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𝓜𝓪𝓽𝓽𝓮𝓻𝓼 的長尾效應
我印象中偶爾會看到有人提到Matters的舊文章基本都沒人看,因爲Matters的推薦機制不好。這樣的話,在Matters發文還會有所謂的長尾效應嗎?
【數據分析】M̻a̻t̻t̻e̻r̻s̻ 發文黃金時段是否存在?
本研究數據包含Matters半年内發佈過的文章和其所獲得的拍手數
在網頁上發佈資料視覺化圖表 - 方案評估與技術問題全記錄
事情是這樣的,這個網站是用WordPress建置,本來放在GoDaddy虛擬主機上,當時的方案簽了三年,在大約一年半的時候,我決定把網站搬到SiteGround上。為了不讓GoDaddy的主機空轉,剛好我也想做些Side Projects,試著在網站上建立數據儀表板,GoDadd…
AI落地,資料科學專案的規劃、執行與商業影響力1 - 規劃篇
2022年2月7日,農曆年後第一個上班日,我結算了第7次的活動成效,結果A組的投資報酬率(ROI)遙遙領先17%!當進一步計算增加的毛利額時,我再次驚訝的發現,這個金額已經超過我年薪的15倍,而這個檔期的時間僅僅8天!爾後的幾次活動,A組的ROI穩定領先20-35%,即使是規模較…
資料科學家的工作日常3 - 建立資料團隊的文化與程式規範
對於資料科學家和數據分析師來說,雖然他們也寫程式,但他們寫程式的習慣和一般認知的工程師不太相同,甚至有些人對於寫code的背景知識明顯不足。或許你會說,「因為現在很多做數據分析的都不是本科系,理論知識當然不會那麼紮實」,我認同這是個可能的原因,但我也認為這不能當成藉口,一個專業工作者本來就應該補足自身的不足。
資料科學家的工作日常2 - 求職前必須了解的公司組織編制
由於資料科學家與數據分析部門出現的時間還不長,大家的認知仍有差異,或因為每間公司核心價價、管理哲學不同,導致數據團隊可能會以各種型式存在,常見的型式有三種:獨立部門、隸屬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資訊部門)或RD(Research & Development,軟體開發)、隸屬需求方部門。
資料科學家的工作日常1 - 在資料和程式中挖掘商業價值
雖然數據分析師是新職位,但數據分析或是資料分析的概念一點都不新。公司裡面行之有年的職位,不管是行銷、業務、採購、倉管,每個職位都需要數據,也都需要分析。隨著大數據、資料科學、機器學習、AI等酷炫的新名詞、新技術與新應用出現,所需的知識與技能多到員工爆肝也學不完。
【小程序】看看你的驗證人有沒有好好投票?進階版?
最近好像都沒在看書,都在編碼了……
匯報一下我利用了Matters寫文章來推YouTube SEO
三個月了,來匯報一下,看看目前影片的成續。
《a2 Milk Company 來自紐西蘭 賣著牛奶界的愛馬仕》Ch4.
〈第四章:公司簡介和財報分析〉
今年最後一次寫作數據週報盤點,大家明年見!
繼續隨便聊聊
關於 AL 和 ML 在開放銀行的運用,你不可不知的二三事
開放銀行 (Open Banking)。每個人都在談它,每個人都保持正面看法,但卻鮮少有人告訴你如果真的採用了開放銀行的運作模式,你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
【顧客流失預測項目】1. 數據說的故事要好好聽
想了一會兒,到底要不要把這個小項目再寫成中文文章與大家分享(因為其實有準備一個英文的PPT),可是想到將自己的成果與別人分享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再加上完成了不跟大家分享的話不就是「自High」而已?!所以決定把這個項目按構成分為幾篇文章,寫成一個系列作為記錄。
《數據、謊言與真相》導讀
以前剖開表皮,見到果肉就心滿意足。現在則是連纖維都不放過。
閱讀筆耕|#安利大會•如何成為一名訓練有素的製圖小編?
代號為「筆耕」的男子,被抓包做圖卡給安利大會,遭批「網軍亂源」應道歉下台。
閱讀筆耕|作者數據報告大解密• 站外的讀者們,你們好嗎?
我決定不再腳踏兩條船、不再跟著感覺走!——四個基本數據,延伸出兩個進階指標:「擴散倍數」和「眼球黏著度」,準備好了嗎?Go Go Go!
【學習記錄 | 本週總結】 Week 19 - Data Science & 浩和街
Week 19 是指 2021年的第 19週,也是我自學的第 4週。
產品經理/產品設計師 推薦書單(2020持續更新)
Photo by You X Ventures on Unsplash閱讀次數滿了嗎?請點我免費閱讀 更新時間:2021/01 適合讀者:產品經理、專案經理、產品設計師、使用者研究、產品團隊相關人員 從各大神搜集來的 PM 和設計師必讀清單,做產品技能又深又廣又難。
數位轉型下員工所需的三個關鍵能力
數位轉型不在於科技取代人力,而在於專注透過數位科技、方法和技能來賦於同仁因應未來環境變化的能力進而提高同仁敬業度和客戶滿意度。如何賦予員工數位技能?根據我過去所執行過的數位轉型專案中,可以發現數位轉型能否成功取決於願景策略、組織文化、高階主管支持、數位科技與流程以及人才轉型。
想得快、狠、但不准
「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這本書揭露了很多關於人們使用直覺的謬誤,它的作者心理學家 Daniel Kahneman ,是2002 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你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一個心理學家會得到的是經濟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