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漫读(27):“温故而知新”和“述而不作”

江上小堂
·
·
IPFS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第二)。

孔子说,通过温习过去的知识或经验,能有新的体会和认识。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为人师长,教化他人了。

人类获得新的知识有两条途径。一是从过去的经验中总结出规律,外推而用于解释现在和预测将来,此为归纳法;二是从已有的一般性前提出发,推导出具体的陈述或个别结论。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当属于前者。

但这是一般性和扩大性的理解。这里,孔子并非要对人类知识如何产生做出阐述,而是有所针对。

孔子这里的“故”,毫无疑问地是指周礼。孔子的一生的抱负就是要“克己复礼”,主张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第三)。又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八佾第三)。

然而,孔子并非完全照搬,而是为周礼注入了“仁”这个内在依据,认为“仁”是“礼”之本,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第三),这就是孔子的“知新”。孔子认为礼乐制度是可以根据时代发展而增减的,要与时俱进。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为政第二)。

但另一方面,孔子也曾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述而第七)。孔子认为自己只是传承了过去的典籍,并没有创建新的内容。这与“温故而知新”似乎矛盾。前人的解释,一说是孔子谦虚,一说孔子有圣人之德而无圣人之位,故不敢言作。

但就孔子的成就而言,大部份确实是述。如朱熹之言,“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创新的少,说是“述而不作”也恰如其分。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江上小堂不一样的角度!关注现实,追究历史,探寻未來。微信公众号:江上小堂之长吟野望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论语漫读
119 篇作品

论语漫读(117):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 — 孔子对世道失望之极

儒家像驯牲口,法家像驯猛兽