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評書
175 are following
1.1k articles

在這裡遇見書•遇見讀者 愛不釋手與掩卷遐思的 妳我 以書連結——Mary Ventura

在這裡遇見書•遇見讀者 愛不釋手與掩卷遐思的 妳我 以書連結——Mary Ventura

AdrianAu

消失的你

之前曾提及第八屆島田莊司獎的得主,是來自香港的牧羊少年T的《消失的你》,引頸以待的得獎作品終於面世。而我當然又是「即買即讀」。又是溫馨提示時間,以下內文有雷,請自行判斷。主角「我」從台灣,回到已離開十七年的香港,只是因為一宗尋人啟事:「我」的父親因重病要他的兒子回家。

蔡牧希

理想的她者——讀《厭女: 日本的女性嫌惡》

上野千鶴子全新增訂版的《厭女: 日本的女性嫌惡》,在席捲網路的me too事件之後,正如銳利的手術刀,解剖社會風向難以言明的內裡。究竟「厭女」是什麼呢?與我們又有什麼關係呢?厭女源自於希臘語misogyny,意即對女性的憎惡與輕蔑。此種心理的原始手法,是藉由男性或女性的各式貶低手...

MaryVentura

書評•評書|《When Women Kill》第四案之虛假「美狄亞」

☝️小測試:👇哪位女性是兇手?

MaryVentura

書評•評書|致被消失的所有人——《後街:一本來自新疆的小說》

「They just wanted to live and think.」

MaryVentura

書評•評書|安妮·艾諾的法式「懺悔錄」🔞18禁🔞

「我愛的是你年輕的身體和蘇聯的國籍。」

MaryVentura

詩歌的形式|詩與歌的界線在哪?

如果可以,我會離開我自己

MaryVentura

書評•評書|《了不起的蓋茨比》& 我的第一個NFT

我很喜歡我的Gatsby,TA於我這個愛書狂有著無比的價值。或許我得到Gatsby只是一個巧合吧,但我也愛上天撥弄的這一巧之又巧,因為冥冥之中,我彷彿被讀懂了—我喜歡「白璧追歡,黃金買笑」的感覺,這世間恁許多情物,歡與笑最短暫,若追得到,白璧、黃金算得了甚? Will you still love me when I got nothing but my aching soul?

紅燒酪梨

當ISFP遇上ENTP

書評|從〈公園生活〉談MBTI人格分析 吉田修一的短篇小說〈公園生活〉是一部著重空間和氛圍,描繪人與人之間距離感的小清新文學,以兩位主角在電車上偶然的交流作為開頭,在日比谷地區逐漸熟識,並透過兩位主角的視線帶著讀者感受和思考。

MaryVentura

書評•評書|《看不見的瘀傷》之「控制」何其相似

Hurt people hurt people.家庭暴力是存在於家庭這個極小的社會單位裡的暴力。它往往被理解為夫婦親密關係間的暴力,實際上,多數情形下也是這樣,但是看完這本書,我的感覺是家庭暴力涵蓋了所有身、心尚在家庭裡的人,施暴者不一定一直是/從來都是施暴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倖存...

閱讀筆耕

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體驗心理諮商

並非只是聊聊天、上上課、等待別人的建議。更像是一種持續且深度的引導⋯⋯對自己有新的了解,更有力量做出新的選擇。

淇淇

《床鬼》:風格不一的短篇推理小說集

《床鬼》是台灣推理作家林斯諺的短篇小說集,共有八個短篇小說,每篇都有一篇自序以及一篇其他作家的解說,令讀小說這回事更添趣味。八個短篇風格不一,分別是〈床鬼〉、〈愛的交點〉、〈戀愛密碼〉、〈看不見的密室〉、〈眼中的殺意〉、〈死吻〉、〈雙面謎情〉和〈殘冬〉。

AdrianAu

神秘家族

(警告:內文有雷,請自行判斷) 香港有一個神秘的家族,住在大嶼山西部,而他們姓氏是十分陌生的「司武」。他們與其他原居民般,有著丁權。有一天,整個家族,從老到幼,遭到毒殺,只剩下幾個。究竟發生什麼事?這就是譚劍的新作《姓司武的都得死》的故事背景。

AdrianAu

大叔的「散步學」

早前與店長短訊,他說剛出席完香港散步學新星的講座(對,就是《香港散步學》、《城市散步學——以香港作為起點》的作者黃宇軒)。我問,那有沒有散步學前輩,他也不清楚。不久,我往書桌一看,見到放了一本買了一段時間的書,突然發現,他就是散步學前輩!他就是李清志老師。

淇淇

《自殺互助會》:殺人與自殺

我對某些字眼毫無抵抗力,像“時空”,像“燒腦”,於是看介紹說《自殺互助會》是燒腦系懸疑小說,便毫不猶豫買來看,想知道自己有沒有趕上小說的燒腦程度。其實就算《自殺互助會》沒有標榜為燒腦系,單是看了故事大綱就足以吸引我買書來看,所以現在就先說一說這本書的故事內容吧。

MaryVentura

書評•評書|蘇珊·桑塔格談「服美役」、「白瘦幼」與「雙標」

because this culture retards women.

淇淇

《獻給折頸男的協奏曲》:伊坂幸太郎炫技之作

由獨立短篇小說拼湊成長篇小說的作品並不罕見,但像伊坂幸太郎的《獻給折頸男的協奏曲》那樣篇篇為讀者帶來嶄新閱讀體驗的作品卻十分難得。此書雖是作者為多本雜誌所寫的短篇故事集結而成,但經過重新排列和改寫後,各篇小說巧妙地串連起來,一篇緊扣一篇,首尾呼應,精彩萬分。

AdrianAu

學習懂得示弱

曾經介紹一本,照顧者變成殺人犯的書籍《無人知曉的房間》[註1],講述照顧者面對家人的病,如何感到無助,從而萌生殺死患病家人而得解脫。最近也閱畢一本類似的書籍,情況是兩母女同時患病——母親患上認知障礙症,而女兒則患上癌症。母女二人,如何面對這病症,就是這書的主軸。

閱讀筆耕

《快雪青風行》古裝版的 YA,再給得多一些

⋯⋯也是因為如上述「再給得多一些」的擴展,使得《快雪青風行》僅管表面上呈現 YA 的面貌,實際上在情節有更著深刻的探索,讀起來有種「YA 猶未竟」的感覺。

MaryVentura

我愛過|Louise Glück的詩句•我的人生碎片

其實家鄉一直都有河,只是我不懂睜開雙眼,相信自己。

AdrianAu

如果找不到一本想寫閱讀心得,就創作一本想寫的吧!

8月初介紹一套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小說,文章的最後一段是這樣寫︰如果當年暑假有這套書,我一定會閱畢它們,因為一定有足夠題材寫讀後感。[註1]說實話,當年讀書時,不明白為什麼要寫閱讀報告。那時總在想,閱讀一定要有感想嗎?為什麼一定要有最低字數?如果找不到想寫的怎麼辦?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