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翔萬里
風翔萬里

住在海港山城,患有文化、歷史和藝術上癮的單身大齡女子,分享生活體驗與個人觀點

[社区征文]城市庆典摇起来—阴阳中外的夏日狂欢:基隆中元祭(中)

(编辑过)
基隆中元祭保留了台湾最完整的普度科仪,过程长达一个月,佛道兼容,同时也融合了基隆本地的文化特色。中元祭的祭祀科仪繁复,本文仅就一般人的观点进行书写与资料整理,希望让大家更理解中元祭祀的科仪的细节内涵。
基隆中元祭老照片

前言

基隆中元祭保留了台湾最完整的普度科仪,过程长达一个月,佛道兼容,同时也融合了基隆本地的文化特色。中元祭的祭祀科仪繁复,本文仅就一般人的观点进行书写与资料整理,希望让大家更理解中元祭祀的科仪的细节内涵。

注:本文内容参考节录自维基百科、台北市民政局、内政部宗教司、基隆市旅游网、台湾民俗文化工作室、雨都漫步、联合报新闻网、基隆中元祭巡礼、镜传媒等网站及新闻,并与个人参观2020年基隆水灯及纸糊艺术展、好祭好散:基隆中元祭科仪大解密、2019基隆中元祭文物展内容纪录重新进行改写梳理而成。

基隆中元祭祀科仪打通关

1.农历六月二十九日(七月初一子时):起灯脚

普度公灯

每年农历6月底与7月初交替的子夜于老大公庙举行的开灯祭拜仪式,俗称「起灯脚」,这是为了迎接老大公(好兄弟)返回阳间享受供养所做的引路仪式。在没有电灯的古早年代,基隆先民秉持「事人以事神」的原则,为了让老大公(好兄弟)来到人间的行动不会因为幽暗无光而受到伤害,故而安置照明灯光,以此表达敬迎的心意。

「点普度公灯」在传统社会有着深厚意义,在以往路灯不像现在普遍,入夜之后不管是城镇,还是乡村都很黑暗,出门时若没有照明工具,就无法辨识方向和位置,找不到抵达目的地的路。

此外民间相信冥界是幽暗无光,人们基于仁厚之心,设计出安置「普度公灯」来照引,书写「庆赞中元」、「阴光普照」等字,照耀好兄弟的道路,方便「老大公」(好兄弟)来到人间的行动,得以顺利返回阳世享受供奉祭品。

「起灯脚」仪式主普姓及各宗亲会都会派人到老大公庙参加祭拜,时辰一到由市长启动开灯仪式,点亮老大公庙周边数千盏普度公灯,瞬时大放光明,鞭炮烟火不绝,为中元祭揭开序幕。

普度公灯也叫做「七月灯」或「鬼提灯」,是夜间指引孤魂野鬼用的照明设施。过去在农历七月间,家家户户门口都会准备一盏灯写上「庆赞中元」、「阴光普照」等字句,于农历六月底傍晚安置在家户门口或村庄出入口,烧香膜拜后在夜半点亮,第二天早上熄灯,入夜再点燃,整个农历七月都重覆如此,一直持续到鬼月结束为止。

普度公灯起初都是用油灯,后来改用以玻璃制成屋形煤油灯饰或斗笠罩盖灯泡,甚至有心人家还会在灯内置放胭脂水粉或香烟,供过路男女孤魂使用。现在普度公灯多改以塑胶灯笼替代,并且因为社会型态变迁,在家户村庄点「普度公灯」的习俗日渐式微,演变成统一挂在庙里为主。

普度公灯至农历八月初一关龛门后才会关灯,并把灯笼取下销毁。

2.农历七月初一:开龛门(三姓公、老大公)

老大公庙龛门_from Flickr卢裕源

基隆中元祭自七月初一「开龛门」揭开序幕。从七月初一起,当年轮值姓氏即在宗亲会悬挂主普牌、姓氏灯、大旗,午时后在「老大公庙」举行「开龛门」仪式,象征着迎接冥界的老大公(好兄弟)离开阴间,来到人世接受阳间奉祀。

