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露與蠔油
張蘊之
主理
2 人关注
23 篇文章
張蘊之

【魚露與蠔油】豬籠餅與月餅會

每次聊起中秋,母親總念念不忘幼時的「豬籠餅」:「有個五彩繽紛的豬籠,可以吊起來,像豬籠草那樣的,下面還有一條穗子,裡頭裝著餅。」廣東人有「送禮成雙」的習慣,覺得單一盒月餅不吉利,搭配豬籠餅,既是雙數,又不至於太傷荷包。以前的家庭人口眾多,月餅是送給大人的,豬籠餅則送給小孩,小孩子開心,過節的氣氛和禮數便都圓滿。

張蘊之

【魚露與蠔油】媽媽抽屜裡的千年工藝:東南亞細金珠寶

河內有句俗諺是這麼說的:「缽場陶、定功銀、五社銅」,指的是缽場的陶瓷、定功的金銀器、五社的銅器,都是越南最頂尖的工藝品,在封建時代是提供給皇族朝廷的御用品。查到「定功銀」的時候,眼前出現用銀絲纏繞的精緻首飾,我興奮極了:「這跟媽媽那套神祕銀飾是一樣的工法!

張蘊之

【魚露與蠔油】舊唐樓,鐵窗花

西營盤的舊唐樓,還鑲著上世紀50年代的鐵窗花。母親凝望著窗外的街景,指著對面的一排樓宇:「這些以前都是露台(陽台),後來通通都推出去了。和我家一樣。」 母親的老家,是荃灣第一批設有現代抽水馬桶的唐樓。經過半個世紀,家族成員各自成家立業,加上香港的房租瘋漲,便將老屋退了租。

張蘊之

【魚露與蠔油】我的港劇時代

自從錄影機進駐我家,客廳那台小電視機幾乎與香港TVB、亞視的製播同步,從70年代末的武俠劇時代開始,如《天蠶變》、《鹿鼎記》、《射雕英雄傳》,直到90年代末的《創世紀》、《我和殭屍有個約會》,錄影機從小帶換到大帶,港劇的黃金時期也陪伴我走過人生的前二十年,那些主題曲、明星八卦、原著小說,是我認識世界的主要窗口。

相关标签

  • 煲仔飯
    33
    红色高棉
    33
    娘惹
    33
    Hinduism
    11
返回全部
張蘊之

【魚露與蠔油】耳洞記

張蘊之

【魚露與蠔油】集郵冊裡的家族地圖

張蘊之

【魚露與蠔油】沿著瓷路去尋根

張蘊之

【魚露與蠔油】回不去的春風街

張蘊之

【魚露與蠔油】巨型購物中心:我的歸處,我的避風港

張蘊之

【魚露與蠔油】寒冬最宜:臘味煲仔飯

張蘊之

【魚露與蠔油】嫲嫲的西貢記憶:「走日本」

張蘊之

【魚露與蠔油】雞公碗傳奇

張蘊之

【魚露與蠔油】廚房裡的救命美金

張蘊之

【魚露與蠔油】1975年,紅色天空下

位於金邊的S21集中營。本來是一所高中,紅色高棉時期,在這裡屠殺了超過兩萬名思想犯。短短四年內,全國共有一百多萬人罹難,受難者骸骨排成的柬埔寨地圖亦收藏於此。在柬埔寨,人們喜歡聚在一起生活,每天下班後,就是一起吃飯喝酒,直到各自回家睡覺為止。

張蘊之

【魚露與蠔油】海壩村的故事

十九世紀的老聚落「海壩村」現已改成德華公園,保存了幾棟青磚黑瓦的客家舊屋。母親最討厭水。「下雨我就不出門了。」「泡湯?我不要。」「海好可怕,不要。」「玩水的,我不要。」小時候聽母親反覆說著這些口頭禪,一直無法體會「水」究竟哪裡可怕,而拒絕學游泳的母親,無論如何,都離水離得遠遠的。

張蘊之

【魚露與蠔油】嫲嫲的長辮子

張蘊之

【魚露與蠔油】嫲嫲上學記

張蘊之

【魚露與蠔油】女兒賊

原刊於2016/12/20 中華日報副刊 獨自在外生活多年,往往幾個月才能回家一趟,和爸媽團聚。媽媽體貼我財務困窘,總會分給我許多物資,米麵青菜、衣物雜貨,每一次道別,我都像是上京趕考似的,身上琳琳瑯瑯掛滿了行李。有個名詞「女兒賊」,專門形容成年女兒回家「搜掠」。

張蘊之

【魚露與蠔油】馬拉鬼與馬拉廟

張蘊之

【魚露與蠔油】鴨仔蛋的滋味

越南,是由味覺組成的國度。鮮、酸、甜、鹹、辣,最重要的,是「鮮」。海洋的鮮,各種生菜的鮮,人們追求食材最原初的滋味,帶著自然香氣的滋味,夾生的牛肉,剛孵化的蛋,都是代表。在我很小的時候,來自越南的父親常帶著全家去台大附近的越南餐廳吃飯。我總是坐在架高的兒童椅上,像是被隔離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