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漫读(22):无违于礼 — “孝”的基本要求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为政第二)。
樊迟名须,字子迟。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他曾向孔子请教种庄稼,给孔子气得够呛。“樊迟请学稼”(子路第十三)。估计他出生比较低微,本想在孔子这里学点实用的技能,结果没想到孔子教的都是高大上的理论。也难怪他被孔子抓差,说不定就是孔子的专职司机,半工半读,可以抵扣些学费。孟懿子,姓姬,名何忌,懿是他的谥号,子是尊称。孟孙是他的氏,孙就是后代的意思,古人既有姓,又有氏。
这段话有两个场景。一是孟懿子向孔子问孝;二是孔子坐在车上与赶车的樊迟的对答。两个场景一前一后,是紧接着发生的。料想是这样。孔子去见孟懿子,樊迟为他赶车。孟懿子据说也是孔子的学生。但他是鲁国贵族,地位高,不会和孔子的其它学生一块学。孔子等于是他的家庭教师,就上门授课,一对一地给他开小灶。
到了孟懿子的住处,孔子就进去见孟懿子,樊迟就在车上等候。就像现在的领导出去开会,司机在外候着一样。孔子肯定告诉孟懿子做人要孝呀!大讲特讲“孝”。引得孟懿子来问什么是孝?孔子就答到:“无违”。非常简略!有趣的是,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然后场景一转,孔子已经坐上车往回走了,一路默然。樊迟也不主动请问。他估莫沉默寡言,适合给老师赶车。孔子在孟懿子那里话没说完,他卖个关子等着孟懿子接着问呢!结果没想到孟懿子不接着问。这会儿坐在车上实在憋不住了,就主动给樊迟讲刚才和孟懿子说了些什么。樊迟才接着问,那什么是无违呢?孔子就回答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孔子回答学生的问题一般都有针对性,因材施教。专捡学生不足之处说,希望他们改进。孟懿子恐怕有违其父之道,有违礼之处,孔子想借机提醒他。但孟懿子心领神会,知道继续追问,孔子会说些什么,就干脆不再问了,把孔子打发走了。孔子心有不甘,这才借樊迟之问把余下的话说出来,好传到孟懿子耳朵里。
按孔子后面的解释。“无违”指无违于礼。具体来讲,就是父母生前,要按礼数侍奉;父母去世时,要按礼节安葬;父母死后,要按礼俗奉年过节祭祀。
虽然孔子的“孝”在原则上并不主张一切完全服从父母的命令和安排,而是不违礼。但儒家的“礼”本身就是父尊子卑,“不违礼”就基本等同于“不违父”,很少有 “不违礼”而“违父”的情形。我能想到的情形就是,父要子谋反,子不从。这算“子违父”而“不违礼”。
紧接着后面几条,也是讲孝的。但相对来说,都没有用“无违”来概括孝的涵盖性广。可以说“无违”就是“孝”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