「龛」是指供奉神、佛像或祖先牌位的石室或橱柜。基隆地区称「龛门」是为了对老大公(好兄弟)表示敬意,将「开鬼门」称为「开龛门」,显示老大公已被「神格化」了。有别于其他地方称为「开、关鬼门」,以「开、关龛门」称呼是基隆中元祭的重要特色之一。

基隆开龛门仪式最早是在三姓公庙举行。狮球岭三姓公庙也是祭祀基隆的先民的阴庙,传说清治时期有三位捕头,行经狮球岭时遇难被杀,只留三颗人头,居民于是建墓建庙祭拜,称为「人头公」,后因名称不雅改唤「三姓公」。

三姓公庙比老大公庙更早收埋漳泉长期冲突的死难骸骨做为义祠,也收埋客家先民义民爷、客死异乡或无名尸骨的万善公。目前庙内有三姓公、万善公、义民爷三个神位。三姓公供奉百余具骨骸,除一些先民无主孤魂外,还有荷兰人、法国人等骨骸,更有一匹战马。 (有一说三姓公的三姓二字,是指三种国籍,也有一说是指包含动物的三牲)

据三姓公庙耆老所言:三姓公最初曾挖掘出两名荷兰人、一匹战马的骨骸,重新收埋立祠。 2008年三姓公庙重新捡骨装瓮,发觉其骨骸都特别大,显然是外国人的尺寸,尤其是战马骨架都还保存完好,直至今日收存在三姓公神龛后的纳骨室中。

狮球岭因地势高峻,可一览基隆全景,历经荷西时期、清法战争、漳泉械斗,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被善心人士供奉的无主骨骸,除了留有台湾早期移民史辛酸血泪,写下外国入侵基隆的战争史,使三姓公庙保留更多在地先民过往,也彰显民族融合。

农历七月初一老大公庙开灯夜前的子时十一点,三姓公庙的龛门及普度公灯就会先开启,比隔天老大公庙要早,是基隆中元祭的序曲。但三姓公庙因高速公路辟建而没落,中元开龛门仪典移往老大公庙进行,直到1997年陈胡姚宗亲主普,才恢复市长及宗亲代表先在三姓公庙开启龛门,之后再赶到老大公庙参与开灯夜点灯仪式,因此三姓公庙是基隆第一个为好兄弟打开门的庙,而老大公庙的开龛门仪式则会在七月初一午时后举办。

老大公庙龛门内部有一面碑文《鸡笼开基老大公庙略志》,这是庙中的第三面碑文,可以和供桌右边的两面碑文再做对照。地上则写着「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据庙方表示,内部则安置有骨灰谭,非庙方工作人员无法进入门内窥探,平时都是上锁,只在农历七月开启。

农历七月初一下午2点,老大公庙开龛门仪式会由北管子弟团排场演出,在道长与道士完成相关法事后,由庆安宫主持带领各字姓代表在老大公庙祭奠,轮值姓氏派代表担任主祭,之后庙方执事、礼生会取出置有龛门钥匙、开关龛门纪录簿的锦盒,由轮值姓氏主普签写开启纪录,并与市长共同持钥匙分别开启第一及第二道龛门之墓扉钥匙,让四面八方的好兄弟到阳间来享用施食,正式揭开鬼月序幕。

传统上开龛门务必准时,不可耽搁拖延,以免殷殷期昐等候放暑假的老大公(好兄弟)心焦,延误返回阳世接受奉祀进食。

3.农历七月十一日:立灯篙

农历七月十一日,分立六根灯篙于庆安宫与六根灯篙于主普坛前。台湾民间信仰认为灯篙是请神招鬼最重要的器物,灯篙又称「竖幡」,作用等同于霓虹灯招牌、旗帜,具有邀请意涵。

