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五艘美國航母遊西太:媒體的驚世之筆
分析了媒體對於美國航母在西太平洋部署的誇張和不專業報導。文章指出,媒體忽略了航母維修和更換的常規操作,誤將這種情況描繪成為「常規部署」。此外,文章還批評了對美國後勤能力的誇大以及對亞洲盟友軍事能力的低估,特別是日本和韓國的防衛力量,並強調了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
中央山脈以東
中央山脈以東是流浪,以西是回家。
75 | 红色圣女米歇尔与巴黎公社的太平洋原住民遗产
巴黎公社失败后,公社领导之一,女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先驱,“红色圣女”路易斯·米歇尔(Louise Michel)被流放到南太平洋一个偏远的、蚊虫肆虐的小岛上——在那里,她重新找到了她要支持的自由战士。知名左翼记者、剧作家保罗·梅森(Paul Mason)试图在新喀里多尼亚(New Caledonia)寻访她的足迹。
模型盒玩|「日本帝國陸軍-五式陸上戰闘機」大東亞上空的旭日鐡翼
大家好,我是馬卡洛夫~~ 暨上一次開箱帝國海軍零式戰機,時隔許久後 終於要來開第二盒模型啦~~~~ 這盒模型被馬卡塵封了許久,要不是最近整理家裡,不然根本忘了它的存在呢!今天要來介紹的主角就是: 日本帝國陸軍「五式戰鬥機」!!開箱~開箱前先來簡單介紹一下飛機吧!
模型盒玩|「日本帝國海軍-零式艦上戰闘機五二型」太平洋戰場的最終章
今天來開箱太平洋上的傳說!
抵岸多年|海獸
在我這入山入海卻又不懂山也不懂海的都市代謝物看來,牠才不是魚,牠根本就是條海獸。魚是給人吃的,後者則不然;海獸生來便具有著吞吃人的性質及慾望,得要脫離大洋、殺掉後,才會成為魚,才能讓人吃。而牠仍在掙扎,還沒死,海獸的獸性尚未潮退。
難忘的味道|我在太平洋的家
我是太平洋的女兒。我住在花蓮。哼著小曲,提著我的帆布袋,一路輕快地來到海邊。海灘上,不同於台灣西部海岸的沙灘,這裡的海岸邊是被打磨的光滑圓滑的石頭,每一顆都不一樣、有黑色、有白色、或是灰白相間,有圓有扁,踩上去很舒服也不會受傷。太哥哥陽像是在跟我玩捉迷藏,偶爾露出腦袋,吸引我的目...
亞洲人?歐洲人?
這主要是針對Boris Groys的文章〈歐洲與歐洲的他者〉(收錄於《藝術力》)裡對歐洲意識的敘述而衍生的問題。
南洋廳、南方想像、南進台灣
本文從「南洋」作為地理名詞的歧異出發,再談及日屬台灣攝影中的南方想像與《南進台灣》這部國策紀錄片,從中分析日本帝國迥異於西方的殖民結構。
【生活】留學?打工?關於紐西蘭必知的基本知識
如果說北島的美景已經足夠讓你嘖嘖稱奇, 那南島的肯定會讓你下巴跌到腳趾頭
【情書】布條信息:帶你去花蓮
這幾天我去了一趟花蓮,那是台灣東部的一個小城。市區極小,長6公里寬1.5公里,廁身擠在山與海之間的縱谷,把山與海拉得無比貼近。我曾經在這個地方生活過兩年。我讀書,也教書。兩個學校很近,附近有個海灣叫七星潭。七星潭不是潭,是個海灣。只是因為地形的關係,遠遠看過去像一個池潭。
美國重建「第一艦隊」部署印太海域?找得到新基地的選址嗎……?
(本文以書面中文創作,輔以香港粵文) 雖說美國近日,不論在本土抑或全球各地,關注的都仍然是總統選戰的問題,但美國不會因為選戰而停轉,亦正是在這時段,上任不足半年的美國海軍部長 Kenneth Braithwaite 提出海軍建立一支新艦隊,以管轄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海域 [1]。
台灣以東
剛睡醒的山巒、平原、每寸土地 一絲不掛,清澈無比。沒有漣漪的水池 誤以為一個空間允許 2 個世界同時存在。早晨,東邊升起的太陽把太平洋水氣也帶來了 大家一起開 party 聚集成朵朵棉花糖。山間一至高的棉花糖在烈陽高照下越發厚重 看來這片土地即將得到滋潤。
索羅門群島斷交採訪後記:島鏈破口上的科學家、漁工和二戰遺址
(本文原載於台灣的「中國地理學會」平台,圖文並茂版請點擊鏈結)(關於太平洋島國在疫情中成為強權外援戰場的動態,端傳媒會員可參考這篇報導) 2019年9月底,台灣與索羅門群島斷交後五天,我搭乘紐幾內亞航空(Air Niugini)在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
來自美帝的善意與夏威夷的新鮮空氣:美軍的《Indo-Pacific Defense Forum》雜誌
十年前在馬祖當兵的時候,有天在連上辦公室撿到一本美軍太平洋司令部(US Pacific Command)的宣傳雜誌《Pacific Defense Forum》,覺得如獲至寶。當時我讀到最後的版權頁發現,欸,他說只要是軍人都可以免費訂閱耶。
想看海
中午,同樣來不及在12點前把手邊的工作結束,像這樣總是幻想著自己能在甚麼時間之前把手邊的事情告一段落好好出門放鬆充電的規劃,幾乎沒有一次實現,但也從來沒有一次放棄希望。太急著想要把眼前的任務像自動販賣機一樣,投入時間的硬幣,立刻就會聽到物品掉落的聲音,然後可以取出冰冰涼涼現成的成果,只不過多半是卡幣的情形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