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持戒 度一切苦厄
《大般涅槃經》:「若有受持聲聞戒者,當知是人不見佛性及以如來;若有受持菩薩戒者,當知是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能見佛性如來涅槃。」
19世紀末期開始的家族遊牧遷徙
吳家的戶籍謄本往上能追朔到1894年,明治年間甲午戰爭前一年吳力逝世,其生年不詳。而照輩分排序分別是,吳力-吳呆-吳清波-吳交-吳文欽-吳宣佑,至今橫跨130年,更久以前之記載已不可考。
金婚與鑽石婚紀念照
不識字的阿嬤也許疑惑身後囍字為何看來對稱,不任意傾斜維持著平衡。而兩人的婚姻也如同囍字般存在著,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一同承擔,困難來了咬牙共同面對,囍事歡慶、喪事悲鳴。
金門狙擊手-二伯
二伯:「國小畢業後在家賦閒兩三天,透過我外婆的親戚介紹,就去汽車修配廠當學徒大概兩年多。以前老闆很兇,一有做不好,五金工具就敲下來。有一次工作時工具(活板)不見了,老闆交代要找到才能回來。問題是老闆跟我一起做事,到底是你弄不見還是我做的也不知道,責任全在我身上。
溪心埧的泰山憲兵
大伯:「我剛好去中心再訓練,派我到憲兵學校訓練兩個月才能夠升為下士,訓練時不能跟外面聯絡,也不能夠跟家裡說。在憲兵學校時大姐打電報來,說是阿公(筆者的曾祖父-吳清波)病危,當時也不能請假。經過了一天多我吃晚餐時,內心感覺很奇怪,飯吃不下,人很不舒服、心情不好,知道一定有什麼事情。
家族快拍照
輕便小相機所帶來的改變讓人們擁抱該風格,也為大眾創造了新需求:「我們要抓住當下,留存美好回憶……」(許綺玲,2006:15)
這輩子只出過一次國的阿嬤
「阮媳婦在市仔排擔,這衫仔真水,恁加減看一下。」阿嬤瞬間變成了老闆娘,趁著父母不在時用他自己的方法叫賣衣服,但幾年下來我不見阿婆們買下任何一件。
探病湊熱鬧跟風的母女倆
於臺電服務的阿公經常需要到各處出差,大伯與二姑回憶起國小前往高雄探望阿公的往事。「好像要讀國小的時候,你曾祖父帶著我搭火車去高雄一兩次探望你阿公,年紀太小我也忘記了。火車行走時都會燒炭,後來得了砂眼。」大伯回憶著,他能夠記得的只有這些。「以前你阿公都出差,我知道有一次我很小的時候...
昭和庄軼事
「頭髮是誰幫你剪的?」好奇的我隨口提出了問題。「以前都是妳阿嬤剪的,他以前很兇,我很小的時候就要煮大鍋飯,拿椅子墊在腳下面,用乾草生火煮飯。以前在昭和庄那邊田地很多需要耕種,所以我們還小就都要負責家務。」
1997/09/14
照片作為召喚記憶的媒介,人們看到之後注意到其中的「刺點」,如同本張照片我的紅色衣服深深刺痛著我。
喀哩國小第十八屆畢業生同學會
阿公只有國小的學歷,自此無再往上就讀,畢業後在機緣巧合之下隨著烏溪一帶,人稱烏溪雄的人牽線,跟昭和庄的親戚友人們一同至臺電服務,奉獻青春歲月於公家單位。
意外骨折的阿嬤與脆麵
三合院是我魂牽夢縈的地方,那裏有午後陽光和緩的稻程,曬得熱呼呼令人全身發癢的稻穗。田裡眾多結成串的蝌蚪,時常成為小孩把玩的對象。還有農具間裡堂哥找到的小白鼠,冬季時一窩擠著取暖的吱吱聲。這個空間有著阿公、阿嬤和堂哥,我只記得阿嬤晚年的模樣,瘦小的身軀與灰白的長髮。
佚失字畫裡的家庭記憶
「我不曾親眼見過牆上的壁畫,畫中寫著林則徐留下的十六字「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從這張照片的擺設中得以窺見1980年代台灣農村生活樣貌的切片,在那個父親還是二十歲的年紀。我將由家族出發探詢,迎來沒有開頭、沒有結尾,僅有喃喃自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