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山──為你而美
你在眼中,在我心中。
一個譯名的聯想
翻譯除了譯音的文雅與準確之外,加上一點聯想,把感覺也譯出來,也是件很藝術的事情
好譯好譯|《翻譯乃大道,譯者獨憔悴》——余光中論翻譯與文化
用余光中的話說:「譯好了,光榮歸於原作,譯壞了呢,罪在譯者」。在讀者眼中,翻譯就是一種信不信由你的一面之詞,是「背叛」,是「出賣」,卻往往忽略了翻譯有正反兩面,而周旋其中實在需要費煞思量,浪費不少腦細胞。
從“余光中難題”思考判斷作家的文學價值,是與人性相連?或只談文本?
感謝@展沾的整理及問題的拋出,其實從前幾天大陸對朱天文的訪談在台灣引發不小譁然,到昨天余光中的故去,這兩個人似乎都觸及了一些相似的問題,大陸和台灣的討論落差不小,於我一個簡單的文學愛好者而言,突然感到一點困惑,最直面而來的,大概也是學展其中提到的一個問題:一個作家的文學價值該如何判斷?
大致歸納了6個角度:如何看待台灣(中國?)詩人余光中逝世
台灣(中國?)詩人余光中昨天過世,因為他本身的人生經歷,讓這件事在兩岸三地都引起關注,所以覺得特別適合發到這兒跟大家討論討論!先用余光中那段經典的《鄉愁》當作引言:「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