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甲午掩蓋的乙未:訪「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
隨著年紀漸長,我重新涉獵臺灣史,這才驚覺自己只知中國「甲午」,而不知臺灣的「乙未」,有無數先民自發組成義軍、自籌軍糧、軍餉,和日軍周旋八個月之久,死傷慘烈。去年,位於桃園平鎮的「乙未保台紀念公園」開幕。我對於那一帶因為太過熟悉,熟悉到提不起興致去參訪,這次總算趁興頭上前往遊覽。
跟著鍾老小說探尋鍾老故鄉--「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半日遊
鍾肇政的筆調具有濃厚的土地氣息,令我深深著迷,最近正沉浸在他的《濁流三部曲》當中。《濁流三部曲》雖然是小說,但鍾老在主角身上融入個人部分經歷,並且是以故鄉龍潭作為第三部曲的主要場景。雖然我老早就知道龍潭有一個「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不過直到拜讀了他的作品,總算引起走訪的興趣……
現場》「參詳.當代客家文藝沙龍」:客籍文學家的私房文學走讀路線大公開
參詳社群中的客家文化研究者和文藝工作者,一同參與6場客籍文學家走讀,旅行台三線與六堆客庄,走入文學家鍾肇政、龍瑛宗、杜潘芳格、吳濁流、詹冰、鍾理和與鍾鐵民的故鄉,串聯作家紀念館與在地文學館,遙想作家的生世與創作歷程,並體驗客庄小旅行的魅力。
且讀且吟詠鍾肇政《望春風》
以讀傳記的眼光閱讀鍾肇政的《望春風》,不免會對篇幅嚴重失衡感到失望。不過,當我讀到鍾老的〈後記〉的最後一句話,卻若有所悟,體會到鍾老的用心良苦。
文學之近景遠景 - 鍾肇政《西洋文學欣賞》
上了大學才醒覺閱讀的重要性。為了追趕失去的光陰,便自此不停努力閱讀。只可惜浪費了吸收能力最高、情感最空白開放的童年與青春期時光。亡羊補牢,現在閱讀時總有種吃力不討好的感覺。我想,若我已失去了那赤子之心去感受文學,不如索性嘗試有系統地學習閱讀文學的方法,了解文學的背景與脈絡,好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