普度建醮时会将青竹竿直竖,上端悬挂灯光及旗幡,作为醮场标志,诏告天、地、灵、魂等界,此地为醮祭道场。竖立灯篙分为「天篙」与「地篙」两种:「天篙」是用来恭迎邀请三界神祗下凡监醮及赐福信众,日升而夜降;「地篙」则是以灯篙灯光,召引邀请老大公(好兄弟)前来接受超荐施食,夜升而日降。两种灯篙在同一施普处均需设立,通常在早上六点和晩间六点可以目睹升降景象。

基隆中元祭的灯篙都是由主普宗亲会预先前往南投竹山以固定仪式请买的特别订制款,选用高三丈六呎、削去竹枝、粗细适中、不易折断的大葩尾青竹竿,象征有始有终(有头有尾),闽南语所谓「有好尾」。

灯篙在天篙之上悬挂天灯、天幡,地篙上悬挂地幡及七星灯、七层幢幡,所悬挂灯为以斗笠覆盖的吊置灯笼(「天灯」高度为二丈四、「地灯」高度为一丈八),布旗幡上勒符并书写神灵名讳,恭请天地三界神祇坐镇。灯篙竖好固定后,糊上符令、天金纸,灯篙底部以草席或竹篱裹覆,竿上包上红布,置供桌供奉茶果,设香炉早晚膜拜,并置纸糊神将守护,保持洁净。

相传灯篙每多一呎,就会多招引三里范围内的鬼魂,灯篙越高,招引四方的老大公(好兄弟)也就越多,所需供品也必须越丰盛澎湃,假如灯篙过高而祭品不足,反而会引起好兄弟们不满而引致灾祸,因此灯篙高度是按普度规模而定。普度结束后,还要举行「谢灯篙」仪式,分别降下灯篙上的灯、旗,才算功德圆满。

4.农历七月十二日:送灯献敬

由庆安宫的法师将写着主普姓氏的「主普灯」,依照各姓氏主普委员及炉主名册,一一分别送到炉主家中及字姓宗亲会处,称为『献敬』。

「主普灯」为白色布质灯笼,灯上写着「姓氏主普」、「庆赞中元」等字样,受灯的宗亲会的代表或炉主家需备香案迎接,法师会将主普灯挂在香案两侧,并在案前诵经为各姓氏祈福。主普灯由必须挂到农历七月过完才可取下。

5.农历七月十二日戌时:主普坛开灯放彩

主普坛开灯放彩_from自由时报

主普坛开灯放彩的仪式通常在农历7月12日晚上7点,主要在昭告民众与好兄弟们「主普坛已经布置完毕!几天后将要在此举办普度!」的讯息。

开灯前,要先由道士进行施法净坛仪式,接着由主普姓氏主委与炉主等人一齐按下启动开关,让布置好的主普坛瞬间灯火辉煌、大放异彩,称为「点灯」。为了荣耀氏族,每年轮值姓氏总是耗费巨资布置主普坛,通常布置主题是取材自当年轮值字姓相关的历史人物,比如郭姓采唐代名将郭子仪、王姓用晋代书圣王羲之等故事。

主普坛位置最初没有固定据点,随着城市开发,原在公园顶的旧址(现仁五路基隆广播大楼现址)因位处交通要冲,每逢活动总挤得水泄不通,才搬迁至中正公园。而主普坛绚烂璀璨的灯火,在基隆港区任一处都可以明显看见,成为农历七月入夜后基隆最亮眼的限定期间地标。

6.农历七月十三日未时:迎斗灯绕境

2019主普许姓斗灯

斗灯,为寺庙建筑、普度常见的避邪祈福器物,而民间信仰中有北斗解厄、南斗延寿之说,台湾民间凡举行较大型的法会或醮典,就会见到各式斗灯,斗灯有厌胜之功效,具有禳祓邪祟、祈求福祥的作用。

基隆各宗亲会都拥有自己的斗灯,平常安奉在宗亲会的会馆中,作为宗亲团体的精神象征。斗灯一般是按家户所供奉的;基隆本地则是一姓所或数姓所供奉共有,使斗灯成为基隆字姓集体命运的共同象征,意义重大也最具特色。

