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流出版
4 人追踪
11 篇文章
Sophia

雨的心得|3‘ 《喪屍腦科學 從神經科學來解答,喪屍的腦怎麼了? DO ZOMBIES DREAM OF UNDEAD SHEEP?》

原來是解析喪屍行動攻略啊~~

WencheWu

【閱讀筆記】當長照遇上繭居 台灣終將面對的世代危機—《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

「高齡化社會」、「超高齡化社會」,這些名詞從從筆者學生時期就已出現在教科書當中,但比起勞動力短缺、生產經濟停滯等三言兩語,其所可能帶來的問題,或許比大多數人想像的,都還要來得更加複雜。隨著2019年日本連續發生兩起與繭居族相關的社會事件,「繭居v.s.長照」的社會議題也跟著檯面化,該如何解決現代家庭所面臨「80/50困境」,也成為當代日本的重要課題。

WencheWu

【閱讀筆記】自炊時代的飲食指南-《老派少女的購物路線》

「料理」是三級警戒期間,許多人或許會深有共鳴的話題。不只是親自下廚的過程,因為不需要通勤省下來的時間,似乎也讓更多人能更有餘裕地安排自己的飲食與步調,雖然失去了外出的自由,但整體的生活品質反而獲得相當的提升。與此同時,《老派少女的購物路線》這本與「料理」有關的書,也以文字撫慰了不少人的「胃口」,其中關於各大名店的敘述,想必也讓不少人開始規劃解封後的踩點探訪。

WencheWu

【閱讀筆記】死於美術節的畫家 解讀臺灣藝術史上最大的遺憾—《陳澄波密碼》

陳澄波——死於美術節的藝術家,曾寫下台灣人首次入選「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的紀錄,卻因為二二八事件死於國民黨之手,甚至成為威權政治下的禁忌,一度被除名於正統教育之外。縱使如今距解嚴已久,長期的噤聲卻已經讓他的故事只剩下「帝展」與「二二八受難者」兩個名詞,但不論是輝煌的成就,或是諷刺的結局,都不足以代表陳澄波在藝術與政治領域,所曾經做出的貢獻。

WencheWu

【閱讀筆記】親情包裹的情緒勒索 終將是無可否認的暴力—《有一種母愛不存在》

每年到了母親節,各種感謝、讚賞母親的文案就會紛紛湧現,同時各種社群軟體上,也會出現各種與母親曬恩愛的照片,彷彿全世界的母親都是完美無瑕,並在在強化「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傳統思維。然而,事實上沒有任何家長是完美的,反而是許多子女會在生長的過程中,為了達到父母期盼中的「完美」,用盡全力卻換來遍體鱗傷與責備的目光,而丹麥作家萊昂諾拉・克里斯蒂娜・斯高烏就是其中之一。

WencheWu

【閱讀筆記】來自平行時空的警世寓言-《末日之戰:政府不想讓你知道的事》

就像所有的天災、人禍一樣:一開始,政府不希望人瞭解細節,任憑謠言滿天飛——已經死掉的人還可以爬起來,就算開槍涉及心臟也打不死。活屍只會不斷前進、不停咬人,一但被活屍咬到只有兩個下場:被活屍吃掉,或者變成活屍開始去咬人。回顧2020影響各國最深遠的事情,毫無疑問就是肺炎疫情,從...

我是心心

【轉職路上】參加遠流作家班|向出版社提案|

記錄自己跨出同溫層,刷新一些想法 12/27北上參加了第二期遠流/何則文斜槓作家養成班課程 其實我完全誤解了作家班的宗旨,以為是教你如何寫作,原來是教你如何向出版社提案,對遠流來說則是以此機會接觸新的作家。首先,上午由總監陳希林先生以出版社的立場,簡單的教大家計算出書成本。

布雷克

《選3哲學》不平衡中的平衡

現代人的忙碌,面對生活的平衡,總有著許多不同的壓力,現實生活中如果每件事情都要能充分顧及,基本上就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甚至是生活壓力的來源,每個人的時間事都一樣,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不可能什麼事情都面面俱到,懂得捨也才有得,這是在固定資源分配很重要的議題。

WencheWu

【閱讀筆記】以更日常的方式 看見台灣庶民文化的美-《街屋台灣》

我在自己的家鄉屏東街頭畫畫,時常抱著「追趕」的心情,因為拆除的速度太快,想要全部記錄卻力有未逮。屏東這幾年有相當大的改變,許多老舊眷村、警察宿舍、陸橋等建物,常常在我畫後不久就被拆除。城市因應建設必然也會遇到破壞,對此我不想多做評斷,但如果我們面對這些老舊建築時能多一點溫柔,也許很多事情會變得不一樣。

WencheWu

【閱讀筆記】溝通需要的並不是「為你好」,而是願意去理解:《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如果能夠一直對話下去,就算什麼都沒有改變(但有可能什麼都沒有改變嗎?)也足夠了。而我相信在對話的過程中,我原本存在著的那些擔心,也會因為對話而減少。這個對話不是單向為了滌,更是為了我自己。說到這裡,要說對話完全是沒有目的嗎?我覺得還是有的,是為了我自己。

coco

分享閱讀~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

書名【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 遠流出版2016.09. 作者:小倉廣 譯者:楊明綺 書中闡述的阿德勒有『自我啟發之父』美稱。本書不同於一般的心理學書籍,看起來淺顯易懂,100句的阿德勒名言透過作者的舉例說明,分析人們因為心理狀況不同而表現出的行為模式,讓人從中了解自己的問題進而認識自己。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