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25 篇文章
食通社

孟山都事故频出,美国政府监管为何一再失灵?

要深入了解食农领域近百年来系统性的变化,作为全球农业巨头的美国孟山都公司是一个很好的观察样本。从1901年发家到2016年被德国跨国企业拜耳收购,孟山都一直都是全球食物体系变迁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从食品添加剂、化学农药,再到农业种子,它至今都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标签活跃作者
  • sabotagelg
    sabotagelg

    中共体制有一种拔然脱俗的可能,共产党可以带人成神带人飞。

    中国劳工论坛
    中国劳工论坛

    中国劳工论坛简介:https://chinaworker.info/zh-hans/%e6%88%91%e4%bb%ac%e6%98%af%e8%b0%81/ 如果有兴趣订阅《社会主义者》杂志,可发电邮至:chinaworker.isa@gmail.com

    食通社
    食通社

    食通社是一个可持续食物与农业的知识、信息和写作社区,由一群长期从事农业和食物实践及研究的伙伴们共同发起和管理。 微博/豆瓣/知乎:食通社 微信公众号:foodthinkchina微信小号:foodthinkcn 官方网站:www.foodthink.cn

食通社

整整三个月的雨,让我领教了什么是“看天吃饭”

食通社的老朋友扣子身在福建,因春季以来的连续降雨导致自家的洋葱和小麦几乎绝收,因此感慨“天就是农夫最⼤的前提”,只不过现代人总是容易遗忘这一前提。

食通社

市场崩盘后,技术支持农业这条路还走得通吗?

2023年更是多年以来最低迷的一年,因为霜冻和市场消费不足,脐橙价格一路探底。去年冬季滞销的部分脐橙直至今年春季也没有卖出,只能当垃圾倒掉。去年开始,凤连和弟弟廖海开始在家乡开展工作,尝试通过技术培训帮助果农向生态转型,通过降低种植成本提高收入。

食通社

让这18个入选创作告诉你,为什么吃饭的事比天大?

为了了解当今食物和农业的现状,也为了支持更多的人去探讨食农问题背后的复杂性,今年4月,食通社和多家公益和媒体伙伴共同发起2024联禾创作计划,支持媒体创作者和研究者在食农领域开展调研,并资助其完成进行面向公众的内容创作。

食通社

从餐桌出发,重思公共领域中的科学话语

从今年4月开始,食通社和三联学术、雅理和农民种子网络联合主办的《种子帝国》新书分享会分别在南宁、上海、杭州、昆明和广州举行。每一站都有不同背景的学术和实践嘉宾就本书及其辐射的食农议题展开对话。

食通社

德国农民为何上街抗议?农业补贴的“罪与罚”

2024年伊始,农民抗议如星火燎原之势从德国开始席卷欧洲。1月中旬德国农民抗议高峰时期,三万余名农民开着五千多辆拖拉机从德国各地赶赴柏林示威。2023年底德国政府宣布取消农用柴油退税补贴是此次农民抗议的直接导火索。

食通社

消费能创造更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吗?|315小讨论之三

本文通过分析这一实践的理念和国内发展的现状,让我们在315这一天,进一步思考消费行为的社会价值,在未来做出更好的消费选择。

食通社

疯牛病阴影下,凯撒奖电影如何刻画小农处境?

这已经不是欧洲农民第一次因为经济压力走上街头。过去几年,类似的抗议频频发生,体现出农民面对的几层矛盾——自由贸易带来农产品价格降低,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得不扩大规模,然而带来更多负债和环境压力。

食通社

多讲原理,少谈农法:农民需要怎样的培训?

