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業合作另闢蹊徑:海外的人可以為獨立書店做什麼?

IrisChen
·
·
IPFS
·
最近閱讀的電子書

2020年在讀墨上讀完290本電子書,實體書25本,一年讀300+本書,創下了我個人的閱讀紀錄。2020年工作計劃從年初就被疫情打亂,臺灣書店/讀獨書店的策劃和文案雖然完成80%(在此先謝謝多位鼎力相助的編輯和作家)也在5月份時宣告暫停,開始商談的異業合作計劃也無法進行下去。本來就愛書成痴,既然被按下暫停鍵,索性就一頭埋進書堆裡,把過去十幾年沒有認真關注的中文書籍、新作家著作,和這一年出版的新書,狠狠地吃個夠,也算是另類的苦中作樂、逃避現實。

去年11月份,為了抵制Momo平台圖書促銷66折優惠活動,臺灣的數十家獨立書店串聯於11月11日歇業一天以示抗議。本來覺得人不住在臺灣,沒有立場多嘴多舌,但是既然Matters上立了#1111 書店話題標籤,又被@fide 點名召喚,好像必須得說點什麼,多少有點壓力。Matters上愛書愛閱讀的書痴甚多,看各家的讀書筆記和書評就知道,作者和出版業界能人也不少,那輪得到我說嘴?不過既然專案計畫之一是在海外推廣中文書籍,特別是臺灣獨立出版聯盟的出版品,也願意在此分享一些經驗和願景。

這是我在Matters發表的第100篇文章,也是2021年發表的第一篇文章,是為記。



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You are what you read)

文字重度暴食者

自小就沈迷於書海,家裡書櫥裡的書,爺爺家的書,外公家表哥們的書,大部份都被我吃完了。小學時代就會自己去郵局用劃撥給出版社付款訂書,零用錢大部份都用來買書了。逛書店時,如果兩本小說都很想買但只有錢買一本,會選字數比較多比較厚的那一本。書嘛,越厚越好,吃起來才過癮(小朋友的邏輯,現在想起來不禁好笑)。書吃了很多,不見得都能消化吸收,也不見得能夠感知作者隱藏的微言大義。不過經典就是歷久彌新,後來人生閱歷深了重讀,自然能體會好在那裡。不再被故事情節輕易拉著跑,反而更有餘力品味文字之美和欣賞人物角色刻畫,以及更貼近作者埋在字裡行間的本意。

另類雜食

平日工作所需,在報章雜誌網路平台上的碎片化閱讀量已經巨大,資訊也比較新,因此私人時間較少去讀功能性較強、「有用」的書,除非想對某個議題深入研究。更喜歡讀文學小說,類型不拘,古典、科幻、懸疑、時代、耽美、玄幻、武俠……也不排斥輕小說、漫畫,讓精神鬆綁,任想像力飛馳,也願意接受大小寶貝推薦的青少年/女讀物,更願意試讀新銳或是並不出名的作家的書。



海外讀者喜歡讀什麼樣的的中文書?

Anything and everything! ?坦白說,我不知道。

這其實是個很弔詭也蠻蠢的問題,逐工作而居的專業人士、可以任意設置VPN的網路世界、朝發夕至的旅遊工具,讓「海外讀者」的形象日益模糊。「海外讀者」的定義或 TA (target audience)的profiling(側寫、描述),幾乎和「華人」定義一樣,光譜範圍廣泛組成複雜,端看你問誰。最廣義的應是能讀中文、熱愛閱讀中文書籍的人,不管種族、膚色、年紀、性別。但是熱愛讀翻譯成其他文字的中文書籍的讀者算不算呢?只能讀簡體字不能讀繁體字的,或是只能讀繁體字不能讀簡體字的,需要區分然後分別對待嗎?