基隆由于普度固定需要,各字姓斗灯都是延聘技艺精湛优异的民俗艺师特别雕制而成,深具民族艺术价值,且为具历史意义的宝器。斗灯形制悉从古法,使用文公尺、鲁班尺,按照一定比例尺寸,分成天、地、人三部组合而成。其中数座早期雕饰制作的斗灯形制较大、造形优雅,灯座装饰精美华丽的巧雕,表现历史传说人物、珍禽异兽、奇花异果,姿态栩栩如生,为民间木雕精品。

斗灯为三层木雕灯座,由上而下依序为天斗、人斗、地斗,象征天、地、人的和谐。斗灯目的在祈福辟邪,为圆形米斗内置白米、油灯、七星剑(或桃木剑)、剪刀、尺、秤、镜及伞等法器。

斗灯内的白米用以保持重量平衡,代表五谷丰登,象征生命绵延不绝;七星剑(或桃木剑)、剪刀皆为辟邪物,用以「斩妖除魔」、「减除不祥」;尺、秤分别代表「度量善恶」、「权衡量知」;圆镜照鉴「妖魔现形」,映照生命灵光;油灯则有「照耀光明」、「添丁兴旺」之意;斗伞有「庇荫护育」、「保佑元辰」之意。

民间相信斗灯代表长明光亮、生生不息的生命,以示「元辰焕彩」。斗内油灯须长明不熄;若油灯熄灭则表示斗灯所属族群将有厄运(有关招厄缘由应是根源于孔明拜斗续命七星灯灭的故事),现代则以灯泡取代。

民间信仰认为「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斗是人的本命元辰,人的生死魂魄来源与归宿均在于「斗府」,人死后亦归宿于北斗。每个人年寿属北斗七星所辖,因此特别重视北斗的元辰信仰,北斗延寿经及五斗经,是拜斗求寿时必诵的道经。斗灯是家姓的生命象征,经由宗教科仪行使增添生命灵力的仪式,让参与字姓元辰光彩,合姓增辉。

迎斗灯时,参与普度法会的所有宗姓各领其斗灯,由轮值主普领头,在聚乐社与得意堂两大北管子弟团前导,各姓氏在后,由庆安宫出发绕行市区绕境游行后返抵庆安宫安奉。斗灯在殿前先过「净炉」,再分两排安奉在大殿左右两侧,等待七月十四日清晨点亮。

7.农历七月十四:发表、请神入坛、出榜

同归所及看守神将

农历七月十四日的祭典从清晨六点「发表」开始,在庆安宫内由僧侣组成的诵经团负责,展开一天的诵经礼忏。 「发表」的目的是为了向上苍表明赈济的心意;而一些经诵如《普门品》、《大悲咒》、《往生咒》等,也是作为晚上放水灯前必有的佛教仪式。

庆安宫内会架构一座「大士山」,山中供奉以纸糊成的观音、天神、山神、土地公神像,目的是要「管理」孤魂野鬼;两侧则糊制两座纸厝,「同归所」与「翰林所」。 「同归所」供奉一般基层孤魂野鬼,「翰林所」(寒林所)则专供读书人和有功名的鬼魂栖息,皆是为普度所设的临时招待所。

庆安宫摆放的大士山、翰林所、同归所等纸糊器物,也在发表仪式当天上午也会完成开光、安位,让十方孤魂有所依归,并有大士爷等神明神将监视坛所,让男女孤魂各安其位。

昭告普度法会的出榜仪式会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

8.农历七月十四日:诵经植福

农历七月十四日在庆安宫由僧或道举行,由轮值主普字姓依照惯例请法师主持,借着诵经拜忏仪式,来超度孤魂野鬼,并为信众祈求平安。

9.农历七月十四日夜间:迎水灯游行

迎水灯游行_from东森新闻云

农历七月十四日的放水灯游行为整个祭典中群众参与的高潮,也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基隆因历史文化的特殊性,形成以字姓的血缘关系施放水灯的方式,因此所有的水灯排及水灯头均以字姓为单位,由每字姓分别制作一大型的、装饰精美的水灯头,在上面标明各字姓善信,迎水灯头、花车、头阵及各种游艺团体绕境游行基隆市街。

