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鹿城的弒夫寓言 兇手從來都不只一個—《殺夫》
1983年獲得聯合報中篇小說首獎,李昂的作品〈殺夫〉,可想而知在戒嚴時期必定引發大量的議論。儘管是距今已約40年前的作品,其中的種種情節卻依舊諷刺地在現代社會隨處可見,同時也讓人不禁反思,自己是否不知不覺間,也成為了造就某一場悲劇的共犯。
《魔戒》中文翻譯版本之脈絡
碎念一下,其實是考據一下,《魔戒》目前有授權的中文版本的脈絡,因為依賴網路資料查找,可能仍有疏漏。■以下只論近年有授權的《魔戒》中文譯本: 1998年,魔戒(共3部,6冊:魔戒團,雙塔記,國王歸來) ,臺灣聯經出版,周克希審訂,通稱聯經舊版。
【閱讀筆記】「雨林文學」與南洋二戰史 在戰爭面前人畜並無分別—《野豬渡河》
在大部分的華文作品中(至少就筆者讀過的),「文雅」或許是一種潛規則,就算是那些形容暴力、殘酷、醜惡場面、情慾的字句,通常也會有一定的修飾。然而,婆羅洲華文文學作家張貴興的作品卻不然,他似乎特別鍾愛以充滿野性的、獸慾的文字,呈現某種如熱帶雨林般燠熱、令人難以忍受,卻又「生猛」的生命…
【閱讀筆記】如同台灣的孿生兄弟 關於韓國我們應該嘗試了解更多—《韓國:撼動世界的嗆泡菜》
由〈經濟學人〉駐韓特派記者丹尼爾・圖德(Daniel Tudor) 深耕近十年所著的《韓國:撼動世界的嗆泡菜》,可說是一本關於韓國的百科全書,藉由外國人的視角,深刻頗析了這個新興科技強國的文化、歷史、社會及民族性等。儘管距離出版已過了快十年,卻依舊能夠從其中發現許多台灣主流社會所不知道的韓國面向。
【閱讀筆記】不只是童年回憶 而是一個時代的紀錄與智慧結晶—《臺灣老桌遊》
對於筆者而言,台灣本土桌遊彷彿橫空出世,若真的要思考過去玩過的桌遊,大概也只有「大富翁」,直到這本由桌遊收藏家完成的作品,出現在筆者的推薦購買列表上,才完全打破了這樣的迷思。
【閱讀筆記】以傳統信仰為背景 見證這信仰混亂的黑暗時代—《新神》
縱使宗教場所密集,台灣的社會似乎正在面臨傳統信仰崩解的挑戰,或許是科學教育影響,也或許是資訊太發達,年輕世代有的已擁抱無神論,有的雖然依舊受到父母影響,卻已不如上一代對於神祇如此深信不疑。然而,我們真的不再信仰了嗎?偶像、網紅,以及各式的造神訊息透過社群軟體充斥於現代人的生活,我…
【閱讀筆記】成為臺灣人 從認識臺灣史開始-《臺灣歷史圖說》
「後殖民時代」在臺灣是遲來的、壓縮的、糾葛的、重層的,是一條泥濘之路。我們的年輕人,成長於自由、民主、人權有保障的環境,比我們有機會從多元的角度去認識臺灣的過去,也能自然地親近鄉土,共享時空記憶,或許,你們能走出泥沼,走出一條康莊大道,也說不定。
【閱讀筆記】以童真之眼 看見底層生活的殘酷—《走電人》
日子過得痛苦的時候,我會抬頭看天空上飛過的鴿子,以及天空中交錯的高壓電線。我以為總有一天,我會踩在交錯的高壓電上,離開這個城鎮,但是後來我才知道,高壓電除了通向死亡,其實並不通往任何地方。孩童經常被是為天真的象徵,然而「天真」在許多時候,卻往往如同放大鏡,具有增強各種如悲傷、難過、可怕、喜悅等情緒的渲染力。
【閱讀筆記】餐桌上的民族主義 台灣從來都不只有小吃《「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
什麼是「台灣菜」?是清粥小菜、夜市小吃?高檔酒家菜?阿沙力的快炒?或是辦桌流水席?(中略)本書做為一本歷史研究,目的不在廣泛探討當代「台灣美食」的內容,而是希望能回到歷史的經緯,檢視「台灣菜」(Taiwanese cuisine)這個概念的源頭與其意涵的歷史變遷,分析眾多對台菜...
【閱讀筆記】排華運動背後的血腥開墾史-《猴杯》
豬籠草(pitcher plants),熱帶肉食植物,俗稱猴杯(monkey cups),正式名稱忘憂草(Nepenthes)。捕蟲瓶裡的汁液,清涼可口,猴子愛喝,故稱猴杯。(中略) 它們是飛翔的叢林胚胎,赤道卵巢烘烤的頑種,著床在燠熱和水氣淋漓的熱帶子宮壁的野種,也是從被撕裂和蹂躪的南洋瘀血陰道匍匐而出的物種。
威權下的城市,充滿了狗— Mario Vargas Llosa 《城市與狗》讀後心得
沒有什麼比政府更忘恩負義了。威權將社會塑造成一刀劃分下去的二元對立,政府與百姓、忠貞與叛徒、城市與人民、人與狗⋯⋯一切二元對立讓刀與鞭合情合理,鞏固了子彈的話語權。在這背景之下,無法融入在二元對立下的一切扭曲而黑暗巷弄、被迫殘酷的青春,即成了秘魯作家尤薩筆下的叨叨絮絮。
【zoom講座訊】《武漢封城日記》作者郭晶:人們不是因為有希望而行動,而是在用行動創造希望
獨居在武漢的女性權益社工郭晶,在封城開始之後,經歷了疫情圍城,死亡陰影、物資搶購、決定寫日記,給停頓下來的時間和空間一個自己的秩序。她幾乎每天都寫,她說身在其中,「沒法用一種統一的心情來寫日記。世界如此荒誕,我只能一一記錄下這些荒誕。」她說,「封鎖讓人們的生活進入原子化的狀態,失去和他人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