至於喜歡讀的書嘛…………海外書店的銷售統計數字(我認得的愛書人大部份都採取網購或請親友代購搬運。)?博客來金石堂海外讀者購書統計數字?讀墨ReadMoo樂天Kobo亞馬遜中文電子書購書統計數字(能從IP地址辨別估計嗎?)?各地圖書館的中文書籍借閱率(購書小組/購書專員個人的閱讀品味以及預算或許是更強的決定因素。)?還是一堆「免費簡體中文閱書平台」上的海外讀者統計數字(不只一個人跟我說他們讀中文小說從來不花一分錢。)?各地讀書會的閱讀書籍書單?

不定期參加溫哥華圖書館舉辦的中文讀書會,除了共讀指定書籍的討論會,還有由參加者自行分享推薦的書籍,從圖書館員之後整理的書單,就知道每個人的閱讀興趣真是大大的不同。


設立《讀獨書店》的初衷

我在《為何讀獨》這篇文章裡寫過:

讀書需要讀者的腦細胞全力參與,方能領悟,比起看電視或電影要費勁許多。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曾說,書一旦出版,就自有生命,脫離作者而獨立,詮釋權完全在讀者
讀書,能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讀書,是瞭解何謂獨立精神。

我喜歡讀書,也不吝分享,但是我向親朋好友推薦書的經驗和教訓十分慘痛,從客氣的推拖(那是文青才會讀的書。),到直接了當的拒絕(我讀不懂!),到自信滿滿的質疑(讀那種書有什麼用?),甚至毫不留情的奚落(讀書太浪費時間,我都看說書影片或聽《得到》比較快。)(OS小劇場:吃別人嚼過吐出來的東西好嗎?牙齒會退化的。),或是賴皮示弱裝可愛(書字太多了,我都看漫畫。)(OS小劇場:我也愛看漫畫;漫畫也是書的一種啊!),或是直接砸場子(這年頭還有人買書看書嗎?),讓我想死的心都有了。

我在《讀獨:安靜和孤獨的力量》也分享過我對推薦別人讀什麼書的顧慮和不安:

一直認為讀書是非常私人的事,不足以為外人道;每個人的知識庫存量,興趣和愛好都大不相同,告訴別人該讀什麼書,實屬野人獻曝之行徑,小女子不為也。

生平最惹我反感的兩個陌生人,其實都和看書這件事有關。一位是媽媽的同事,在看到初中生的我捧著從圖書館借來的安娜卡列尼娜讀得津津有味時,諄諄告誡我媽媽說我讀的書「不適合這個年齡的女孩子讀」;我還沒讀完,媽媽就把書還掉,氣得我從此看到那位阿姨就不願意問好。另一個人是某位年齡差距頗大的愛慕者,在朋友特意安排介紹的聚會裡,從第一次見面的我手中抽走「沒收」我正在讀的某位女作家寫的書,說那本書不值得讀,然後告訴我該讀什麼書,導致第一次約會的可能性就此夭折,從此我看到他就躲。

但是自從接觸到幾位台灣獨立出版聯盟的出版人和編輯,以及讀到各個獨立書店的精彩故事前年和去年回台灣逛了許多家獨立書店,讓我深受啟發,覺得自己或許也應該盡一份力。多年來我在《好讀》網站以及其它免費中文書籍平台也沒少看書,除了讀了喜歡買正版書收藏,也應該義務做點事來回饋。

於是,才有了在台灣文化節設立快閃書店《讀獨》的嘗試,願景是希望這條鄉間小道,能夠提供讀者和某本書某個作者偶遇的機會,並且因與作者共鳴,引燃他們思想的火花。選書過程中,透過不斷閱讀,也持續鍛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雖然在統計學上毫無意義,或許是時事造成的氛圍,也或許是來參加活動的人的族群傾向性,文化節三天裡,議題硬較具爭議性的書賣得飛快。例如八旗出版社的《木蘭與麒麟》其實是本論文集,但是我個人覺得蠻有意思的,擺上去第一天就賣光了。反倒是某編輯大力推薦、在臺灣賣得非常好的名作家的書乏人問津。書中敘述的異地居住經歷和文化衝突在臺灣讀者眼中或許非常有趣,但是根據來捧場兼探班的朋友(屬於世界各地跑來跑去,愛讀「有用的書」的那類讀者)的試讀感想,書中故事在她看來無非觀察串聯別人的日常瑣碎,不足為奇,作者也沒提供個人獨特的insight 洞察,無法激起她的購買慾。溫哥華作者節的讀者,口味又不一樣,文學作品銷路比較好。

