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
現場》回不去了,要去哪裡——「文學的原鄉與異鄉:陳慧X沐羽」講座側記
講到香港近年的狀況時,很多人都會用「回不去了」這個說法。沐羽認為他現在對這個說法越看越奇怪:「有些人想回到英國殖民時期,有些人想回到2014年前,有些人想回去2016或2019年前,甚至有人想回到1980年代柴契爾夫人之前,但反過頭來看,難道八○年代至今的東西就沒有好的嗎?
回不去了,要去哪裡?——「文學的原鄉與異鄉:陳慧X沐羽」講座側記
「我們到底在用甚麼文體?為甚麼不是散文而是小說?當我們真正想要透過自己的筆來呈現一個東西的時候,首先,文學是一種美學,而美學不應該被政治凌駕在上面。」有許多作家書寫政治,有政治的議題、口號和歷史記載,但反過來說,沐羽認為,那必須要是一個好看的文學,才能做到這件事。
陳凌軒與陳慧——以故事跨越童年創傷
陳慧在2018年移居台灣前,寫了前名《異鄉人》的《焚香紀》,故事發生於九七回歸後的香港,卻較2018年後寫的《弟弟》較遲在台灣出版。《別告訴孩子月亮會來割耳朵——戲劇治療師的育兒心語》原稿孕育於香港,直到陳凌軒移居英國後,將文稿交予在台港人出版社「希望學」出版成書。
寫給港女的《弟弟》
將悲傷往水裡丟
書 · 人生 · 陳慧》閱讀四則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
拾香‧弟弟
時局艱難,讀冷冰冰的政經分析之餘,身邊沒有暖心的香港故事,站在書架前良久,我又翻開《拾香紀》,一口氣再讀完陳慧另一本以家庭敘事側寫社會大時代的《弟弟》。讀完心情更抑鬱。===劇透分界線=== 《拾香紀》故事終於1996年,《弟弟》始於 199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