为什么果树得病了,农民不知道怎么办?为什么农民想学到真技术这么困难,最后还要事事指望农资公司和有经验的师傅?手足无措的农民轻信了农资推销商,就容易掉入农化体系的陷阱,加肥加药,产量却不见提升。这种只注重用肥用药,不考虑生态环境的做法,已经带来许多问题,想解决就必须从生态入手。

食通社

当朋友圈的江西人都在卖脐橙,产地的果农正在经历什么

“如果行情好的话,七八月就有老板来看果,预定果园。价钱不好的时候也有人来看,但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一个老板也没见到。”邹阿姨说。这是她种了二十多年脐橙以来,头一回遇到这么糟糕的情况。另一方面,脐橙的市场价格则一降再降。廖海跟我讲述了陆续从其他果农那里打听到的消息:“最开始预定果园…

食通社

COP28开幕,提升农业气候韧性迫在眉睫|圆桌回顾

我国一次又一次饱受极端天气之苦,农业和农村更是首当其冲。从5月份河南小麦遭遇烂场雨,到东北五常水稻遭遇“雨洗禾花”……7月末华北暴雨更是一记警钟:62人遇难,34人失踪,8个蓄滞洪区启用,百余万人受灾。气象学家解释,这些极端降水事件未来还会增多,因为全球变暖使热带向两极扩展,过去…

食通社

洪水过后的五常,受灾农民在卖货镜头前隐身

今年8月初,黑龙江五常遭遇了罕见的暴雨与洪灾,当地250万亩农田中有约40%被淹没。洪灾两个月后,直播电商中却出现了销售五常大米的主播,以丰收的田野为背景,告诉消费者灾情并不严重,可以放心选购稻花香大米。五常在今年夏天到底经历了什么?矛盾信息背后又揭示或掩盖了什么?

食通社

最新研究:每年投入两万亿,全世界小农才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无名英雄

去年,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农民种子网络与食通社曾经联合发起一项调研。根据200多位受访农户和农场提供的信息,我们发现,每家农户平均每年花费20-40%的年收入来实验、落地各种农业实践来适应气候变化。偏远地区的农户、或是面对气候变化脆弱度较高的农户付出的成本占年收入的60-80%。

食通社

小农户为什么不愿意种大棚蔬菜?

精准扶贫期间,为快速带动农民致富,贡县政府引入了市场经济效益俱佳的大棚蔬菜,并采取补贴政策,试图使大棚蔬菜嵌入当地农民的生计体系中。就市场前景而言,一亩大棚蔬菜的收益约在2-3万元,明显高于本地传统经济作物白莲每亩3000-4000元的收益。

食通社

人管菜,还是菜管人?被大棚蔬菜支配的生活

本文则着重介绍在要素集约化投入下,种植大棚蔬菜带来的生态和社会影响及产业发展反思。

食通社

为什么一百年过去了,办农民合作社还是这么难?

如果和当年费达生与女蚕校所推动的蚕丝合作社相对照,尽管我们具体的产业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但也有很多值得比较的地方。对照两种实践,促使我们思考:农村合作经济到底是什么样的?实践中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食通社

文科硕士毕业后,我在房地产公司当果农

学了三年农村社会学,我与这个行业的关系依然隔着一层薄纱。我想在实践中理解农民为什么难当,农业究竟苦在哪里、难在哪里。与此同时,我也明白一猛子扎进田间地头不符合社会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期待。折衷之下,我选择了去房地产公司做果农。

食通社

京津冀暴雨过后,小农户仍陷在气候适应的困境中

近日,还在 “60年来最大暴雨”余波中的京津冀地区又开始经历立秋后的高温,这个夏天真可谓“水深火热”,也让公众再一次见识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厉害。城市的生产生活已基本恢复,但极端天气对农民的影响却非一时一地,而比想象中更为持久。先是六七月份多个40度异常高温日的炙烤,再到最近的“60…

殊途

《汉代农业: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读书笔记

读完《汉代农业》,特别有震惊的地方在于发现王莽之后历朝历代公田制理想的破灭。想窜一窜写个49年后中国的土地制度变迁,在此挖个坑。

保加利亚观察

保加利亚欲启粮食收购计划:麦田里的耶稣or撒旦?

受俄乌纠纷的影响,乌克兰等粮食出口大国的粮产量骤减。为保障国内粮食供应,这些国家逐步限制了粮食的出口,导致了全球粮食价格的大幅增长。这对身为谷物净出口国的保加利亚而言,着实是一次良好的获利机遇。但保国为保障粮食安全,也计划出台一系列政府收购及限制出口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