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學
此标签目前无人主理
9 人关注
19 篇文章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著名神經科學家艾利澤.馬斯利亞的研究被質疑造假,會造成什麼影響?

目前科學家對阿茲海默症與帕金森氏症的理解是什麼?不論是造假、誤植、需要更正,可能會造成什麼影響?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研究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機制與藥物的專家釋疑。

羊藥師好營羊

保健食品:魚油

魚油是什麼、作用、適合族群、不同病患用法

牧羊人日誌|畢查

又分心了嗎?如何讓大腦🧠保持專注?

在Matters上的第一篇文章,來聊聊「專注」吧!

冰沙少糖

【書籍分享】《誰偷走了我的記憶?Where Did I leave My Glasses?》

記得幾年前我對記憶力和大腦方面的知識感興趣,到網站搜尋也看一些相關的文章,但總感覺看得零零碎碎,所以最後還是決定自己買本書來閲讀。但我買了回來后就一直被我擱在一書櫃裏,最近我在整理書櫃時無意間發現了它的存在。看書名又燃起了我對這本書的好奇心,就拿出來閲讀啦。

相关标签

  • 讀書
    3781.8k
    心理學
    267739
    情緒
    284576
    目標
    146502
    焦慮
    152259
  • 理性
    6394
    專注力
    3448
    兒童發展
    711
    科學哲學
    1618
    兒童成長
    1317
返回全部
YulinaHuang

看影片學習的確有目不轉睛的效果

之前曾經探討過為什麼遊戲學習無法真正幫助我們學習,不過新科技帶來的學習工具不是只有智力遊戲或各種宣稱能夠訓練認知能力的遊戲,影片或是虛擬實境(VR)都是學習的新興手段。比起靜態的書籍或教材,會動的影片似乎能大大的吸引我們的注意力,甚至目不轉睛的一直看。

YulinaHuang

利用新奇效應幫大腦升級吧

有些人喜歡在家裡放置香氛,他們覺得這樣可以聞香醒腦或是撫慰心靈,真的是這樣嗎?想想當你聞到自己從來沒有聞過的氣味,是不是會突然一驚,將注意力都放在那個氣味上?許多香料都有鎮靜神經與安撫心靈的功效,紐約的地鐵站就曾經為了減少車廂暴力派出巧克力餅乾香味。

YulinaHuang

情緒愈強,記憶就愈深

學習從來不是立竿見影的一件事,而是緩慢的一道過程,需要慢慢熬煮加上細細咀嚼吸收才確實學習到了新知。雖然終身學習彷彿已經成為新時代顯學,可是真正學到新東西的人卻少之又少,原因就在於多數人都想要事半功倍快速學習的方式,但事實上不存在著這樣的門路,那麼究竟要如何才能加深印象促進學習呢?

YulinaHuang

意象訓練是有效練習的神助攻

意象訓練對於許多運動員和音樂家都是極為重要的一個訓練環節。意象訓練指的是在腦海中演練我們曾經實際進行的訓練動作,目的是幫助我們替必須實際執行的動作做好準備,例如為了學習如何操作某個你喜歡的體育項目的動作,你就可以在腦海裡想像自己正在做這個動作,以此作為練習。

CurtisChan

心理學|現實與戲中的失憶有沒有不同?記憶和海馬體有甚麼關係?

失去記憶的人在影視作品中通堂呈現完全忘記自己是誰的情況,真實個案又是否一樣呢?記憶這個概念在心理學中是永恆不衰的研究題目,今集透過以遊戲動物森友會來介紹一些記憶相關及海馬體理論!今次試一試crossover動森加心理學,看看大家的感覺如何。

凌醬ling

【優化你的2小時】The First 2 Hours -好書推薦

好書推薦-優化你的2小時 作者:Donna McGeorge 唐娜·麦吉奥 譯:張萌你有了解過自己大腦運轉的最佳時段是在什麼時候呢?你常覺得自己注意力不足?喜歡同時間做多項事務嗎?你曾停下來想過:現在是我做這件事的最佳時間?這是我應該做的事嗎?

