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渊

@AboveAbyss

《The Second Sexism》翻译预告及书籍目录

《The Second Sexism: Discrimination Against Men And Boys》是南非哲学家大卫·贝纳塔(David Benatar)的著作,主题是以男性为受害者的性别主义。

我认为我是个平庸的人

我认为我是个平庸的人。当我开始思考自己,我想到这句话,然后延伸出更多不同的思考。我曾幻想我具备过人的天赋,取得巨大成就,成为名人。例如,成为对世人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家、科学家或哲学家这样的人物吧。如今这些可能性已经在我心中消逝了。

权利平等,责任亦平等:乌克兰的教训

谁离开,谁留下,并不完全是选择的问题。除少数例外,年龄在18至60岁的男性,被禁止离开国家。他们被要求留下和保卫国家。设法通过逃离国家躲避兵役的男性会遭到其他人的排斥,包括自己已离开国家的女性。

征募香港书友的消息

我知道为这事发文不太好,不过身边确实没有常居香港的朋友,感觉来Matters找书友成功率较大,或许实现目标就会隐藏内容。

《目击者证词》笔记

这本书不错,不过是上世纪出版的,大概不包括最新的记忆研究内容。

为什么不试试看这篇文章呢?

看过Matter的两篇文章后,我发现不是女性或女性主义者也能回答问卷,然后有兴趣了。

枞蕙跳车事件始末

故事内容纯属虚构。夜晚,一辆汽车驶近希望小区,在大门前停下。枞蕙和辛直走下车,两人拥抱道别。枞蕙进入小区,辛直看见她家的灯亮起后就驱车离开。枞蕙回家后,等过十分钟,将家里的门窗都关上,主灯全部关闭,然后脱了衣服。她的双手微微颤抖,她有些紧张,不过她认为兴奋感更强烈,计划终于快成功了,接下来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2022的经历以及2023的期望

今年计划书单项目较少,不过质量依然高,我感兴趣的书大都不错。去年看了很多罪案解说视频。在了解罪案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怀疑人证。在看过一桩受害者指认袭击者,致使无辜者入狱多年的案件后,我完全不认可人证了,转而认为,倘若在案件中,针对嫌疑人的证据没有强力物证,就不能将嫌疑人判为犯罪者。后来,我在看视频时发现了感兴趣的书,《目击者证词》。

​2022年阅读和观影记录

实际成果远不如年初预期。

口袋中的秘密

这是在宝可梦十周年推出的,关于宝可梦发展史的书。中译本在3D龙事件后结束,不知原著是否还有其他内容。几年前,我查口袋妖怪时,在新浪博客看到一个博主分享这本书,后来去旧书网买了一本。今天整理了下内容,文字基本是由最初的分享者sadouxi和青葉藏码完的,我在中途发现缺少“动画的启动”一节,照着书补上了。原博客欢迎各种渠道的转载,但是希望其他人在转载时注明出处和原书名。

【唐明】减压旧文三章

14年为减压写的杀人故事,文中有很多经不起推敲的情节。原计划十章完结,写完三章,减压效果就不错了,就没继续写下去。我考虑下次需要减压时写连环杀手的杀人故事。

一连串的梦,以及一些想法

为什么不是受害者也不是受害者朋友的人如此在意这件事,原因较为复杂,包括自责,悲伤,愤怒,憎恨,以及我本身潜在的强烈的攻击性,不过,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原因,我大概还陷入了抑郁状态。

关于摘星学坊的见闻录

距摘星学坊创办人被指控性骚扰,已过去十多天了。他没有发布具有诚意的道歉,似乎也无意再做回应,或许事情会不了了之吧。尽管没有看见结果,但我已逐渐从愤怒中平复下来,并感觉疲惫了。我想记录下自己的经历,和过去做个了结。

近代英国历史上的儿童——《儿童观的社会史》梳理

这本书涉及面广,行文简练,可惜部分文字略显枯燥,而且结构并不完美,阅读体验只算一般。为给自己留存记录,也为向其他人荐书,我决定梳理其中一些内容。本文大部分论述直接摘自著作,主要内容围绕两个主题,涉及儿童的个体生命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最后单独简谈些在意的事情。

保健品背后的欺诈——以安美奇醒脑鲨为例,抗抑郁奇效源自虚构权威和真实

利用焦虑、恐惧和痛苦贩卖商品无甚新鲜,只是针对抑郁症患者让我十分在意。

梦境集(3),2022.1.16

23个新梦

2022新年计划

给自己留下路标。

2021阅读记录

今年读过的书籍清单,附上简单的评价。目前想起来的完整读过正文的书籍,共计49本,阅读总量不大,连100本都不到,其中还有不少是字数较少或娱乐性强的。

神与少年之梦

水不会让他疼痛,但仿佛在他心中点起了火。从始至终,他不曾躲避或求饶,只是站在原地,直视着神。他的眼神毫无动摇。

少年心声

多年前随性写的短文,没什么欣赏价值,可以反映个人趣味。近期在为参与比赛而写文,不过作品还不能公开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