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之九】阿富汗少女 觸動人心的影像力量
Holi Festival in Mumbai, India. 1993.走過烽火大地、硝煙戰場,拍攝過無數震懾人心的畫面,許多人都把Steve McCurry歸類為紀實攝影師。喜歡人文攝影的他,30年前以一幅《阿富汗少女》(Afghan Girl)為世人所認識,不過近年卻履被踢爆作品過度PS,有失紀實攝影之稱。
【國際視野之八】印度紅燈區妓女 邊緣人的悲哀有誰知?
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當初成立的初衷是紀念國際女權運動,同時慶祝婦女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範疇的貢獻及成就。一百多年過後,女性的整體地位及權利雖然有所提升,但在許多國家地區,女性仍面臨悲慘的命運,前文曾寫過尼泊爾女苦力,美國攝影師Mary Ellen Mark(1940-2015)...
【國際視野之七】從革命到日常 阿巴斯的伊朗日記
"My photography is a reflection, which comes to life in action and leads to meditation."Iranian film director Abbas Kiarostami on the hill s...
【國際視野之六】被剝削的「低頭族」 尼泊爾女苦力
一位當地女性在攝影師的鏡頭下展露笑容,似乎不在意背部籮筐的泥土越來越重。許多發展中及落後國家,仍保留「頭頂載物」的習俗,不論男女老少,不管食物還是貨物,通通都往頭上放,那種畫面令人驚訝不已。在孟加拉,人們直接頭頂籮筐運載煤炭與磚石,而尼泊爾女性則用頭部的綁帶來支撐載滿砂石的籮筐,...
【國際視野之五】如詩如畫韓國松樹 攝影集被贈予奧巴馬
裴炳雨專注拍攝松樹三十多年,至今已成為他的象徵。年屆七十的韓國攝影師裴炳雨(Bae Bien-U)以水墨畫般的風景攝影為人所知,作品不僅被著名歌手Elton John及英國Victoria Albert Museum收藏,連韓國前總統李明博也十分賞識,將其攝影集贈予美國前總統奧巴馬。
【國際視野之三】軍人與貧窮真相 被封殺的北韓照片
前些年,去北韓旅遊越來越受歡迎,身邊有幾位朋友去過,連藝人洪永城及網紅東方昇等都往北韓跑。前NBA球星洛文(Dennis Rodman)還舉行過「籃球外交」,與金正恩開心合照!還有最近上映的關於金正男遇刺事件的紀錄片《金氏殺機》(Assassins),總之,與北韓掛鉤的事情,總會引起世人關注。
【國際視野之一】單車苦行 蒙古風景改變生活思維
冰天雪地的景色非常有詩意,飛翔的雀鳥劃破畫面的寧靜。當冰島與巴塔哥尼亞成為世人眼中的「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恍如盤古初開狀態的蒙古,那種原始及靜止的美麗風景,或許更美得令人窒息。居港瑞士攝影師Marc Progin在蒙古發現最純粹的風景,也因這片原始大地放棄原有的物質世界,以單車...
【中國系列之二十】黑白詩意 內蒙古的歲月靜好
黃仁逵鏡頭下的內蒙古,有種莫名的詩意,也令人產生想像力。看着黃仁逵(阿鬼)在內蒙古拍攝的黑白照片,聯想起去年內蒙古人因抗議以漢語授課而出現萬人示威的情景,大相逕庭的畫面,確實令人難以相信這是同一片內蒙古土地。2009年,阿鬼因為參與電影製作前往內蒙古海拉爾,利用閒暇時間隨性拍攝照...
【中國系列之十九】1980年的新疆 自由下的尊嚴
當年的喀什古城市集,彷彿充滿中世紀氣息。最近,美國語音社群媒體平台Clubhouse忽然在華人世界掀起風潮,關於「新疆集中營」的話題更引起媒體廣泛報導,兩天之後,中國就封禁了Clubhouse。過去數年,國外傳媒一直關注新疆議題;在香港,近些年「今日新疆,明日香港」這句口號不絕於...
