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的注释学与现在
真是很有意义的一篇呢
葛兆光:最后的贵族——孔子的时代和他的理想
很悲哀的是,孔子在政治领域一直受到挫败,所以,他最后只做了一个伟大的教师。但是正是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教师,也开出了中国知识分子另外的一面,就是当他在政治上理想不能够实现的时候,他常常要用文化理念来对抗政冶权威,这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以“道统”对抗“政统”。
【笔记】忠孝先后论
吴嘉禾六年,因为长吏不顾禁令而奔丧的情况屡禁不止,孙权下诏申诫地方长吏,在如今国家多难的情况下,应当先公后私、移孝作忠,不得随意奔丧。诏书下到百官中间,引发了应该如何对违反禁令奔丧量刑的讨论。这里的难点在于,量刑「轻则不足以禁孝子之情,重则本非应死之罪」。
【笔记】《春秋》三传的升降
东汉名儒李育的意见很有代表性,他虽然喜欢《左传》的文采,但觉得它「不得圣人深意」,也就是说《左传》在义理上不够精微,对《春秋》微言大义解释的不够,这大概是两汉人的普遍观念。一般所谓《春秋》微言大义的说法最早见于刘歆。分开来讲,微言指《春秋》通过「书法」,也就是一定的书写方法和体例...
《公羊传》与神学
《公羊传》很容易让人想到伟大的神学作品,比如同样采用问答体裁的《神学大全》,即使没有信仰基础,不考虑它们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读者也容易立即被它们严密完备的理论体系所折服。《公羊》经师神学的地方在于,他们不认为自己的解经是某种创造,他们认为自己所做的只是传承,传承的是《春秋》简朴...
【笔记】汉代经学的家法
钱穆《两汉博士家法考》十八节中的前十三节取材自作者的《秦汉史》(据《年谱》因当是《秦汉史》在前),不管是史料的征引还是作者的论述,多有重复的地方。后面几节讲东汉经学,超出了《秦汉史》的范围,可能是为使这个题目做的完整特别做的补充。《家法考》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两汉经学中所谓的「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