既然店主本人讀書口味另類,喜歡的書和販售的書不一定曲高,但一定和寡,想到這兒我也就釋然一笑。


自助者天助,助人者人助

獨立書店通常店主本人都極有個性和特色,選書也有獨到的方向和品味。我在臺灣時,即使小七就在家巷口,網路訂書拿書方便無比,還是特地跑到某些獨立書店以原價買書,就是尊重和支持經營不易的獨立書店。獨立書店往往是由讀者口耳相傳後被發現的,讀者就是最有力的公關,但是書店也要把握機會傳宣,善用本身的資源和人脈。我是從某位作家的臉書活動公告上的地址,才發現那書店就在娘家附近。雖然我人在海外,還是我告訴父母親友,他們才知道原來市內還有獨立書店,從此多一個去處。

既然出書了,不管你是作者還是出版社,就要想方設法讓讀者知道這本書的存在和價值,用盡一切力量把書送到讀者手上。獨立出版社在資源上可能比較不足,但創意可一點也不輸,甚至有青出於藍的架勢。

我要特別提一下逗點文創結社的陳夏民。除了他本人的創意和透過不同傳宣渠道的努力,逗點的網站架構清晰,每本書下方都有一個「行銷資料夾」,從書籍簡介、封面、海報、文宣品、適合FB和IG大小的電子檔案,一應俱全,你不必追著他要資料。這份貼心,讓想幫他的人特別容易做事。你試過只用iPhone 照出一張沒有陰影也不反光、端端正正又好看的書封面照嗎?(除非你本人美感特佳,又有技術和設備,不然Good luck!)你曾經追著出版社要網頁上用的電子檔案,結果拿到的檔案規格大小不符嗎?如果獨立書店和獨立出版社在出書和傳宣時,能多花一點心思把資料打包整理好,會讓讀者幫忙宣傳分享變成一件既樂意又容易的事。連海報都可以直接從網上抓下來列印分發張貼,多好啊!?

獨立書店還有一項秘密武器,就是書店的(銷售和閱讀)暢銷榜。獨立書店大部份定位清楚,因此書店的暢銷榜頗具參考價值。我曾經比較過小小書房和誠品的年度暢銷榜,發現只有七本書重複。唐山書店的暢銷榜也反應了它客群的偏愛性。

https://www.facebook.com/403714443026338/posts/3785022451562170/

雖然近年來我本人的閱讀習慣是把大平台上的年度暢銷排行榜前20名直接跳過不讀,但如果一本書能夠同時盤據大平台和獨立書店暢銷榜,就至少值得拿來翻一翻,看看合不合自己閱讀口味。



競爭全球化的時代你必須美而獨特

身為資深Trekker(我不喜歡Trekkie這個暱稱),我是抱著相信人類社會終將走向和平,邁向發現宇宙之旅的信念長大的。2020年的一系列事件卻讓我看到,民主不是必然的未來,科技可以為大惡,媒體獨立性不再,資本主義的恐怖和控制力越來越強,離共產極權國家的手段只有幾步之遙,豐富的資源被集中控制在大平台和寡頭手上。

跨領域競爭是常態,而且非常殘酷,有些孩子拒絕長大承擔責任,或沈迷於網路虛擬世界;有些孩子被迫提早長大,急於成功,基本功夫尚未練紮實,就順應潮流和市場口味,汲汲營營建立個人品牌,販賣快速成功學和心靈雞湯。

