入keyboard手和薩克斯風手,豐富演出形式。

采郁

秋山黃色來台忘我演出,用音樂打破語言隔閡-浪人祭後訪

千囍年代出生的人,多少都有被日本動畫勾起內心波動的經驗,還記得當年幾部被列為「神作」的動畫,如今依然靜靜待在創作者心底,前仆後繼地創造更多被稱為經典的作品。而這次透過浪人祭簡單採訪了秋山黃色,好似動畫裡走出來的人物。二十來歲的他自2017年底出道,不到兩年便入選日本Spotify「Early Noise 2019」,看好他當年(2019)有望成為日本國內大有可為的新人歌手之一。

采郁

音樂專訪|用音樂走慢了時間,情感念舊釀成共同語言-專訪溫蒂漫步

也許音樂會走到自己適合、喜歡聽的位置,是因為人的念舊,沒有好壞之分,縱使有些東西隨著技術進步而被迫淘汰,我們卻仍希望複製、仿擬那份情懷。溫蒂漫步之所以走了出去,代表著這樣的音樂是被周圍國家所認可,證明不只有我們念舊、喜歡待在迷幻、夢幻的氛圍中。

采郁

音樂專訪|重新找到自己的靈魂,自然不再躲藏-專訪LINION談《HIDEOUT》

美的地方總有時間限制,縱使在同一個地點,夕陽下去再上來後又是不一樣的景色,於是把大量精力放在放鬆的事情上,比如親近大海、刪減著複雜的編曲,最終甚至刷著一把吉他、一道聲音便誕生一首作品。他是LINION,如果你也是位願意偶爾把時間交給生活的人,估計聽了會從此愛上他的聲音吧?

采郁

音樂專訪|有恨才有根,槍響之下絕無完人-專訪榕幫談專輯《根》

在這個可能逐漸失根的土地上,國家、社會,乃至於世代間的不解,正對著每個人,拋出這道「自我認同」的問題。《根》是一張找尋存在、追尋自我認同的專輯,以不那麼嚴肅的口吻描述社會環境帶給自己的感受,內心因親情、感情與世界產生的拉扯,到那一聲槍響後,以喪葬文化切入,開始思考關於存在的問題。

采郁

音樂專訪|森林的盡頭,是群星映照的寂靜海-專訪Theseus忒修斯

森林是過程,終點是海。持續不斷的吉他樂音,昭示著這艘「忒修斯之船」不走以往身處星際,充滿電氣氛圍的路線,反倒靠岸走進山林,體會翔煜所說的「人在社會當中就像一座森林」,把原先待在各自生態圈中生活的人們,引領到了海口,陪伴他們面對更多未知的挑戰。

采郁

音樂專訪|迢迢千里、綿綿細織,用真誠的心譜出琴瑟和鳴的曲子-專訪潘嘉麗Kelly feat.游政豪

2007年,潘嘉麗結束第一間唱片公司合作,準備轉身回到她擔任歌手前的空姐崗位時,姚謙專程搭了前往新加坡的飛機,帶著她來到台灣發展;同年,游政豪老師進入華研國際音樂,正式開始他音樂工作者的生涯,幾年後,用《給我一個理由忘記》專輯,將A-Lin推上天后之位… 13年後...

采郁

音樂專訪|一個善於說故事的獨特嗓音,用聲音飛進你的宇宙-專訪徐靖玟

十年前,Justin Timberlake當時正以回歸樂壇之姿,於2013年3月發行屬於他的第三張專輯《The 20/20 Experience》,其中這首〈Mirrors〉副歌唱道:「Cause it’s like you’re my mirror./My mirro...

Faker冒業

專訪待囚香港推理作家子謙:寫小說最重要是規劃和品牌經營

香港推理作家子謙目前已因暴動罪判刑3年9個月,這是他認罪還閘前的訪問。

采郁

【專訪/歌手專題】aDAN薛詒丹:在與自己漫長的試探後,發起一場找回聲音的溫柔革命

爵士與和聲,兩件她曾極力爭取過,並帶著她到往更高的藝術殿堂,一個讓她得以挑戰各種金曲,唱出台灣人少有耳聞的韻味;另一個則帶她走上世界及各大知名歌手的巡迴舞台,然而她都選擇停下腳步、回望過去,才發現自己把唱歌當作工具,唱著別人的歌、擔任一場場表演的輔助,像是位「失語者」。

世界走走 seh seh

234 | 為妳寫史:專訪《她的世界史》琳達.柯利

「我一直很想寫一本傳記,不是首相、將軍這類大人物,而是一個女人的故事。」

采郁

【專訪/歌手專題】林禾 LH:世道艱辛,卻仍堅持做出純粹的音樂職人

一塊樸石,從發掘到綻放光芒要經歷些什麼?打磨、拋光、上蠟,簡單六字卻蘊藏了深厚不易的工法,於是我們常以玉石做為砥礪人經過考驗,最終熠熠發光的樣子。了解了這位創作者過去的故事及經歷後,發現他正像是準備綻放光采的玉石,在樂壇深耕近十年,終於要迎來他走向台前的機會。

Dennis Tseng

【專訪】不喜歡寫字 Steven 用程式碼說故事

他是 Steven,雖然目前頭銜掛著資料記者,但平常不只寫新聞,也負責網頁工程,稱呼自己「記者工程師」(journalist engineer)。

采郁

【專訪/歌手專題】沈安:幻想中的實踐家,現實中的囈夢者

夢,是專屬於自己的潛意識空間,由於以主體經驗為主,有著一定的神祕感,被各種科學、神學角度等進行解析。綜觀夢的聯想,可能與當下情緒有關、與本能慾望有關,更與自我實現有關…… 認識沈安前,看見他在網路上發起的白日夢活動充滿著童趣與無理頭,但他的音樂卻又是如此沉重而深刻自省。

澳門學16號

中央官員:「不存在所謂全面收緊「兩制」空間問題」|《論盡》精選專訪系列

中央對香港採取的措施最重要的有兩項,一是制定香港國安法...二是修改基本法...有哪一項措施搬來澳門?沒有。

閱讀筆耕

閱讀筆耕|Tether(USDT)技術長獨家專訪|小編私藏筆記

「 Tether 是為所有生處在發展中國家、無法安心使用銀行的人所創造的,不是為了華爾街而存在。」Paolo 說。

旅讀從心

《後綴》採訪寫作營 ~ 讓每一顆學習的善心,裝上飛向世界的翅膀

《後綴》採訪寫作營(A組): Hugo 雨果 x 旅讀從心

旅讀從心

Matters 活動 ~ 《後綴》採訪寫作營訪談初稿

首次參加 Matters 的活動,既期待又興奮!這篇錄取訪綱,已取得受訪者同意,待陸續訪談挖掘,期待完成品出現。

閱讀筆耕

《後綴》採訪寫作營,訪談初稿|我所知者,便是我一無所知

本文是《後綴》寫作營的錄取訪綱——就以從他的暱稱作為切點吧,直入這位 Matters 市民的記憶深處⋯⋯。

獨立書店不Do書

南崁小書店:一間像家的書店

南崁小書店結束營業前獨家專訪。「像家一樣的書店。」這是我們在與書店常客閒聊時,她對南崁小書店的定義;這和才剛認識書店不到2個小時的我們不謀而和。一見面就有好吃的紅豆餅,聊天的過程中我們和店主夏琳的笑聲迴盪在整個空間裡,像極了一群人在客廳聊天的模樣。這場離別來的突然,或許從來沒有人想過,有一天我們要笑著,說再見。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