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漫读(35):何为则民服? — 孔子主要就是教如何维护统治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为政第二)。
哀公是鲁国国君,“哀”是后人给他的谥号,对他一生的评定。谥法上说,“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总之就是死得早没有什么作为的意思。但鲁哀公活得也够长的,生卒年为前521―前468年,53岁死的。估计是他太碌碌无为了,活得长也只能给个“哀”的谥号。
哀公就向孔子请教:“怎么做才能让百姓乖乖听话,服从我的统治?”他这么问,肯定是百姓不怎么驯服,对他的统治有所不满,为此而感到焦虑。
孔子就回答到,“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置在徇私的人上面,老百姓就会服从;把徇私的人提拔起来,放置在正直的人的上面,老百姓就不会服从”。“曰”字前面加个“对”,表示提问者的尊重。“举”,提拔;“直”,正直;“错”,放置;“诸”,之于;“枉”,不正直,徇私。
类似的表述还有,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颜渊第十二)。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置在徇私的人上面,就能让徇私的人行为合符正直之道。
孔子这个问答不是个一般化的问答,比如“为政以德”;而是很具体的一个措施,就是如何用人。孔子主张德政,德政有很多方面,而用人只是其中的一项。可能是哀公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差,用人不当,孔子就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
古今中外通行的用人原则是“德才兼备”,而孔子这里呢,只强调德,要提拔正直的人,而没有说要提拔有才能的人。这也不意外,孔子更看重德而不是才。但如果提拔的人仅有德,而无才,纵然有公正之心,也无法明断是非和高效地处理政务,也会让百姓不服。将无才之人放置于有才之人上面,也会让有才能的人不服。
哀公这一问也反映出他的统治目标,那就是如何稳固统治,保持自己的权力。而不是将改善百姓的生活和社会公正当成统治的目的。而孔子及儒家也总是从帮助君主维护统治的角度出发,来为统治者建言建策。孔子要求统治者要善待百姓,但那不是他的目的,而是手段,认为这样才能维持和稳固统治者的统治,维护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