迎水灯游行虽是以「水灯」为名,但实际上却是从漳泉械斗后衍生「以赛阵头代替打破头」各姓氏宗亲会的「实力」竞赛,并兼有老大公出巡的涵义,每年都循同样路线前进。

游行本身融合了水灯展示、阵头表演及字姓代表游行,兼具祭祀、绕境、醮仪、游行、竞赛等多重意义,在「输人不输阵」竞争意识的催化下,各姓氏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卖力演出。早期民间常以参与阵头表演表现其个人信仰虔诚、热心社会公益,也肯定其技艺上的努力和彰显身分,因此队伍经常人数众多,声势夺人。

游行除了展示五颜六色的水灯排和水灯头、雕饰图案的豪华艺阁花车,民俗艺阵演出包括北管、高跷、旗阵、鼓阵、八家将、舞龙舞狮等各种民俗技艺演出,在夜色里的炫目霓虹和喧嚣音乐中轮番演出,沿途锣鼓喧天、人声鼎沸,是一场当日限定的精彩传统技艺秀。沿路骑楼街道群聚的民众蜂踊而出,为演出人员热情喝彩赞声,使迎水灯游行成为整个中元祭典中最吸引群众的部份。

游行绕境完成后,各字姓水灯再度集合,一起前往八斗子望海巷。

10.农历七月十四日深夜(农历七月十五子时):放水灯奉厝

h水灯头

水灯头绕境虽热闹非凡,但只是为了放水灯所铺陈的前奏。基隆为海港城市,居民与海有密切关系,不论捕鱼、经商或往来海上,难免有遭遇风波遇难的先民,因此基隆放水灯格外富地理文化意义。

放水灯又称为「照冥」,目的在为水上孤魂照路,邀请孤魂上岸接受普度、共享孤食,因此会在普度前一天午后举行。放水灯的另一项含意是赠予栖身屋所及通用财帛给居无定所的孤魂,所以纸屋内放置焚化纸钱,燃放前必须诵经召请慰安,纸屋要细致美观,冥纸经衣也要足够,并写着各姓氏孤魂牌位。

水灯分为水灯头与水灯排两种,一般独立一盏直接放入水中的是「水灯头」,「水灯头」的通常采用以竹条、木板与纸所糊成的屋型「纸厝」,装饰成华丽繁复的字姓祠庙,纸厝内摆银纸或经衣等;「水灯排」是以竹子或木头为中柱,左右以数条竹子或杉木扎成筏形,分几十格或几百格,每格悬挂一灯。

农历七月十四日深夜农历七月十五子时)放水灯的活动在八斗子望海港举行,在各姓灯笼引导下,由僧道鸣钹诵经,召请水陆孤魂,接引超渡,然后烧银纸、放鞭炮,最后点燃水灯纸厝内的纸钱,并将水灯随浪潮推向漂往海上。因农历十五适逢大潮,因此各字姓会派有经验丰富的泳者在水中推送水灯,让它飘远。

民间习俗相信水灯燃放的火势旺盛与字姓宗亲运势相互连结,认为水灯漂流得愈远、燃烧火候越旺盛,代表接收到普度讯息的好兄弟愈多,会有越多孤魂庇佑普度施食者,使该字姓运势将越旺越发,因此会选择宽阔的海面,利用退潮时刻的水流,让水灯头顺势漂流得更远,既达到招引海上好兄弟的目的,也为宗亲们带来好运。

11.农历七月十五日:庆赞中元祈安法会

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在三界坛外摆设猪羊等供品以举行祭拜天公仪式酬谢神恩,并将民间的祈求、愿望,参与普度的姓名等一一上奏天庭,希望神灵能够感应到人民需要,赐福人间。

12.农历七月十五日戌时:主普施普

普度仪式中,贴出对阴界告示用的黄色榜文,宣明普度施食的心意,此即为出榜仪式。农历七月十五日上午,法师先张挂黄色榜文,为求求慎重并以朱笔签押,让民众观赏明了法会内容,同时昭告受召孤魂前来听经闻忏,受甘露法食,以咸解脱。因为佛教所行普施主要是以经诵为主,佛手所现的手印,有接引西方极乐、升登天界的寓意。