有些書,真的不應該被出版。我為因此而犧牲的樹木感到不值。

只看到人家一夕爆紅,卻沒有看到人家之前累積數十年的苦功夫,或是獨特的條件和環境;一旦認定「有為者亦若是」,就開始山寨別人的作法,或是教人家如何「山寨」別人的成功模式,即使略有成就,大多沒有永續發展的可能。

物以類聚。

利用優勢,以熱情不斷學習,打造自身的獨特性。懷抱夢想的人特有魅力,當你美而獨特,自然會吸引優秀有相同價值觀的夥伴一起合作。



以自身優勢合作打群架

前兩週聽了一拳書館 (Book Punch)的龐一鳴先生在Matters的線上講座,他書不打折的原則,結合書和農產品的行銷方式,以及不按常規的書分類,都深得我心。書店和劇場結合的形式更是有趣。臺北的PLAYground南村劇場·青鳥·有設計,也是類似的概念。

以我自己的經驗舉例來說,2019年,我擔任理事之一的TSL(Theatre As a Second Language) 和UBC的沸思劇社合辦過幾場活動,最後的成果是《彼時此刻》的舞台劇。其後和FLAME 共同製作,在台灣文化節以 Herstory 呈現給觀眾,是個打破文化語言藩籬,在人性層面上產生共鳴的活動。

過程中我們發現每個人都有故事,也大多樂於分享自己的故事。述說自己的故事,聆聽他人的故事,是對話的開始。

我在驢先生@溫哥華: 《Mr. 驢 2Q20》那篇文章裡寫過:

跟一個人溝通, 要準備和他的整個生命經驗對話」。
而參與戲劇表演,演員必須代入角色,反覆思考,從角色的觀點來瞭解他/她的人生、行為模式、語言表達、和選擇,是一個非常好的「從他人立場來考慮」的練習模式。

TSL的核心成員在2017年曾經改編過台灣劇作家王健任的《拳難 · 拳難》讓沸思劇社演出,大雪紛飛下劇場仍滿座。去年我也向TSL介紹了簡莉穎的《春眠》和《服妖之鑑》,做為以後編劇的參考。

優質的原創劇本和對話,即使只是透過簡單的網上工作坊讀劇本,也會為寂寞苦悶的的心靈,打開一扇窗。如果能因此激勵參與者參加演出或擔任幕後工作,或是寫出原創故事和劇本,就更好了。

在海外的華人,如果生活精神苦悶壓抑,與其匿名躲在網路世界和異議者吵架打筆戰,或問候對方祖宗八代發洩怒氣,倒不如想想如何利用自己本身的優勢,找尋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做些事情。即使只是幾個人的小讀書會,持之以恆也會有所助益。


在《讀獨》和一本書相遇

尋找資源和策劃異業合作本來就是我多年職場生涯累積的強項,深耕社區已經行之有年,媒體玩法也嫻熟,為什麼不繼續利用本身的優勢呢?

過去一年不斷思索,從文化策展人的角色出發,除了在臺灣文化節溫哥華作者節中以快閃書店形式擺攤,或是和當地書店/咖啡廳/茶館/社區中心/其它能人們進行以活動和互動為主的異業合作,還有什麼機動靈活的 「敏捷」形式 (agile methodology) 可以玩呢?

小舅舅曾開過書店,至今也非常懷念在他書店裡消磨的快樂時光。不是沒有興起開一家實體書店的念頭,還特地去買了本虹風寫的《開店指難》研究了一番,也研究了發行通路。在海外賣中文書,通常進書時必須買斷,沒有賣完的書是無法退回出版社的。即使可以退書,一來一往的運費會非常可觀。加上電子書大勢已成,實體書店必須提供賣書以外的加值服務或是打造複合經營模式才有存活的可能。