AliceLai

為什麼興奮時候可以壓抑裸奔的衝動?/EQ系列(1) — 感性與理性的平衡

這一系列文章是我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所整理的精華。本書作者Daniel Goleman是一為心理學博士和作家,並擔任紐約時報「大腦與行為科學」的記者長達十二年。本書出版時可為風靡全球,曾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長達一年半之久,也被翻譯成了40多種語言。

Munir

閱讀 | 學習如何學習:給青少年的大腦特訓課

Learning How to Learn: Coursera 4.9 顆星好評的熱門線上課程,教授如何高效率學習。本書由芭芭拉‧歐克莉 Barbara Oakley(工程學教授)、泰倫斯‧索諾斯基 Terrence Joseph Sejnowski(神經科學教授)與阿利斯泰爾‧...

大地樸人札記

挑戰Deja vu (似歷其境)的奧秘|#我做過的特殊的夢 (一)

Deja Vu如果不是腦部系統故障,那會時空穿梭遊歷嗎?念大學的時候曾偶然閱讀一篇神經科學(Neuroscience)的學術散文,內容焦點為Deja Vu,指即便是第一次看見或到達某場景,卻瞬間有曾親歷其境的感覺,文章採科學角度剖析,把此現象歸究為腦部的神經元及信息處理的不協調,引發錯覺以為是記憶中存在的畫面。

物治貝克

沒有受傷為什麼會痛? | 你摸不透的 神經 症狀!

我在臨床工作這幾年,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老師,我來這裡做這麼久怎麼還不會好」他們通常是肩頸痛、手肘痛、臀部痛……之類常常被診斷成肌肉發炎、韌帶扭傷等等的症狀。但畢竟健保體制下的醫療院所沒有這麼多時間讓我們評估病人狀況,很多時候治療通常是熱敷電療疼痛部位,最多是加上超音波跟雷射。

AliceLai

學音樂可以讓我一目十行?/音樂專長對單詞接收之神經運作影響論文摘要

前言腦神經科學的領域以存在許多研究音樂家們的例子,例如:「早期的音樂訓練會影響大腦的體積、結構和連結 (Munte, Altenmuller, Jancke,2002; Munte, Nager,Beiss,Schroeder, Altenmuller,2003...

AliceLai

音樂訓練如何正向的影響孩子的學習 — 從自我獨白到默讀

我在音樂訓練vs.語言發展這篇文章中有討論到,音樂訓練能夠刺激顳橫迴 (Heschl’s gyrus)神經元的增生,進而使兒童該腦區變得更發達。也提到顳橫迴不只在語言學習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科學家們也在研究中發現在進行自我獨白時,此腦區也會被激發。

AliceLai

音樂教育的角色突破 — 音樂訓練vs.語言發展

環境刺激對大腦的影響各位一定都有聽過這樣一個辯論 — 「究竟人的特質是天生的?還是是受環境影響形塑的?」這個問題困擾了科學家們許久,但是從教育的觀點來看,「後天環境的刺激到底能否影響孩子的發展?」這個問題才是我們所需要關切的重點。Photo by Ricky Kharawala ...

大學術革命GAR

科學的文法-各章要點

科學的文法第一章 “入門-科學的範圍和方法” 科學的範圍是在所有可能的知識分支中確定真理。沒有任何調查領域超出科學的合法領域。在科學領域和哲學領域之間進行區分是一種混淆。科學方法具有以下鮮明特徵: (a)仔細準確地測量數據,並“觀察其相關性和順序”; (b)借助創造性的想...

劉彥方

瀕死經驗與靈魂

[ 本文的簡短版本已在2016年第XIV卷第二期的《中外醫學哲學》期刊物中發表。]瀕死經驗與靈魂 — 回應關啟文劉彥方香港大學哲學系2016年10月 有很多人經歷過瀕死經驗,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如何解釋瀕死經驗,眾說紛紜。如果這些經驗確實證明靈魂的存在,這會是個極為重要的發現。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