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漫读(93):“女得人焉尔乎?” — 孔子非常重视荐举人才

江上小堂
·
·
IPFS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雍也第六)。

武城是鲁国的一个小城邑。子游去那里担任城宰,也就是最高行政长官。可能回到孔子身边时,孔子很重视举才,就问他,“你在那里发现作用了什么人才吗?”子游就回答说,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是个人才,他不走捷径,私下来和我套近乎。没有公事需要向我请示,从不到我的办公室来”。

径就是小道。大概办公事就走主道去见领导,办私事就走旁边小道。

这个澹(tán)台灭明,说起来也算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就是武城本地人,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据司马迁,他曾入孔子门下,但长得丑,孔子不怎么重视他,他就回到家乡自行修业。后来很有成就,有弟子三百人,名动诸侯。孔子听说后就检讨自己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这个人很正。完全靠自己的才干赢得上司和同事的认可和尊重,公事公办。不去与上司拉关系,与同事联络感情,搞小圈子。一般而言,这种人在官场职场上吃不开,会被孤立。除非有过人的才干,是业务骨干,离了他工作开展不了,才能在官场和职场立得住,得到升迁。

子游呢,心胸也开阔,不介意澹台灭明不亲近自己,完全以业绩考核为准,给了澹台灭明实事求是的评价。换了心胸狭窄的人,就容不下澹台灭明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只不定怎么说呢!

孔子特别重视举才,将举才作为理政的重要举措。

前面讲,鲁哀公问“何为则民服?”孔子也是对答,“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为政第二)。还有樊迟问仁问知,孔子也是回答,“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颜渊第十二)。

还有回答冉雍问政,也是说要“举贤才”。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子路第十三)。

冉雍这个宰就要高一等级,是鲁国权臣季氏的总管。但在季氏的眼皮底下,就不能完全做主。可能刚上任,就向孔子讨教怎么治理政事。孔子就出了三条政策,一是先清理现任有司的职责,划分职责范围,调整岗位,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做到不推诿不扯皮。第二要清算旧帐,处理掉有重大过失的,平庸无能的,但对小过就赦免了,只要服从领导,就既往不咎。争取大多数,打击极少数。第三,就是要补充新鲜血液,从社会上举贤才来填补空缺特别是重要的岗位,安排自己起用的新人。

现在的新官上任基本也是这个套路,可见孔子还是很有一套的。

冉雍说问,我怎么知道那些人是贤才而任用他呢?孔子就说,没关系,你只要举一两个自己所知道的贤才,你不知道的贤才,自然会有人向你推荐,不会被埋没。

但儒家思想总体是压制人的发展,磨灭人的个性的,并不能让天赋各异的人得到充分发展。孔子所谓举才,不过是在礼做的圈栏中选拔适合管教其余的优异者。

2020年7月23日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江上小堂不一样的角度!关注现实,追究历史,探寻未來。微信公众号:江上小堂之长吟野望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东亚三国为何内卷?开放但不平等的竞争体系

在茲念茲
85 篇作品
论语漫读
102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