普度的意义不只是消极的害怕恶鬼在阳间闹事,也有安抚人心的作用。基隆中元祭的普度仪式主要在庆安宫与主普坛举行,由轮值主普宗亲会统筹办理,其他姓氏协助,盛大的祭拜场面令人叹为观止。民间相信因为普度招引而来的老大公(好兄弟)数量太多,因此普施场所要分数个地方进行,以免「招待不周」,除了主普坛外,尚有老大公庙、庆安宫等重要宗教场所一起进行。

「施普」即「普度」,是中元祭的重要祭仪之一,有「公普」和「私普」之分,公普以寺庙为主,私普则较为多样,如:由街庄办的「街普」、市场办的「市仔普」、业余音乐团的「子弟普」,以及各行各业自行举办的普度等。

纸糊大士爷、神虎爷像

公普的首先要设祭坛于庙庭,坛前是上下两层神桌,上置神像、香烛、斗灯等。神桌前放一列长桌,供奉牲礼、汉席碗,以及用牲礼或面粉捏塑成各种昆虫野兽或水果造型的「看牲」,以碗盆装盛供民众观赏。

普度祭品内容极丰盛繁多,除咬柑橘的猪公(象征「甘愿」(台语发音)为主人成为祭品,以报养育之恩)、五牲、孤饭、菜粿等之外,还用面粉、瓜果雕制成各种鱼虾鸟兽、吉祥图案、民间故事等,手艺精巧绝妙、美仑美奂。

米雕(捏面人)做成的看桌

基隆中元祭的祭品还有一项特别之处,一般普度时,祭品都是以丰盛为诉求,但是基隆普度时有三连桌,依受祭对象的不同,将祭品内容分为荤食、素食与洋食,并依位阶区分桌次。此外,为了不能上桌共食的难产死亡妇女,会在桌下准备一道麻油鸡汤,让其享用。特意准备给老大公过寿祈福的必桃、必粿(摩诃)、糕润等糕点,会刻意划出裂痕和供奉神明的供品加以区分。

最特别的是,为怕事先准备的食材应付不了众多好兄弟之需,供品中还有一种「高功化食」手印,能变化享用不尽食物施食,让老大公们吃饱吃满。最后为了向老大公们传达待客不留客的暗示,会准备一道空心菜汤,祭拜后将空心菜汤洒掉,意味空心乃是无心,表示人鬼殊途,人间无心留客,希望老大公(好兄弟)在享用丰盛的祭品后就离开。

普度祭坛旁边会供奉着纸糊阴间诸神的代表「鬼王」大士爷。据说在中元普度时,大士爷负责分配供品给诸鬼,人们不愿大士爷分配不公,引发好兄弟之间的争执,故于大士爷头顶供上观世音菩萨像,以司监督之责。其他山神、土地公、神虎爷、温元帅、赵元帅等神明纸糊像亦在旁协力维持普度秩序。

纸糊神像
纸糊神像

大士爷左右各有一座方形纸厝,一为供有功名的读书人孤魂休息的「翰林院」,一为供一般孤魂歇憩用的「同归所」。纸厝内都摆有「经衣山」的纸条,山里埋藏有鬼魂所需的各式阴间用品。此外,纸厝内还分男室、女室,可见人们对阴间性别、阶级之分设想周密。

农历七月十五日上午出榜,下午2点老大公庙诵经祭拜,敦请各方好兄弟前来施享。晚上7点,佛教普度仪式在庆安宫展开,主要以诵经为主,各字姓代表在法师带领下拈香祭拜,之后至主普坛进行道教科仪献祭施普后,再返回庆安宫。

13.农历七月十六日子时:焚化大士爷、翰林院、同归所

普度祭典完成后(农历七月十五日晚上10点后),希望鬼王召令众鬼返回阴间,祭典所用的纸糊品,包括:大士爷、山神、土地诸神、金山、银山、榜文、同归所、翰林院、…等均需随即集中焚化,送归地府。