【中國系列之十八】盧廣 用鏡頭揭露中國社會問題
(註:文章寫於2018年底,當時盧廣到新疆出席活動及旅行,之後失去聯繫,據知被當地的國保警察帶走,當時連BBC也有報導。翌年九月,《美國之音》中文版報導,其妻子徐小莉在twitter證實,盧廣在數月前已回到家中,因不想被打擾而暫時沒有發布消息。
【中國系列之十七】以身體作無聲抗議 劉勃麟的隱形攝影
劉勃麟中國藝術家劉勃麟以「隱形人」系列攝影作品為人所認識,作品在世界各地博物館展出,與羅浮宮及著名藝術家JR合作,也曾為美國搖滾樂隊Bon Jovi設計專輯封面。外人眼中名成利就的他,曾因塗畫上身的顏料有毒而導致皮膚越來越差,恐懼得時常發惡夢。
【中國系列之十六】被埋藏的菲林與歷史 重現文革荒唐
黑龍江日報社的職工批鬥省委派駐報社的「文革工作組」組長駱子程,這樣的場面在文革初期日日上演。文化大革命雖是半世紀前的事,但作為一段重要的歷史,依然值得更多人認識。「記錄苦難是為了不讓苦難再發生,記錄歷史是為了不讓歷史悲劇重演。」 去年逝世的旅美攝影師李振盛在其著作《紅色新聞兵》(...
【中國系列之十五】《時代》攝影師Robin Moyer 鉑金沉澱中國往事
年逾七旬的美國攝影師Robin Moyer是位傑出的攝影記者,任職《時代》雜誌逾20年,作品曾贏得世界新聞攝影獎(World Press Photo)等重要獎項。攝影生涯裏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有一系列拍攝中國的照片,一頭白髮、言語幽默的他居港多年,拍攝中國人文風景逾40年,2018...
【中國系列之十四】新浪潮祖母Agnès Varda 1957年中國之旅
許多人知道Agnès Varda(1928-2019),是其「新浪潮祖母」的身份,這位唯一的新浪潮女將,2017年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也是對她逾六十年電影生涯的肯定。電影之外,她也是位出色的攝影師,這一點正如寇比力克(Stanley Kubrick)。
【中國系列之十三】Bruno Barbey 彩色中國印象
半個世紀以來,馬格蘭法籍攝影師Bruno Barbey(1941-2020)的鏡頭見證過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在華文世界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是在中國拍攝逾四十年的彩色照片,這批影像2015年曾在香港跑馬地F11攝影博物館展出,展覽名為《1973年以來的中國》(CHINA SINCE 1973)。
【中國系列之十二】Marc Riboud 半世紀中國視覺筆記
法國攝影師Marc Riboud(1923-2016)是1950年代首幾位進入中國的西方攝影記者之一,過去半世紀曾踏足中國22次,拍攝無數經典照片,記錄下中國現代史的一幕幕重要場面,他鏡頭下的照片可謂中國歷史的視覺筆記。School of Fine Arts, BeijingHa...
【中國系列之十一】Pieter Hugo 從非洲到中國
身穿華麗服飾的曾美慧孜手拿香煙,戲內戲外同樣充滿話題。憑電影《三夫》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內地女演員曾美慧孜(小美),戲內戲外都是話題人物。數年前,曾在北京為她掌鏡的南非攝影師Pieter Hugo說:「她很瘋狂,是個很古怪的人。」回想當時,小美得悉攝影師在北京的拍攝計劃,主...
【中國系列之十】從艾未未到榮榮,80及90年代中國先鋒攝影
艾未未 《六月》 1994攝影是攝影家表達自我的工具,就如畫家手中的畫筆。這種忠於自我的陳述,在新中國成立後的數十年時間裡,卻是尋不可覓,因為攝影在中國僅是為政治服務的工具,以至這種追求自我、獨立態度的攝影80和90年代出現時,紛紛被冠以先鋒攝影的頭銜。
【中國系列之九】被遺忘的人 呂楠的中國三部曲
《被人遺忘的人》拍攝中國多個省市的精神病患者。中國攝影師呂楠歷時15年創作的攝影三部曲,《被人遺忘的人——中國精神病人生存狀況》、《在路上——中國的天主教》和《四季——西藏農民的日常生活》,是反映中國社會現實的史詩式作品,這些珍貴的黑白影像充滿人文關懷,表面上紀錄不同低下階層的樸...
【中國系列之八】初七人日 想起「為無名山增高一米」
蒼鑫 版本《為無名山增高一米》今日是年初七,即傳統的人日,先祝大家生日快樂。不知為何,我想起一張很多人堆疊在一起的照片——《為無名山增高一米》。這張充滿顛覆意味的影像不論放在中國當代攝影或行為藝術裏,都是很重要的作品。1995年,一班來自北京東村的藝術家,包括左小祖咒、張洹、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