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留學?打工?關於紐西蘭必知的基本知識
今天棠菓屋想要簡單地介紹紐西蘭這個美麗的島國
紐西蘭 New Zealand
紐西蘭, 又名新西蘭, 英文名為New Zealand, 毛利名(本土語言)Aotearoa, 是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的主權島國, 位於澳大利亚的東南部.
不知道紐西蘭在哪裡的朋友們可以看看下面這個世界地圖喔:
紐西蘭分成了北島和南島. 两岛以庫克海峽分隔.
紐西蘭的首都是位於北島偏南部的惠靈頓 (Wellington),也是出了名的 "風城" (因為風實在是太大了! 我還曾經被吹得在馬路上跌倒!). 基本上在惠靈頓是用不了雨傘的, 因為你會連同雨傘一起被吹著走.
位於北島另一座, 也是我現在所待的城市 - 奧克蘭 (Auckland), 是常被誤認為是首都的一座大城市. 它是整個紐西蘭裡最大的城市, 是個商業城市, 大概有1.5million人口, 就已經佔了紐西蘭總人口5 million的30%了. 有許多的的國際公司, 本地的大企業公司甚至是國際機場都是位於奧克蘭的.
在北島還有電影"魔戒 (Lord of the Ring)"和"哈比特人 (The Hobbit)"電影系列的取景小鎮 - 馬塔馬塔 (Matamata); 以及整個小鎮充滿硫磺味的, 以溫泉而聞名的小鎮 - 羅托路亞 (Rotorua).
如果說北島的美景已經足夠讓你嘖嘖稱奇, 那南島的肯定會讓你下巴跌到腳趾頭 (抱歉有點太誇張了).
最著名的當然是我們南島的遊客必去小鎮 - 皇后鎮 (Queenstown), 整個小鎮上,無論你站在哪裡都能拍出美景照; 還有正在重建(因為2011年的大地震)但是還是非常漂亮的基督城(Christchurch); 以及英國蘇格蘭古典氣息濃厚的小鎮 - 但尼丁 (Dunedin).
紐西蘭真的有太多漂亮的旅遊景點和小鎮了! 有的hidden gems也只有本地人才知道呢.
紐西蘭的文化
除了國旗, 紐西蘭有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標誌/事物如下:
- 國鳥 - 奇異鳥 Kiwi
- 國花 - 银葉蕨 Silver Fern
- 國家體育 - 橄欖球 (Rugby), 國家隊名為"All Blacks"
- 奇異果Kiwi Fruit (包括金色奇異果Golden Kiwi)
- 本地原住民毛利人Maori的吊飾的圖騰設計Hei-tiki, 以及舞蹈Haka
- Koru - Silver fern的一種呈螺旋型的葉子, 常被用作於毛利人的藝術品中
- Pavlova - 代表紐西蘭的甜點, 一種蛋白糖霜蛋糕 (甜點竟然可以被列入國家的代表物, 以後可以另外再寫一篇關於這厲害的甜點)
紐西蘭的一些本地用語:
- 紐西蘭的人自稱自己為"Kiwi", 並不是說他們自己是奇異鳥或奇異果
- 紐西蘭人打招呼後,常常會問一句"How are you?"或"How are you doing?", 即使是對待陌生人
- 紐西蘭人有很多種方法來說"好的"或"沒問題" ,包括 "Cool", "Sweet"或 "Sweet As", "Yup", "All good".
- 在道謝的時候, 紐西蘭人會用"Cheers" 來代替"Thanks".
- 紐西蘭人會把 "e"發音做 "i"的音, 比如說鋼筆Pen,他們會唸成 "Pin".
這些本地用語是不是非常地有趣呢? 大家也可以在文章底下留言告訴我你們住的地方有的有趣的本地用語吧!
紐西蘭的氣候
紐西蘭是個四季國家, 由於位於在南半球, 所以這裡12月並不是冬天喔.
紐西蘭的四季分別是在:
春季: 9月 - 11月 夏季: 12月 - 2月 秋季: 3月 - 5月 冬季: 6月 - 8月
雖然說是有冬天的國家, 但是在北島並不會下雪, 只是會溫度下降. 在奧克蘭的話, 白天最低可達5-7度, 半夜可到零度或零下(通常在被窩裡所以還好). 南島的話, 冬天會下雪, 而且溫度也相對的更低.
在紐西蘭要注意的是,防曬一定一定一定 (重要所以重複3次)要做好! 為甚麼呢? 因為紐西蘭上空的大氣層破了個大洞! 這就是為甚麼在紐澳兩國患有皮膚癌的人很多.
時差的話, 冬季和夏季是有所不同的喔. 夏季這裡會有夏令時 (Daylight Saving). 簡單來說就是把時間調快一個小時, 讓白天變得長一點 (大概晚上9點後天才轉暗).
夏令時大概會在每年9月開始, 然後隔年的4月結束. 所以在夏季 (Sep - Apr)時, 紐西蘭會快馬來西亞/台灣/中國 5 個小時; 而在冬季時, 則快4個小時.
今天棠菓屋就暫時先把紐西蘭介紹到這裡啦. 有機會, 待疫情結束後, 大家一定要來紐西蘭遊玩呀!
References: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