14.农历七月十六日子时:跳钟馗清坛送孤

中元普度法会招来四方各界的无主孤魂听经闻忏与普施抢食之后,便会搭起戏棚或将孤棚布置成临时舞台,进行「跳钟馗」仪式。钟馗为辟邪驱厉的神祇,专门捉拿人间恶鬼。 「跳钟馗」是在普度之后要送走孤魂野鬼,避免避免酒足饭饱后的好兄弟滞留不去,所进行驱除孤魂及凶煞的仪式。

民俗中「跳钟馗」的作用,大多以镇邪驱煞为主,但在普度时所行的是「押孤」,是采比较温和的方式,请前来领受施食的好兄弟,既已听经闻忏,幡然解悟;又领受甘露法食,得餍饥虚,就应依冥规回转、返回幽冥,所以跳钟馗并非镇压大恶凶煞,只是押住孤魂,将留在人世间的好兄弟全部带回阴间。

普度祭典后时辰一到(农历七月十五日晚上11点),扮演钟馗的演员正式登场,先口念一串咒语后,再进行洒盐米的驱煞动作,扮相威武的钟馗以嘴咬破鸡冠,使用鸡冠血、鸭嘴血赦点向五方敕符(鸡冠血属阳,鸭谐音「压」,民俗相信可压制孤魂野鬼),接着拿起一卷两端系符纸的草荐(草席),点燃后由舞台从右至左,以「破五风,压煞气」不断挥洒舞动草荐,以赫赫威仪的动作押孤,借此驱逐流连忘返、不肯离去的「赖皮鬼」,恢复地方清净,至此整个中元祭典仪式才算圆满完成。

在传统民间信仰中,跳钟馗算是一个属于「煞气」较重的仪式,担纲钟馗的演员,事前必须斋戒净身七天,象征洗去尘世污秽。怀孕、守孝、生病、行丧、时运差的人都必须回避,以免中煞。

此外「跳钟馗」仪式禁忌也多,如:在开脸化妆时任何人都不能接近扮钟馗的演员、全程不能呼喊演员名字以免被鬼魂识破遭反噬、钟馗往前走时不能回头、演员从化妆起至仪式结束卸妆要全程禁语、…等等。由于经常有长辈担心晩辈稍有不慎误触禁忌遭逢灾厄,所以常告诫晚辈尽量避免观看。

15.农历八月初一:关龛门<br class="smart">一般关龛门的日期是在农历七月最后一天,而基隆选定于农历八月初一,关门后即代表整个中元祭结束、圆满完成。

关龛门通常以道教「封龛门」的仪式进行,先请出放置锁头、钥匙、纪录簿与毛笔的锦盒,由宗亲会代表在众人面前签写关施门纪录,再与市长、议长等共同阖上龛门然后上锁。

基隆中元祭关龛门的时间为农历八月初一傍晚,比一般的关鬼门的时间(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晚一天,这是因为民间一般认为开龛门的时间不可晚,以免耽误好兄弟出来阳间进食;但关龛门的时间不可早,好让四方游荡的好兄弟能有时间缓冲赶得及回去,这样的体贴心意就是基隆的温暖人情味。

16.农历八月初一:交接手炉<br class="smart">农历八月初一关龛门后,在妈祖神像前、各宗亲会代表的观礼下,由今年轮值主普将「手炉」交接给明年主普宗亲会,象征中元祭文化传承与任务传递。

每一年中元主普顺序是前人议定的。早期当时人口较少与会只有十一组字姓,经抽签结果依序由张廖简、吴、刘唐杜、陈胡姚、谢、林、江、郑、何蓝韩、赖、许十一姓轮流举办中元普度,俗称「张头许尾」。民国四十三年有李、郭、黄、王、杨、曾、柯蔡、邱丘、苏周连、钟萧叶、詹、白、余徐涂、董童组成「联姓会」加入,成为第十二个单位,民国七十年后李、郭、黄姓先后脱离联姓会分别加入轮值,成为十五个单位轮流主持普度事宜至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