詩人周夢蝶在明星咖啡廳前擺攤賣書,已經是臺灣文學史上的傳奇。

我雖然沒有機會親眼目睹周公當年風采,倒也生東施效顰之念。

Sweet Boy Cream Puffs 的故事和他與不同咖啡店的異業合作給了我靈感。溫哥華隨處可見流動餐車,流動圖書館在鄉間也行之有年;如果法令規範允許申請營業執照,我的可愛小車座位拆卸方便,何不在週末改裝一番,擺流動書攤呢?只要帶著筆記本電腦,能上網,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寫作。週末把車停在海邊或森林公園旁,或是特定地點,寫作擺攤賣書。除了介紹我自己喜歡的書和台灣獨立聯盟出版的好書,每週還會提供不同的主題選書,請對主題特別有心得的愛書人提供選書建議或駐攤,等待有緣人來聊書聊生活,或是作為二手書交換中心,或許是個蠻理想的半義工生活型態。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它的想法,有待疫情結束之後一一探索可能性。


優秀夥伴願望清單

在Matters這三年,最大的收穫,就是和各地的愛書人以書會友。

從個人發表的其它文章中,可以大致描繪出寫書評的人的背景和偏向,因此,對照書評就更有意義。不熟悉和不喜歡的書,卻在別人的書評中看到亮點或忽略之處,因而重讀或重新思考,是非常好的思想鍛煉。

對於不喜歡讀長篇書評的新世代,或是總問「讀這本書有什麼用?」的讀者,我想學習 @閱讀筆耕 ,為每本書建立「地圖」或「書籤小卡」,幫助讀者決定要不要拿起那本書。

我還想揪團請@風翔萬里 帶領逛臺灣的獨立書店和特展(一定會付顧問導覽或講師費),絕對比自己按圖索驥走馬看花來得有趣。

我對詩詞,特別是新詩的欣賞水準,只有幼稚園級,純粹問自己喜不喜歡,感動不感動。因此會特別關注 @MaryVentura @非白 @Him 關於詩的寫作以及分享的書評和詩評。

線上讀書會,主持人當然非思想深刻的 @fide 莫屬,特別是讀死人書,噢,經典名作啦!

我還想和@桐生茂豫 組BL同好會,分享我心目中的經典之作,然後把過去十年的輕小說和漫畫補課補起來。

出版業界圈內人的書評和推薦非常有參考價值。謝謝 @魔鬼小編 @黑眼圈 @編輯的事說來話長 @過客收藏家@Pakkin @誰說編輯不讀書 @Jhane @我在出版業上班 @編笑編哭。B編 ,還有Sunline。

我喜歡和@Datters 的夥伴們,@凌于深渊 @松子 @阿嗅 @Horo @Jerome @gai @JinlyWong @fide @桐生茂豫 @DrYuan。汤圆 @Andy ,繼續發掘默默耕耘的優秀作者。也希望@不明飞行兔 以及其它幾位冬眠中的夥伴,春暖花開後就回來一起玩。

我特別期待@張蘊之 的新書,小桐的書畫展,然後想順便敲一下@輝廷曼 。《行者》的坑,慢慢填沒關係,我有耐心等。

我還有一長串的喜愛作者「觀察名單」,希望有機會把你們的書介紹給加拿大的讀者。

更感謝 @Matty 團隊,打造讓全球華人都可以自由自在分享討論書的平台。

至於電子書和有聲書,有另外的討論群和優秀夥伴,篩書心得就另文分享了。

閱讀是每個人的選擇;時代是一群人的選擇。」我們或許只能身不由主的隨著時代的浪潮前行,但只要我們還有閱讀的自由,生活就充滿希望。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IrisChen愛書人/曬書娘。【另類讀書筆記】不算書評,是分享我和愛書們約會的點點滴滴。 支持連結:https://liker.land/iriscanada/civic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讀獨】理直氣壯炫富2: 后冠上的第八顆鑽石

【讀獨】如何讓歷史容易入口:《世子妃上菜》

【讀獨】如果投胎不善:《阿姨,我不想努力了!?》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